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间,中国联通(0762.HK)披露2021年度业绩。去年,公司实现营收3279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服务收入2962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较2020年全年提高3.1个百分点。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增长15.0%,增速较2020年全年提高4.7个百分点。
2021年,中国联通资本开支为690亿元,低于全年700亿元指引,投资效能进一步改善;全年自由现金流持续充沛,达到417亿元,财务实力进一步夯实。公司高级副总裁买彦州在电话会上透露,2022年资本开支将适度提高,保证资本开支增长与收入增长相匹配。
去年,中国联通首次派发中期股息0.12元/股,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末期股息0.096元/股,全年股息合计0.216元/股,同比提升31.7%,派发股息规模合计66.1亿元。中国联通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提升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
移动、固网业务双双增长
分业务来看,2021年,中国联通的移动服务收入达到1641亿元,同比提升4.8%。移动出账用户净增1130万户,大幅优于2020年的净减1266万户;截至去年底,5G套餐用户累计到达1.55亿户,年累计净增8410万户。5G套餐用户渗透率超越行业平均,达到48.9%。
同期,中国联通固网宽带接入收入达到448亿元,同比增长5.2%。固网宽带用户全年净增895万户,总数达到9505万户,全年净增用户规模创公司历史新高;宽带接入ARPU基本维持平稳,达到41.3元。
去年,中国联通的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2%,达到548亿元,占整体服务收入比例达到18.5%。产业互联网是运营商近年来业务转型的重点,中国联通将这项业务分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IT服务等类别。
网络建设情况显示,2021年,中国联通继续与中国电信合作,新开通5G基站31万站,双方累计开通5G基站69万站,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络。4G基站达到156万站,4G人口覆盖率达到95%,4G共享规模进一步突破,双方共享4G基站66万站。通过4G/5G网络共建共享,累计为双方节省投资超过2100亿元。
针对未来网络建设及资本开支计划,买彦州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中国联通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5G网络的规模建设,未来几年整体资本开支保持平稳;至于2022年,将适度提升资本开支,保持资本开支增长与收入增长相匹配,占收比稳定。
买彦州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中国联通正加快打造“四张精品网”,适度超前打造创新产品核心竞争力,网业协同,精准投资,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其中,传送网、基础设施等增加投资主要满足数据中心能力布局,适度增加东数西算网络投资;宽带及数据增加投资主要用于加快宽带千兆网络部署和政企精品网建设。同时,坚持共建共享,提高投资效能。
“提速降费”转向“提速提质”
正如前述,产业互联网业务是运营商当前转型的关键之一。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在业绩电话会上强调,中国联通要坚定挺进数字经济主航道,全面升级公司面向数字经济的新战略、新定位、新赛道,并重申了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五大主责主业。
记者注意到,中国联通在年度业绩中对产业互联网也着墨颇多,其中提到,紧抓“东数西算”新机遇,打造“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全国打造云网边一体化、分布合理、绿色集约的“5+4+31+X”新型数据中心体系。
买彦州介绍说,中国联通现有数据中心超过800个,总规模超过30万架。下一步将围绕国家“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优化“5+4+31+X”资源布局,加快“4”大国家东数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
同时,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建设蒙贵甘宁“4”大国家西算枢纽节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按需建设“31”省新型数据中心。灵活部署“X”边缘数据中心。
过去几年,受到国家提速降费要求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运营商一度面临ARPU值下滑以及增收不增利等状况。不过,这种情况正在缓和,以中国联通为例,其去年移动用户ARPU为43.9元,同比提升4.3%,宽带ARPU则是持平。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并未再次提及提速降费相关要求,这是2015年以来的首次。
关于未来运营商面临的监管方向,中国联通总裁陈忠岳认为,面对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运营商迎来了重塑发展范式、升维发展赛道的战略新机遇。
陈忠岳指出,通过持续几年的提速降费,用户的基本通信需求已得到了满足,不再是主要矛盾;未来,中国联通将锚定数字经济主航道和新蓝海,由“提速降费”向“提速提质”转型,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今年3月初,中国联通A股公司实施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股份回购,累计回购股份约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1.7%,使用资金22亿元。关于后续在资本市场将采取哪些动作,中国联通表示,未来,A股公司将继续根据市场情况及资金安排,积极研判相关股东回报措施;红筹公司也将综合考虑市场情况及资金安排,在适当时机考虑回购。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