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晚间,京东集团(09618.HK)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在全年净收入9516亿元高于预期的情况下,京东却转盈为亏。2021年第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2亿元人民币(约8亿美元),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243亿元人民币。
具体来看,拖后腿的仍是包括京喜在内的创新业务,与业内预期基本一致。同时,京东物流也在打破千亿营收大关的同时,再次录得亏损,且亏损金额超出市场预期。
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多次在电话会中提及消费环境变化以及外界不确定因素,这与几天前财报会议上阿里高管的话锋基本一致。
实际上,尽管曾经是你死我活的对手,但如今的阿里与京东成了“难兄难弟”。
3月10日美股收盘,中概股再次血崩。其中,两大电商两巨头京东和阿里巴巴分别暴跌15.83%和7.94%,京东每股报收52.5美元,阿里巴巴则跌破100美元至92.9美元。两家总市值一夜之间分别蒸发153亿美元和215亿美元。
能够看出,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整个互联网行业已经到了一个重要关口。流量见顶、低利润运行可能会成为不少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常态。
业绩承压,京东零售独挑大梁
多重因素影响下,京东在录得高增长的同时,转盈为亏。
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集团净收入为2759亿元人民币(约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0%;2021年全年净收入达到9516亿元人民币(约14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6%。
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2亿元(约合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43亿元;2021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6亿元(约合6亿美元),而2020年净利润为494亿元。
具体来看,京东零售成为主要利润来源。2021年四季度,京东零售收入2498.69亿元;京东物流收入304.72亿元;创新业务(京喜、海外业务、京东产发等)收入82.13亿元,上年同期为56.45亿元。
同期,京东零售贡献的经营利润是53.43亿元,京东物流四季度经营利润7.3亿元,新业务同期经营亏损32.24亿元。而2021年全年,京东零售贡献收入8663亿元,占到总营收的91%。
京东方面表示,京东零售全渠道业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京东MALL、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京东之家、京东大药房、七鲜超市、京东便利店、京东京车会等数万家线下门店。2021年,京东的全渠道GMV同比增长接近80%。
从全渠道来看,2021年,京东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日用百货商品收入分别为4925.92亿元和3230.63亿元,同比增长22.86%、28.73%,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仍为优势品类。
而对于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一部分百货品出现营收转弱的情况,徐雷解释称,很多品牌商都感受到了压力,包括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快速地发生变化,很多传统的销售渠道在过去几年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造成品牌商经营的不确定性在加大。
京东CFO许冉则直言,大商超业务仍然会继续是公司的战略重点之一,也将在今年实现高速的增长。“我们预计京东零售业务将在用户数量,参与度等方面实现持续的有质量的增长。”
投资外扩致亏损?
虽然徐雷将直播电商快速发展归结为红利期,但京东也开始着急巩固自身护城河。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京东已经错失了直播红利,在流量逐渐见顶的环境下,只能通过并购来快速提升供应链能力。
财报披露了京东收购中国物流资产的进度,公告显示,自2022年3月1日起,京东集团开始将中国物流资产的财务业绩纳入合并范围。截至3月1日,京东持有中国物流资产约80%已发行及流通在外股份。
加上并购跨越速运、增持达达,京东已经在即使配送、大件货运以及海外物流等领域完成布局。
3月11日,京东集团控制的宿迁京东卓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德邦股份间接控股股东,让京东在大件快递领域再下一城。
然而,京东屡屡出手,投资收益却一般,与业绩亏损不无关系。
2021年,京东因为股权激励费用、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超100亿元;投资损失,核算的投资损益从2020年的净赚42.91亿元变为2021年的亏损49.18亿元。
仅2021年第四季度,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导致投资证券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京东其他非经营损失为2200万元,而2020年同期的非经营利润高达220亿元。
据了解,2021年第四季度,达达股价下跌了34%,京东物流股价也下跌18%。
但京东在物流领域投资的信心并未动摇,2021年,京东物流新增仓库数量约400个,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在全国运营超1300个仓库。同时,京东物流通过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与安踏、波司登、斯凯奇、沃尔沃汽车等达成合作。
京东物流也成为京东体系内,少数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超50%的公司。财报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总收入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来自外部客户收入达591亿元,同比增长72.7%,占总收入比例达56.5%。
下沉市场拓展不易
业界普遍认为,电商赛道的线上流量见顶。因此下沉市场成为不少巨头角逐的新战场。
2021年京东的年活跃用户净增近1亿,其中70%来自下沉市场。京东集团总裁徐雷曾提及,京东新增用户中来自下沉市场用户约占75%。
同时,徐雷将新增用户按年龄分为45岁及以上、18岁至25岁两类群体。他指出,18岁至25岁的用户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提升需要一定时间,一般需要半年时间或4至5次消费。
在新一轮用户争夺中,京东希望通过京喜、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等渠道打开下沉市场流量入口。
为了给京东进一步深入下沉市场铺路,亦与社区电商京喜形成协同效应,2021年,京东物流还新增11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它们深度覆盖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大大提升了偏远地区的配送时效。
但从目前来看,京东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有些坎坷。
据新消费日报了解,京喜拼拼去年已从福建、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和青海等地区退出,收缩态势下很难承担下沉市场的大规模开拓任务。
2021年,京喜在内的新业务全年经营亏损达到106亿元,短期内扭亏希望不大。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而以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与万镇通乡镇店等线下渠道实现拉新的周期过长,亦是成本未知。
徐雷将直播电商快速发展归类为红利期的同时,与之抢夺下沉市场年轻人,似乎也成为京东获客方向。
从成本来看,京东的“获客成本”亦呈走高趋势,2021年京东营销开支同比增加42.7%达387亿元。
一直以来,市场都有论调认为,京东将享受“后二选一”的红利。但事实是,京东在下沉市场的获客难度仍高于阿里系平台和美团。
电商巨头资本市场受挫,转向精细化运营?
纵观整个电商赛道,已经不是阿里京东主导的“两极格局”,如今不但拼多多在冲击两者的行业地位,抖音、快手从直播电商的角度切入,也给电商行业的未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与阿里财报体现的信息类似,京东如今也十分重视诸如环保、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在深入对方的腹地。
日前,阿里尝试加码自营业务推出“猫享”业务。相关人士向新消费日报透露,猫享自营旗舰店的货品所属权属于平台,直接向品牌商打款进货,由平台直接发货给消费者。目前,猫享的重点是3C家电业务。
由于猫享的模式与京东自营“神似”,因此业界认为这是阿里试图打入京东腹地的新动作。与此同时,京东也在加码第三方卖家,与天猫一样,趁着奢侈品线上开店的东风,迪奥、罗意威、纪梵希等奢侈品牌选择在京东开店。
对于目前的竞争形势,徐雷在电话会上坦言,能否做好是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协调能力的考验。“京东一直具有完备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能力,履约、客服、平台治理等核心能力,与这些平台电商相比来说,我们可以有效的降低供应链的流通成本,具有更大的差异化优势。”
能够看出,电商的发展模式也不再“泾渭分明”。同时,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多,3月10日美股收盘,中概股再次血崩。其中,两大电商两巨头京东和阿里巴巴分别暴跌15.83%和7.94%,京东每股报收52.5美元,阿里巴巴则跌破100美元至92.9美元。两家总市值一夜之间分别蒸发153亿美元和215亿美元。
那么未来电商赛道竞争焦点又会在哪?
徐雷在电话会中坦言,京东不追求单一指标的快速增长,而是关注整体业务增长的健康度和可持续性。未来将始终围绕着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来打造长期的业务发展战略和投入布局。
此前,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中也表示,未来的重点已经从用户的增长,转变为用户的留存和ARPU(每用户平均营收)值的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走出补贴获客模式后,各大电商平台都选择求稳,以面精细化运营应对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