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们认为取得的成绩基本上符合我们的预期。”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在3月25日举行的中国人寿2021年线上业绩发布会上总结道。
年报显示,2021年,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6183.27亿元,同比增长1.0%;截至2021年12月31日,内含价值达12030.08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2.2%;一年新业务价值为447.80亿元;总投资收益达2140.57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9.21亿元,同比增长1.3%。
不过,受经济大环境和疫情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寿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与困难。比如,今年保费增速不乐观、销售人力缩减、股价低迷等。
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管理层就上述热点话题一一作出回应。
谈行业发展:
积极培育新经营模式是一个巨大挑战
当前保险业发展陷入低迷,行业2020年、2021年进行深度调整,但从今年1、2月份保费情况看,似乎并没有出现拐点,公司如何看待这种发展态势?未来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
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的确,今年面临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的态势并没有好转,这就影响了整个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的寿险业,整个行业的增长态势也不容乐观。
中国人寿积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们认为取得的成绩基本上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是客观地讲,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疫情因素的影响,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与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新旧动能的转换,新的动能尚在培育,这个转换也需要一段时间。如何统筹好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如何统筹好老客户的留存与新客户的开拓,如何统筹好新单业务的开拓与续期业务的巩固,如何在努力优化升级老的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营模式对于中国人寿乃至整个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我的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拐点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公司的经营行为上。比如说,从公司的管理来讲,如何由过去的粗放性管理逐步转化为集约性管理,如何提高公司的全要素能力,如何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优质服务水平,也就是提升公司经营链条各个价值链环节的建设,同时能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适应劳动人民群众的需要,多开发一些群众急需的产品等等。
当然,我们持续地坚持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决策战略与部署等等方面,都体现着我们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人寿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会积极为此持续努力,不懈奋斗。
谈市场波动:
最大限度把握长期配置机会,有效管控短期波动风险
近期银保监会指出,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今年一季度市场波动加剧,对公司权益投资策略有无影响?后续看好权益市场的哪些投资机遇?如何平衡好短期回报要求和长期资金属性?
中国人寿总裁助理、首席投资官张涤: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权益市场波动比较大,主要原因是国内基本面预期偏弱,上市企业的盈利增速周期,同时全球货币政策收紧,A股板块估值偏高,另外还有地缘冲突的影响等,带来了对权益投资风险偏好的下行,所以A股出现一波比较明显的下跌,这是客观的市场现状。
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国务院金融委、国常会、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稳预期、促协同的政策,在这个大背景下,对于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我想谈几个观点。
第一,当我们在谈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不能够脱离投资机构主体的资金性质,它的时间维度和它的风险偏好。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我们是一个长久期负债的,长期限资产,并且是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保险机构,我们有别于其他的机构投资者,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符合保险资金运用规律,以资产负债为核心的配置框架,在这个配置框架下,我们根据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收益特征、配置作用,以及偿付能力的约束、资产负债的匹配要求、税收等等多重因素来构建我们的战略配置组合。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法论和框架。这是在战略层面。
第二,在战术层面,我们会在框架里面根据市场的情况灵活地进行战术型的偏离。我们说到权益投资,在整个战略配置中,权益投资是一个关键少数,特别是在利率中枢下移的环境下,固收配置发挥了非常好的“安全垫”和“稳定器”作用,要实现长期的能够满足客户需要和股东要求的回报,权益投资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战略配置中权益是有一定的中枢的。
在这个框架下,具体到今年的配置,我们想对于权益有几个观点:对于长期资金权益市场长期向好的判断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它的长期配置价值也没有发生变化。从政策层面上非常呵护,无论是国常会还是金融稳定委都谈到了稳增长、稳预期这些呵护宏观经济的政策,我们觉得这些政策会逐步落实,对于基本面会起到改善的作用,从行业监管的角度,在持续鼓励像我们这样的长期资金发挥资金的优势来增加权益的配置。从估值的角度,经过前期的调整,权益的估值已经落到了长期中枢之下,配置价值在慢慢显现,从股债的配置价值上能慢慢发现长期投资的权益价值,所以对于长期投资的话,估值角度已经达到了左侧加仓的条件了。在配置上也是有需求的,这个配置需求体现在方方面面,一个是保险公司本身要满足长期的回报要求需要配置权益,从居民的角度也有居民理财长期配置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如果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境外的很多机构在目前阶段是低配中国的,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未来在不远的将来会跃升为第一大经济体,全球的资金也需要对这个区域有所配置。所以配置的意愿和资金需求是在的。
综合这几方面因素,权益市场长期向好,保险资金持续配置的逻辑是没有发生变化的,长期逻辑是没有被破坏的。当然,短期有一些风险因素需要我们考虑,包括像美联储的加息可能会给我们货币政策的空间带来一定的压力,包括经济基本面企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俄乌战争还在演进,疫情也还在持续,所以短期的扰动因素会给市场带来一些波动和一些影响。
回到前面说的,在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会按照配置逻辑和长期配置的理念持续地在权益投资方面进行配置安排,同时我们也会发挥系统内、系统外不同管理人的不同风格,构建一个长期均衡的组合,最大限度地把握长期配置机会,同时又可以有效地管控短期波动的风险。
谈代理人转型:
聚焦制度优化、专业经营、优增优育
过去一年,中国人寿代理人队伍转型进展如何?今年公司销售人力发展策略是什么?预计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
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去年整个行业队伍都在下滑,我们也积极努力地稳定队伍。从成效上来说,我们的整体规模是有所下滑的,但是在下滑过程当中,我们的绩优人群比较稳定,同时整个队伍的基础比较牢固,所以我们通过这一年的努力,队伍建设还是非常有成效的,在整个市场上保持了稳定。
现在大家经常谈到人海战术的队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包括严监管形成了常态,而且市场竞争加剧,比较同质化,所以整个行业变革还需要一个过程。从短期来看,整个行业承载了一定的压力,预计整个行业的这种态势还得维持一段时间,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不管是队伍和业务还得维持。对于中国人寿来说,其实队伍的转型升级、销售的转型升级我们一直都在做,未来首先是要坚持公司的战略,公司战略紧扣国家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具体到队伍发展来说,我们在今年会继续坚持有效队伍驱动的发展战略,持续地聚焦队伍发展的质态,不断优化整个队伍的结构,把整个队伍的质态提升,促进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继续转型。
具体的举措,首先我们会聚焦制度优化。大家俗称的基本法制度是整个队伍发展的长效的内驱力,我们会优化资源投入的结构,包括提升队伍的竞争力和队伍的驱动力。我们的队伍每年都会进行不断地优化调整,根据今年的情况,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调整了。第二,我们会具体聚焦专业经营。2020年底我们发布了队伍建设的4.0体系,这个体系是有针对性的,我们从入口端,增育竞留这几个环节做了优化,这几个体系我们会完善,加速推广,这是推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非常有效的手段。第三,我们会聚焦优增优育,现在增员入口变小了,我们的育存要不断地提高,增员方面要着力招募和培养优秀人才。这是我们的一些具体举措。
总之,在2022年个人代理人队伍是稳量提质,同时会积极探索营销体制的改革。
谈房地产投资:
占总资产比例不到4%,风险可控
2021年房地产行业不断爆雷,中国人寿的房地产投资整体风险水平如何?
中国人寿总裁助理、首席投资官张涤:房地产这段时间是大家比较热议的一个话题。去年7月份以来,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出现了一些爆雷的风险,我们也观察到市场对这个有很多反应。中国人寿是在银保监会的监管框架下非常审慎的机构投资者,房地产投资对于保险资金来说是一个介于股票债券的具有长久期、抗通胀的资产,也是保险公司在大类资产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所投的房地产基本上都是商业地产,不是大家比较常说的住宅,不涉及到住宅类的投资。
从我们的数据来看,截至去年末,如果按照银保监会的口径,我们不动产投资大概占比不到3%,比较集中的是商业地产,涉及到商业写字楼、综合体、物流等,都是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城市,目前租金、出租率都还是比较正常的,风险是可控的。另外,我们投了一些不动产的金融产品,这类产品也是严格地按照银保监会相关的规则选择的,这些金融产品底层资产基本上都是符合国家政策的棚改、区域性的民生工程等,总体规模也不大。投资性房地产+不动产金融产品占比不到3%,如果再扩大一下范围,把我们投资的房地产股票、房地产债券都加进来,占总资产的比例不到4%。所以,无论是从整体的敞口而言,还是具体的标的而言,我们在房地产投资上都是风险可控的,是比较审慎的。
未来,在房地产投资方面,我们会采取比较稳健审慎的策略,重点关注国家政策比较鼓励和支持的新基建、IDC、物流产业园等,以及Pre-REITs的项目来满足长期配置需要。
谈股价市值:
目前股价没有反映公司价值
近两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上市保险公司股价普遍走低,请问如何看待中国人寿目前的股价市值?
中国人寿副总裁、总精算师、董事会秘书利明光:影响公司股价的因素非常多,除了公司自身的基本面跟业绩外,还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像国际局势、国内外宏观环境、监管政策、行业发展前景、投资环境等,短期内也会受到更多扰动因素的影响。
近几年,中国人寿的业绩表现良好,2021年这么艰难的环境下取得了价值规模的双丰收,业绩表现良好。从基本面来看,公司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打磨,经过“鼎新工程”,在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上、绿色投资的贯彻落实上、服务国家大局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风控方面我们连续15个季度取得A级评价,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科技和客户服务方面也上了好几个台阶。
但是大家也看到,现在的股价比我们的内含价值还是低了不少,现在内含价值是12000亿元,目前的股价没有反映公司的价值。而且我刚才提到的内含价值只是表示到目前为止公司已承保业务的价值,还没有包括公司未来的价值。当前,无论是从保险的深度、保险的密度来看,我国的寿险业比全球平均水平还要低,比发达国家的保险低得更多。单纯从这方面来讲,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是长期向好的,这是未来寿险业发展的雄厚经济基础。
从需求来看,经过保险几十年的耕耘,社会大众对保险的意识在不断提升,相信在未来会随着时间发展得以逐渐展现。这些所有的环境因素加上政策,近几年国家对健康、养老这两个领域,希望商业寿险公司多贡献力量,为这几个支柱的发展作出寿险公司的贡献,政策很给力。所以展望未来,无论是从经济条件还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客户需求上都有巨大的空间,中国人寿基本面上又具备了发展的能力、长跑的能力、服务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在未来为股东持续地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