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亚星3月4日晚间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93亿元,同比增长290.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567.45万元,同比扭亏。
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紧紧围绕“搬迁建设”和“恢复生产”双核主线开展工作。报告期内,首期5万吨/年CPE装置项目已建成投运;12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项目已具备投产运行条件;1.2万吨/年水合肼(浓度100%)项目的立项、安评、环评、能评手续已办理完毕;施工图设计已完成图审,该项目暂未开工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计划由全资子公司亚星新材料在新厂区继续实施“第二套5万吨/年CPE装置项目”和“循环经济烧碱装置副产氢气综合利用项目(即15万吨/年双氧水项目)”。截至目前,第二套5万吨/年CPE项目和15万吨/年双氧水项目的立项、安评、环评、能评手续已办理完毕;施工图设计已完成图审;第二期CPE项目也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双氧水项目桩基工作已经完成。
公司CPE和烧碱生产技术均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公司积极利用本次搬迁努力提高装置的投入产出效率,优化生产工艺、大力提升自动化和装备水平,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CPE装置自投运以来,困扰多年的“高附加值B料斑点问题”被彻底解决,产品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公司以全新的姿态回归市场;烧碱装置已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控制,单位能耗大幅降低。
此外,公司搬迁以来,仍坚持以氯碱为龙头,以含氯聚合物为主线,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延伸产品链,发展相关功能化学品,走出一条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烧碱副产液氯为公司生产CPE的主要原料之一,CPE装置的副产氢气将被用于生产双氧水,烧碱同时也是水合肼主要原料,随着搬迁项目的陆续建成,公司新的循环经济正逐渐搭建成型。
公司表示,搬迁的重要目标是将新厂区建设成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化、智能化园区,为此,公司在中控楼建设了高标准的数字化、模块化中控机房,实现网络、电话和数据的模块化管理,在原有DCS控制系统、OA系统和ERP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能源管理平台、生产成本管理系统和MES系统,目前已经部署完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信息化、数字化正在转化为公司新的竞争优势。
公司以此次搬迁为契机,认真布局新门类化工品发展方向。以周边特有的“老卤”资源为基础,结合公司现有产业结构,探索、嫁接新的产品门类。2021年,公司相继开展了镁系列化学品、导电高分子材料、CPE矿用瓦斯管等产品的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开发工作。
为保障搬迁项目的顺利建设和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拨付搬迁补偿款。截至目前,公司已收到搬迁补偿款总计10.51亿元,其余补偿款公司将继续积极申请拨付。
对于未来发展战略,公司表示,将充分利用搬迁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优化生产工艺,对原装置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改善现场作业环境,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丰富产品门类,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公司将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打造新的循环经济,提升公司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年,仍是公司搬迁攻坚年。公司将秉承团结、拼搏、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安全施工、生产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努力抓好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双主线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