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随着奥林匹克主火炬的熄灭,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闭幕。本届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15块奖牌,取得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
冬奥会用科技的力量和创新的观念,再次惊艳全球。与开幕式一脉相承,闭幕式依然科技含量满满。在燃料动能、LED、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VR、AR、裸眼3D等多种前沿科技支持下,冬奥会开闭幕式呈现了既恢弘壮美又空灵浪漫的视听盛宴。
惊艳全球的开闭幕式和精彩激烈的比赛背后,是无处不在的前沿科技。据介绍,共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涉及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其中有4项技术是全球首次推出,有33项技术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充分彰显科技的创新力量。
前沿技术打造中国式浪漫
闭幕式上,AR中国结惊艳亮相,无数条红丝带从四面八方飞向鸟巢,将场内悬挂的雪花火炬台装点成为一个巨大的红色中国结。“中国结”由数字AR技术生成,以超高的精细度形成仿真的视觉效果,就像一个巨大的实体装置挂在鸟巢上空。
来源:央视网
据悉,中国结的设计汲取了多个中国元素,有景泰蓝、青花瓷、丝绸、红丝带以及雪凇和雾凇。“雪花火炬台”的设计充分运用了视效编程、数字可视化,实现了雪花火炬台每一秒都易于变化。
新华社微博介绍,折柳寄情环节,导演用“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枝、一束光、一片绿荫、一起向未来”六个“一”唯美表达了庄严的仪式。在该节目中,一组由“真激光”技术制作的光束组成参天大树,穿过雪花火炬台直达天际,代表人类最真挚的情感,送别、怀念、铭记和期待。
梦幻五环联动
全球最大的超高清LED三维舞台
在闭幕式上,伴随着《我和你》旋律,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梦幻五环缓缓升起,与雪花火炬台交汇,串联起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创新的方式纪念“双奥瞬间”,时空交错,令人难忘,网友纷纷表示:梦回2008年,有被“戳”到。
来源:央视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微介绍,和冬奥会开幕式的冰雪五环一样,梦幻五环同样由航天科技集团建造,是2008年五环的“mini版”。
该五环宽18米、高度11.75米、单环直径为5米,比2008年的宽36米、高16.5米、单环直径10米的梦幻五环小了不少。它由21000个LED灯珠组成,夜色中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此外,与2008年相比,它的展示时间大大延长,可支持60分钟以上的演出使用。
在冬奥会开闭幕式花式炫技中,LED大屏幕功不可没。据2022北京新闻中心科技冬奥有关情况专场新闻发布会消息,鸟巢中央超大8k地面屏幕,由4万多块LED模块组成,面积10552平方米,其上方竖立的1200平方米的8k LED屏幕,这两块屏幕构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超高清LED三维舞台。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地屏由上市公司利亚德、京东方和洲明科技共同承制,利亚德提供7000多平方米(地屏正中央部分),京东方和洲明科技提供约4500平方米(地屏两侧半弧形部分)。
屏幕集成了智能播控系统,将超高分辨率的视频素材分秒不差地呈现在所有模块上,不仅完美展现了各种影像效果,还结合了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动作捕捉、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等,颠覆了传统的舞台式演出模式。在开幕式《雪花》节目中,孩子们举着和平鸽模型,脚下踩出一片片雪花,雪花随脚步流动,让观众真切感知到科技为艺术带来的惊喜。
总导演张艺谋介绍,该环节配合“默契”,全部是由AI动作捕捉技术实现。
更具体一点,根据英特尔官微介绍,这种“默契”是基于运行在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上的3DAT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以及针对开幕式场景定制开发的“基于AI的大型演出实时特效系统”,使得演员不需精准排练就能呈现完美的艺术效果。
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超高清8K转播
本届冬奥会在转播、技术、内容制作等多方面刷新了纪录,是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超高清信号、云转播等技术带来了现场感极强的收看体验。
以往,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子弹时间”特效,在北京冬奥会上有应用,通过数十台相机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360度全方位捕捉,以及智能算法合成和建模,观众可以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回放。这种特效,离不开稳定的5G信号。
此外,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通过8K信号去直播开闭幕式,8K转播采用当今世界上最高的电视播出技术标准,8K信号的带宽是高清信号的32倍。
数码视讯表示,本届冬奥会的8K转播车所采集的信号在央视8K频道播出,公司提供了8K编解码产品用于8K频道节目的编码播出。
凭借高速率、低延时、大带宽的优势,5G成为“科技冬奥”的“主角”。
中国联通表示,公司积极结合边缘计算、5G云转播等技术,实现了赛场内外高清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
同时,为将冬奥会的精彩传播给全球观众,中国联通为OBS(奥林匹克转播公司)开通了33条国际传输电路,用于承载冬奥赛事转播信号国际传输。
闭幕式上,随着“雪花台”的灯光由外向内渐次熄灭,安装在“雪花”正中央的冬奥会主火炬“飞扬”也熄灭了。主火炬“飞扬”的燃烧装置由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制造,采用绿色环保、燃烧性好的氢气作为燃料,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
除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呈现的“黑科技”外,在冬奥会场馆建设、赛事保障等皆体现满满的“科技感”。云顶滑雪公园使用的“室外雪上项目场地防风网技术”,在“雪如意”安装北斗微基站定位系统,首次实现了室内亚米级精准定位等等。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