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日前公布了一年成绩单:2021年,集团整车批发销量546.4万辆,连续16年保持国内第一,领先优势已扩大到近200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海外出口均实现百分比两位数较快增长。
包括汽车在内的终端产品,一直是各大企业角逐的重要赛道。谁掌握了新终端,谁就掌握了下一轮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从燃油车到电动智能车,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轮大规模赛道切换。对于领跑者上汽而言,打造新终端、抢占新赛道显得尤为关键。
领跑与突围
敢于闯出一条新路,奠定了上汽曾经的辉煌。
1983年4月,在嘉定安亭上海汽车厂的总装车间里,中国第一辆中外合资汽车——桑塔纳在这里下线。
彼时的安亭,没有任何现代汽车产业体系的配套支持,是一座“一穷二白”的工业孤岛,只有收音机、天线和小标牌等5种零件能够国产,国产化率仅为2.7%。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桑塔纳国产化被上海市政府当成一件大事。当时,上海牵头组建了“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从上海到长三角,方方面面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桑塔纳国产化项目中。
攻坚10余年,上海桑塔纳国产化率接近100%,安亭也平地建起了一座世界级的汽车城。
而如今的较量,悄然从安亭转移到了临港。上个月,上汽集团临港工厂,泛着珠光白的首批智己L7 Beta体验版正式下线。
这一动作,颇具象征意味。
从上汽临港工厂出发,10分钟的车程,特斯拉在这片土地实现了Model 3的量产。
桑塔纳和赛欧等传统汽车产品,曾是上海品牌辉煌的记忆。如今,汽车工业迎来大变局,电动智能汽车产业的新赛道正在加速构建,特斯拉成了赛道中的一匹黑马。在这个赛道里,刻着“上汽”印记的智己,能不能重塑当年的辉煌?
从燃油车时代快速切换到电动智能车时代,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这头“灰犀牛”,已走过了“发轫”,进入了“发力”的新阶段。面对产业巨变,领跑者上汽,正面临新的突围。
开放的终端
物理特征极其鲜明的汽车,正在“四个轮子”之上发生着颠覆性变化。
汽车被“打开”了。“原有的整车开发流程是按部就班的,从需求定型到量产基本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上汽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智能车的需求很难一次到位,需求是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打磨的。并且,原有的开发主要侧重于硬件,而智能车的开发流程则是软硬结合,更多体现在软件开发、测试与迭代上。
更为重要的是,新的开发流程延伸到了产品的使用环节,即在汽车交付给用户后,产品还可以通过OTA(空中下载)升级并不断迭代,相当于在物理引擎之外,又为汽车添加一个虚拟引擎。
“软件定义汽车”。8年前,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首先做出了这个判断。
8年后,这句话已经成为智能车时代造车人的共识。一辆车之所以为“智能”,其基石就是以软件核心赋能。中央集中控制的、打通整车各控制域的、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就是“软件定义汽车”能力的集中体现。
零束,上汽集团培育的20家“科创小巨人”之一。目前,这家企业已经汇聚了1200多名电子架构和软件工程师,致力于完善整车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和面向服务的SOA软件平台。
“我们对整车软件进行了‘原子化’服务封装,每个服务就如同乐高积木,可以实现自由组合,通过已发布上线的集成开发环境和标准化服务接口,提供订阅式服务,用户能够自定义车辆的个性化场景体验,实现智能车‘千人千面’的需求。”上汽相关负责人表示。
汽车,正在从基于传统电子架构的功能车,转变为融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项变革性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
构建“朋友圈”
2021年平安夜,上汽海外出行的工程师们上线了一个软件更新包。
当晚,在印度,有300多位MG Astor用户即刻下载了更新包,迫不及待地等着自己车辆中控台上的小机器人ai assistant可以做出更多圣诞限定表情。这,就是开放的魅力。
开放的不只有汽车,还有整个产业。
汽车产业原有的“产业边界”的定义也在不断外延,数字化与智能化正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传统的汽车整零关系也逐步进化成融合互助的新型合作关系。
智己L7的智能驾驶方案算法提供商Momenta,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全球50家聪明公司”,而且是其中唯一一家智能驾驶公司。上汽正是Momenta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通过智己,Momenta的智能驾驶技术实现落地;而上汽集团通过整合各类头部资源,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成为世界级头部资源集大成者的雄心。
在电动智能网联这条全新赛道上,上汽正紧紧抓住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新终端,调动一切内外部资源创新,同时新终端也牵引企业在创新机制、开发流程、体制机制上从制造企业向高科技企业全面转型。
汽车会成为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入口吗?
“汽车作为一个‘大号’的智能终端,天生具备沉浸式体验的基础,我们非常坚信汽车会超越手机,成为元宇宙非常重要的载体之一。”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说。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