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贵州茅台、中芯国际等上市公司的脚步,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在3月9日晚间首次公布了1至2月主要经营数据,数据非常亮眼:今年前2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0%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70%左右。
天赐材料此前公布的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23亿元。以中值22亿元为标准来对比,今年前2个月份天赐材料的业绩已然达到去年全年业绩的39.09%,接近四成。
从营收角度看,天赐材料今年前2个月的收入接近2021年整个上半年收入(36.99亿元),是去年一季度营收的2.11倍。
对于这一经营成绩,天赐材料表示,2022年1至2月,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发展,公司主要产品产销两旺,新建产能爬坡顺利,主要原料自产率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结果。
电解液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电解液相关公司也开上了快车道。广东两大电解液巨头天赐材料、新宙邦发布的业绩预告或快报显示,2021年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天赐材料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4.09%-331.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9.72%-327.57%;新宙邦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07亿元,同比增长152.3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156.18%。
对此,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部分电解液产业链公司2021年业绩高增的原因在于需求拉动下的价格提升与销量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价格为11.03万元/吨;三元圆柱2.2Ah、三元圆柱2.6Ah电池电解液分别为11.28万元/吨、12.15万元/吨。
在行业整体景气之下,二级市场上电解液相关公司也一路高歌猛进。2021年全年,锂电电解液指数(884894.WI)上涨104.22%,指数成份中的多氟多、天赐材料、江苏国泰等个股年内涨幅也超过80%。不过进入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板块的整体回调,截至3月9日锂电电解液指数下跌22.35%。
尽管如此,投资机构对电解液产业链相关公司的兴趣仍然比较浓厚。自年初至3月9日,多氟多、天赐材料、延安必康分别接待134家、123家和91家机构调研。
展望2022年,柏文喜认为,多家电解液产业链公司公布扩产计划,供求状况可能会得以缓解,较高的价格未必能够得以维持,但由于销量的增加,业绩依然会比较稳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