“三亿人上冰雪”,冬奥会让冰雪经济走上万亿赛道 | 北京冬奥特写

财经
2022
02/12
22:35
亚设网
分享

财联社 | 新消费日报 (记者 高梦阳)讯,北京冬奥会将中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彻底点燃。

“我在春节假期前一天忙完了工作,当天晚上就飞过来了。”家在上海的王冰如,虎年春节假期选择在吉林市松花湖的雪场度过。她告诉新消费日报,朋友圈里的好友不是在滑雪就是去滑雪场的路上。

不单单是滑雪运动,冬奥会还带火了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以及周边产品,甚至开幕式时运动员的入场服都成了抢购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平台上,滑雪短视频热度居高不下。在抖音参与#全民冰雪季#(40.1亿次)、#三亿人上冰雪#(31亿次)等话题的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达70亿次。

“三亿人上冰雪”,冬奥会让冰雪经济走上万亿赛道 | 北京冬奥特写

日本记者化身冰墩墩“迷弟”

这一切放在20年前都不可想象。

事实上,中国人滑雪、滑冰的历史很悠久,新疆阿勒泰地区还因为一幅脚踏雪板、手持单杆的猎人岩画而被认定为人类滑雪的起源地之一,将人类滑雪的起源追溯到了距今一万多年历史的旧石器时代。

但直到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现代冰雪运动在中国才真正意义上从北方的小众运动逐步走向大众。

而在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后,冰雪运动开始加速在中国普及。

“事实上,冰雪运动发展与国民GDP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迪卡侬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总监杨仲骁对新消费日报说道。

如今,冬奥效应下,不但“三亿人上冰雪”成为了现实,还衍生了一条全新的万亿级赛道。

从小众运动到“三亿人上冰雪”

“中国冰雪经济的成长,我们是见证者。”出于对滑雪与户外运动的热爱,2003年钟承湛创立了全系户外攀登品牌KAILAS凯乐石。

但即便是2013年因一次严重的滑雪事故而造成了高位截瘫,钟承湛依旧没有放弃滑雪这项爱好,反而成为中国第一个学习坐式滑雪的人。

“这就是滑雪这项运动的魅力。”坐在轮椅上的钟承湛告诉新消费日报。

据他回忆,1998年第一次接触户外运动时,登山、攀岩、滑雪这些运动在国内极其小众,参与者都是运动员、退役运动员与小部分业余爱好者。

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差异,冬季冰雪覆盖城市不均衡,冰雪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加上20年前国民整体生活水平不高,专业的设施场地稀少,而滑雪运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消费门槛,冰雪运动迟迟没能在中国全面展开。

“早期的雪场主要是为了应对比赛。”钟承湛告诉新消费日报,直至2000年左右国内才有私人公司在投资建造市场化的雪场,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北京周边的雪场和张家口的雪场。

而在他眼中,2011年是中国的滑雪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因为从2011年开始,万科、融创、万达等大型的资本陆续投入了这门产业。”

随着资本进入冰雪行业,中国的冰雪运动才真正意义上进入发展期。而除了资本的进入,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冰雪运动在政策层面也到了大力支持:

体育总局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计划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纲要的核心目标是推广群众性冰雪运动、开着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完善群众性冰雪运动服务标准,丰富冰雪运动场地设施。

其中,青少年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点人群。

目前来看,多方利好之下,中国的冰雪运动发展以及走上正轨。

2022年1月,据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达3.46亿人。

如今,“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成为现实。

“稚嫩”的中国冰雪经济:美丽又扎手的玫瑰

“我一直将中国冰雪产业分为奥运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丁长峰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和日本、美国、欧洲的自然增长不同。

作为现代滑雪运动的发源地,欧洲许多国家民众拥有冰雪运动基础的原因在于:

工业化社会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消费升级;

整个社会贫富差距不大,同时人均收入也比较高,普及率较高,冰雪运动门槛不高;

营商环境好,基础设施、配套酒店餐饮较为完善,资本对于冰雪产业这类重资产项目敢于长期投资,且能有长期稳定的收益。

综合来看,冰雪产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及长尾效应三大特点。以雪场为例,如果单纯依靠门票收入,很难实现长期的营利。

实际上,除了基础设施的投入,目前的冰雪服饰以及雪板、雪镜等相关装备的消费市场也长期由海外品牌的天下,并且价格常年巨高不下。国内相对专业的户外品牌如凯乐石以及主打性价比的骆驼、探路者等,也很少有专业的滑雪服产品售卖。

王冰如告诉新消费日报,自己在去松花湖雪场滑雪前做了详细的攻略,但发现专业滑雪服诸如迪桑特、始祖鸟、BOGNER(博格纳)、菲尼克斯等品牌走的都是奢侈品风,动辄数千、上万,而滑雪板等装备价格更贵。“滑雪服我最后选择了迪卡侬,装备选择在雪场租。”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国内冰雪运动参与者、冰雪产业的管理者、技术人才方面的长期缺乏。

“滑雪产业是美丽又扎手的玫瑰,虽然有日常经营盈利,但冰雪项目基本上都是上百亿的巨额投资,所以是很难挣到钱的。”多年前,曾任万科冰雪事业部CEO的丁长峰如此形容滑雪产业。

显然,由于冰雪作为一门生意而言在中国的历史非常短,群众基础与冰雪设施薄弱,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国内的冰雪经济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产业。

但由于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中国冰雪经济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冬奥会给冰雪经济加把火

"这是我第一个雪季"。平时就爱好滑板的王冰如,并没有像不少初学者一样找教练学习并以双板滑雪起步,而是选择了直接选择了难度相对较高的单板。“我花了一天的时间适应,第二天已经上高级道了。”

许多初次参与冰雪运动的年轻人与王冰如一样,是在北京冬奥会日益高涨的影响力之下,才第一次接触滑雪这项运动。

“天猫滑雪类目持续3年保持翻倍增长。”每到雪季,资深滑雪爱好者王小源经常往返于全国各地的雪场,同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天猫滑雪类目的小二。

王小源透露,最近两年,滑雪正在从北方人更偏好的小众、专业的运动破圈成大众新潮流。

新消费日报从飞猪了解到的数据佐证了他的观点。飞猪数据显示:南方人对于冰雪旅游的热情更加高涨,冰雪旅游客源地top20城市中,南方城市占比达6成。

据王小源介绍,以他负责的版块为例,光2021年天猫滑雪相关的新品牌数量同比翻了2倍。甚至一些国际奢侈品大牌也瞄准中国滑雪市场。“2021年,包括普拉达等近100个时尚大牌在天猫奢品发售滑雪类运动装备,类目包括服饰、头盔、滑雪板等。”

“三亿人上冰雪”,冬奥会让冰雪经济走上万亿赛道 | 北京冬奥特写

奢侈品牌在吉林市万科松花湖滑雪场设立的快闪店 拍摄:高梦阳

据CBNData不完全统计,仅在2021年下半年,就有包括日本滑雪品牌Goldwin、德国奢华滑雪品牌BOGNER(博格纳)、奥地利高端滑雪运动品牌HEAD SPORTSWEAR等在内的近十个海外专业户外运动及滑雪品牌,在中国开出首家门店。

这些数据都在说明,国内的冰雪相关类目消费正在蓬勃发展。

而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不仅点燃了运动员的热情,带动了社交平台上“冰墩墩”、“谷爱凌”、“羽生结弦”等话题热搜,冬奥会甚至成了带货平台。

最典型的例子是,海内外众多的消费者对冬奥会特许商品、顶流运动员服饰装备的抢购。

新消费日报从天猫方面了解到,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独家限量款、元日·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纪念徽章,于2月1日12点上线,限量5000枚,仅上线当天就销售3000多枚。2月3日,天猫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访客数破百万。2月4日,“冰墩墩”手办上线15分钟,5000个一扫而光。

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冬奥会特许商品零售店中的吉祥物与周边也卖疯了。

“前几天冰墩墩跟雪容融在线上就卖断货了”。王冰如告诉新消费日报,松花湖雪场冬奥特许商品零售店的冰墩墩与雪容融都被一扫而光。

不光是冬奥周边受热捧,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入场环节堪比时装周T台,甚至当晚不少网友开启了边看直播边买运动员同款模式。

新消费日报从天猫内部人士获悉,从除夕到正月初四,天猫滑雪装备同比增长超180%,冰上运动品类同比增长超300%。

而在开幕式当晚,“冬奥开幕式中国队羽绒服”登上淘宝热搜,安踏天猫官方旗舰店的羽绒服、卫衣销量环比上周大幅提升,其中冬奥国旗款外套、谷爱凌同款卫衣等格外受消费者欢迎。

同时,不少人在小红书、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感叹“看个冬奥会运动员入场仪式被疯狂种草羽绒服。”诸如加拿大、荷兰、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代表团入场服装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不但如此,冬奥会还带火了相关概念股。

2月4日,受冬奥会利好影响,截至收盘,港股的体育用品指数板块大涨5.99%。板块内,截至收盘,李宁涨7.63%报每股80.10港元,安踏体育涨6.35%报每股123.90港元,特步国际涨4.02%报每股14.48港元,滔搏涨1.43%报每股7.10港元,疯狂体育则大涨25.81%。

冬奥会加持之下,冰雪经济离万亿赛道还有多远?

“北京冬奥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滑雪产业”。在丁长峰看来,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中国将迎来滑雪度假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冰雪产业相关企业的快速增长。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2014年起滑雪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开始快速增长,超65%的相关企业成立于近5年。其中,滑雪相关企业注册增速在2015年最高,超过32%,2019年滑雪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峰值,超1100家。以工商登记为准,2021年我国已新增近1,300家滑雪相关企业,同比增长40%。

另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1年迄今,滑雪相关企业领域共计发生融资事件7起,金额超1亿元。

目前,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运营、装备制造、冰雪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冰雪产业体系初具规模。而融创、万科、万达等企业的经过不断投入与经营总结,发展思路与经营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

以融创为例,近年来融创文旅冰雪的业务范围和产业布局往往是从全局考虑的,不断进行轻资产运营管理输出,整合优势资源。“冰雪+X”成了主要的发展模式。

融创的相关人员向新消费日报透露,在场地方面,已开业运营9家雪场(包括3家室外雪场)。同时,融创计划整体战略布局35家室内雪场,覆盖全国冰雪客源地。截至2022年1月,融创文旅在运营的室内滑雪场总面积已达42.2万平方米,运营项目年客流达249万人次。

依托全国布局的雪场资源,融创文旅的冰雪服务能力向冰雪旅游、冰雪教育和冰雪体育等重要的赛道、业态输出。培养相关人才的同时,围绕大众消费场景,又逐渐形成了滑雪学校、滑雪赛事、营地教育和会员俱乐部四大衍生业务体系。

“三亿人上冰雪”,冬奥会让冰雪经济走上万亿赛道 | 北京冬奥特写

与此同时,在北京冬奥会周期内,国内冰雪经济另一个利好是Z时代消费群体的崛起。

飞猪相关的工作人员向新消费日报透露,00后春节冰雪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远超其他年龄段。同时,攀冰、冰壶、雪上极限运动等新型细分业态将受到更多年轻人关注。

不但近几年,年轻人的度假、玩乐方式与冰雪经济结合的更紧密,参与冰雪运动、消费的方式也与单纯追求户外运动的老一辈“玩家”不同。

“与欧洲双板滑雪作为绝对主流截然不同,在中国,单板滑雪却比双板滑雪更受欢迎”。迪卡侬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总监杨仲骁透露,迪卡侬中国的单板雪具销售量,占到全球50%。在它看来,年轻人接触滑雪,都喜欢体验和学习单板,它帅气、潮流,是很酷的社交方式。滑雪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运动,而是生活方式的象征。

而这些消费习惯与消费趋势的变化,也反馈到了冰雪经济产业链端。

Vector昔日曾经是某国际滑雪运动品牌的代工厂,如今已经是成长于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原创滑雪服品牌。

Vector创始人刘雨珊告诉新消费日报,作为一个新品牌,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就是通过从天猫等电商平台洞察到女性、亲子消费的潜力,接连开发了高颜值的护具、滑雪内衣等,大受消费者欢迎。据刘雨珊透露,今年双11首日,Vector销售额暴涨300%。

“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一店即可触达全国的潜在消费人群,商业效率大幅提升。滑雪这类小众运动破圈的过程中,天猫等电商平台扮演着关键的作用。”钟承湛告诉记者,该品牌在入驻天猫之后,凯乐石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滑雪在学习的初期是不贵的,但在滑雪水平精进、开始享受滑雪、上瘾之后,这就成为了一个高消费运动”。钟承湛认为,中国日渐火热的冰雪消费,正逐步造就国货新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性价比较高的国产滑雪运动品牌有了出海与国际品牌掰手腕的机会。

根据新消费日报获取的数据,2月1日至今,淘宝上国产滑雪用品的出海销售额同比三位数增长。

其中,国产滑雪头盔同比增长174%,滑雪衣裤套装同比增长超200%。安踏、李宁等品牌的滑雪系列,出身于代工厂的原创滑雪服品牌Vector、N&N南恩等国内滑雪新品牌都很受欢迎。

“北京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将会从‘圈内’走向‘圈外’,实现大众化”。杨仲骁对新消费日报表示,中国用户越来越多地选择滑雪、露营这些运动,它代表了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和品质生活追求。

在杨仲骁看来,中国的滑雪环境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它拥有滑雪最冷的场地,也有最多的人造雪场。行业数据显示,全球近50%的人造雪场在中国,未来这个数字会上升到70%。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北京冬奥周期是中国冰雪经济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消费刺激等方面难得的窗口期。而《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5年至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

“我们现在正经历冬奥红利,但一定要2022年后,把这样的模式和现象继续传递给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杨仲骁认为,只有中国通过时间的沉淀形成中国独特的滑雪文化,冰雪经济才能真正意义上走向万亿级别的赛道。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