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量化私募巨头九坤投资旗下一只2亿美元规模的美元基金回撤近40%,引发市场关注。不只是九坤,从2021年9月开始,量化私募产品集体回撤,趋势已持续半年。头部量化私募发行的产品中,有不少净值回撤超过20%,有的甚至触及清盘线。
不少量化管理人直言,“规模迅速攀升影响超额收益。”业内人士表示,回撤不只意味着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讲,还应该重点关注管理人在市场环境变化较大时,策略是否不漂移。
量化机构频遭大回撤
近日,量化私募巨头九坤投资旗下一只2亿美元规模的美元基金回撤近40%,引发市场关注。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了解到,该基金1月平层回撤约7.8%,叠加5倍左右杠杆,回撤预估为39.13%。此次回撤幅度为该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较阶段净值高点回撤已超过55%。
这已不是圈内首个遭遇大回撤的产品。2021年,在结构化行情下,各板块出现分化,不少量化策略产品表现亮眼,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与买入。在规模快速攀升、迈入万亿元关口后,量化策略产品遭遇较大回撤,不少百亿量化私募管理人封盘“关门谢客”,甚至还有私募高管在朋友圈发文致歉投资人。
规模迅速攀升影响超额收益
在走访中,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注意到,多位量化管理人提到超额收益降低的趋势。赫富投资市场总监宁雨晴直言,当前市场交易量比此前有所增大,去年以来不少量化管理人的规模迅速攀升,使得市场交易难度增加,投资者面临的波动风险也有所加大。在她看来,百亿元左右的规模对于量化管理人的交易是较为舒适的,操作也相对具有灵活性。
黑翼资产渠道总监钟安奇介绍,目前量化市场有几大常见因子:一是传统基本面因子,宏观数据就在此列,它的优势在于容量比较大,可承载较大量的资金;二是技术面因子,比如高频量价因子,通过价格的变化和动量去做因子,从而在全市场进行选股,它的特点是在频率非常高的情况下超额比较稳定,但容量比较小;三是机器学习因子,在2021年的量化市场中,正是此类因子大放异彩,给许多指数增强类产品贡献了较高收益,也使得量化市场规模快速攀升。
不过,在宁雨晴看来,回撤不只意味着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讲,应该重点关注管理人在经历市场过热到过冷的环境变化后,策略是否不漂移。“坚持自己风格的管理人才能在市场上获取长期的Alpha收益。”宁雨晴建议投资者尽量避免在过热时去选择非常火爆的管理人,可以在市场遇冷时做一些逆向投资。
市场扩容或提供更多机会
在市场成交活跃的时候,高频交易带来的收益会比较突出,但是当市场成交低迷时,这样的策略也可能遭遇较大的回撤。在宁雨晴看来,每种策略各有利弊,也有各自适应的市场风格。对投资者来讲,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管理人的策略风格以及适应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产品的波动率如何。
如何应对规模攀升使得超额收益降低的趋势?量化FOF管理人珠池资产基金经理宋兴华在雪球私募年度策略会上表示,他们在2022年会更关注规模适中的管理人,以此突破市场环境的约束。宋兴华认为,尽管量化市场的超额收益越来越难做,但另一方面,如今市场的流动性相比过去五年已经有非常大的变化,这使得市场深度得以扩展,也产生了更多的策略空间,量化私募FOF能够有机会寻找到差异化的管理人进行配置。
因诺资产市场总监李霞直言,随着规模的攀升,未来量化机构的超额收益或降到个位数。即便如此,她建议投资者,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可以考虑在主观产品之外,配置量化策略产品,以此分散组合风险,分享指数增强策略期向上的红利;此外,A股市场的无效波动仍能够贡献超额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