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困扰之下,2月23日,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以视频的特殊方式向立法会提交了2022/2023年度的财政预算案。
抗击疫情和稳定经济成为今年财政预算案两项重要议题,陈茂波表示,特区政府会动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去稳控疫情,仅财政预算案预备的资源就已超过540亿港元。
同时,特区政府还将推行规模超过1700亿港元的逆周期措施支持经济发展,并加码向市民发放每人1万港元的消费券,增加租金抵扣个税安排,继续减免个税、住宅物业差饷及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措施。
百亿资金抗疫
陈茂波强调,抗击疫情是当前压倒一切的要务,特区政府将动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去稳控疫情,新的财政年度将继续大幅增拨资源,主要从五方面全力支持抗击疫情:
(一) 向香港特区食物及卫生局增拨约220亿港元,以加大检测力度,采购快速测试剂及相关配套服务,以及向香港特区医院管理局提供额外支援;
(二) 向香港特区卫生署增拨60亿港元增购疫苗,为市民注射疫苗加强针;
(三) 向香港特区各有关部门增拨合共近70亿港元,用于购买防疫抗疫物资和服务,实施防疫抗疫措施等;
(四) 向香港特区食物环境卫生署分两年共增拨5亿港元,用于加强环境卫生服务,特别是为应对疫情而增加街道洁净及垃圾收集服务、加大力度防治鼠患,以及改善公众街市的卫生。部门同时会加强巡查和执法,提高社区的卫生意识;
(五) 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资120亿港元,以兴建各类防疫抗疫相关设施。
自2020年初开始,香港特区政府就成立了“防疫抗疫基金”,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市民和企业提供经济援助。上周二,特区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刚刚批准再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资270亿港元,推出第六轮救济措施,包括首次推出临时失业支援,预留30亿港元向每位合资格人士提供1万港元资助。
此外,特区政府各个部门还投放了大量资源抗击疫情,包括在竹篙湾及其他合适地方兴建隔离设施、在亚洲博览馆兴建临时医院、推行疫苗接种计划、提供检测服务、增加药物及医疗装备供应等,涉及款项超过240亿港元。陈茂波表示,还将额外预留200亿港元以备其他各项不同防疫抗疫需要。
每人发1万港元
税费减免加码
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财政预算案推出多项一次性措施,缓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包括:
(一) 宽减2021/22课税年度100%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为1万港元,预计有201万名纳税人受惠,政府收入将因此减少131亿港元;
(二) 宽减2022/23年度四季的住宅物业差饷,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上限为每户每季1500港元,其后两季以每户每季1000港元为上限。估计涉及299万个住宅物业,政府收入将因此减少117亿港元;
(三) 为每个合资格电力住宅用户提供1000港元的电费补贴,涉及约28亿港元的开支,约280个住宅用户受惠;
(四) 向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的合资格人士,发放金额相当于半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额外开支超23亿港元。在职家庭津贴也会作类似安排,额外开支约1.17亿港元;
(五) 为参加2023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学校考生代缴考试费,开支1.49亿港元。
同时,陈茂波还建议,从2022/23课税年度起设立住宅租金开支扣除,以减轻并没持有任何住宅物业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纳税人租住私人物业的负担,每个课税年度的扣除上限为10万港元。预计政府收入将减少33亿港元。有关条例草案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提交立法会审议。
此外,特区政府还会继续推行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等惠民举措,并为“优质教育基金”预留20亿港元,资助学校购买流动电脑装置及可携式无线网络装备,供有需要的学生借用。
去年首次推出消费券计划大获成功之后,特区政府今年将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向每名合资格的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来港人士,发放总额1万港元的电子消费券。预计措施可惠及约660万人,财政支出总额约664亿港元。
陈茂波表示,希望消费券计划在疫情平稳后为市场注入动力,加速经济复苏,并进一步巩固商户及市民使用电子支付的习惯,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超1700亿逆周期措施
去年,随着全球各地相继推展疫苗接种计划,加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强力支持,经济活动显著恢复。主要经济体的需求大幅反弹,带动亚洲地区的生产和贸易活动回温,香港特区整体货物出口维持强劲,2021年合计实质大幅上升19%,比2018年的高位还高出10.9%。
受益于区内贸易往来持续活跃,香港的运输服务输出回升,金融服务输出也进一步增长,整体服务输出全年微增1.1%,但因访港旅游业近乎停顿而仍远低于经济衰退前的水平。随着本地疫情自去年5月起维持稳定,就业和收入状况持续改善,加上消费券计划的推动,去年私人消费开支反弹5.6%,企业投资开支上升10.1%。香港整体经济在2021年显著复苏,增长6.4%,扭转了之前连续两年的跌势。
不过,陈茂波强调,市场虽普遍预期全球经济今年会进一步复苏,但经济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包括Omicron变异毒株阻碍经济复苏、能源价格高企和供应瓶颈、全球通胀显著升温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政策紧缩,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
他指出,尽管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将支持香港特区今年的出口表现,但近期本地第五波疫情急剧恶化,各种限制措施进一步收紧,消费和经济气氛均受到严重打击。为成功抗击疫情,政府需要大力加强各项检测及抗疫工作,短期内难免对经济活动产生沉重压力,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不容乐观。
“成功抗疫是保障经济和民生的关键。凭借国家的坚实支持及全力帮助,特区政府和全社会都必须齐心抗疫,尽速战胜疫情。”陈茂波表示,只要最近一波疫情能逐步受控,往后继续维持“动态清零”,消费和投资需求将重拾动力。而疫情稳定也将为香港特区与内地恢复有序“通关”创造条件,为经济注入更多动力,预计香港经济在今年下半年会有较好表现,全年实质增长约2-3.5%。
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此次财政预算案提出总额超过1700亿港元的逆周期措施,陈茂波预计加上基建和其他开支的增加,能够为经济提供约3个百分点的提振作用。过去两年的财政预算案中,也有推出过逆周期措施,陈茂波表示,几轮逆周期措施加上抗疫基金的投入,涉及总金额已经超过4600亿港元。
研究未盈利科企上市规则
设50亿大湾区投资基金
过去几年,香港资本市场不断演变发展,革新制度,港股市场交易日趋活跃,上市公司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陈茂波透露,在股票市场的发展方面,未来将考虑修订主板上市规则,为尚未盈利的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渠道。他表示,一些从事先进技术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但却尚无盈利和业绩支持,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正在检视主板上市规则,研究在充分顾及相关风险的情况下修订上市条件,以配合有关集资需求。
陈茂波还表示,作为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还会继续探讨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推动离岸人民币产品发展,包括在港发行更多元化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债券。
目前,由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及香港金管局成立的工作小组,已完成允许“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的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了详细的实施建议。陈茂波介绍指,工作小组将展开筹备工作,并与内地监管当局和相关机构协商。届时,特区政府也将提供配套措施,如宽免有关市场做市商交易的股票买卖印花税,以提高人民币计价股票的流通量。
其他互联互通措施方面,陈茂波透露也正在与内地监管当局探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包括逐步放宽额度、扩大可投资产品范围、增加参与机构数量、完善销售安排等。此外,两地交易所在去年底已就将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达成共识,ETF互联互通也有望尽快落实。
为巩固香港作为基建融资中心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首选海外融资平台的重要角色,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按揭证券公司”)还将于年内研究落实基建融资证券化先导计划。根据计划,按揭证券公司预期将于下年度在机构市场发行总值达4.5亿美元的基建融资证券化产品,供投资者选择。陈茂波表示,此举一方面让本地基建融资市场更蓬勃多元,同时把市场的资金引进高质素基建项目。
香港特区还将加强在大湾区的参与度。陈茂波表示,将把“未来基金”对“香港增长组合”的分配增加100亿港元,其中50亿港元用于成立聚焦大湾区投资机会的“大湾区投资基金”。他指出,在国家支持下,大湾区将会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发展前景亮丽。随着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越趋紧密,通过投资助力区内不同优势行业的发展,除了为区内发展增添动能外,也能为香港带来经济和社会收益。
推动创新科技发展
近年来,创新科技发展是全球潮流,也是香港特区政府大力助推的领域。陈茂波强调,对香港特区而言,无论是新优势产业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创新科技的引领,因此更要着力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现届特区政府已投放超过1300亿港元用于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截至去年底,香港特区初创企业数量从2014年的约1000家跃升至约4000家,同期内,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额从12.4亿港元激增至约417亿港元,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两年前,特区政府成立了一个名为“香港增长组合”的投资组合,投资与香港相关的项目,巩固香港特区作为金融、商贸和创科中心的地位,长远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去年,特区政府已任命8家基金经理作为普通合伙人进行策略性投资。
陈茂波表示,为培育一些较为成熟且具有潜力的企业为本地经济做出贡献,将进一步对香港增长组合增加100亿港元,其中50亿港元用于成立一个新的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并邀请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物色对香港具有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以及可以丰富创科生态的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为推动大学研发成果落地,特区政府为每所大学提供的资助额将翻倍至1600万港元。新增资助会为大学初创企业提供与私人投资一比一的资金配对,每间初创企业每年最多获150万港元资助,为期最长三年。
为进一步推动生命健康科技在香港特区的发展,陈茂波表示将预留100亿港元,为香港长远提供更完备的配套,提升不同机构的容量及能力,并建立更完善的产业链,并将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汇聚全球顶尖研究团队,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研发及环球科研合作。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