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间,中国再保险市场龙头中国再保险集团(01508.HK)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
中再集团2021年总保费收入约1627.32亿元,同比增长0.7%;收入合计约1639.74亿元,同比减少约2.5%;母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63.63亿元,同比增长11.4%。根据财报,溢利增长主要原因是受境外业务结构优化及费率上涨影响,境外业务承保效益改善。
财产再保险极端事件风险可控
2021年,中再集团财产再保险分部总保费收入519.54亿元,同比增长7.0%,净利润26.69亿元,同比增长 47.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76%;综合成本率99.39%,同比下降2.72个百分点。
财报称,综合成本率下降主要由于境外业务承保业绩大幅改善:一是去年同期境外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综合成本率较高;二是公司抓住境外市场费率上涨机会,优化业务结构,控制业务风险。
巨灾保险是再保险的主要业务之一。中再集团董事长袁临江在3月29日举行的业绩会上透露,去年河南的特大暴雨洪灾,保险业承担的损失比例超过了10%,中再集团在河南洪水中承担的保险赔付了达到了7%以上。
面对全球极端气候频发,中再集团去年发行了香港首支巨灾债券。袁临江表示,因为巨灾造成的损失都非常大,需要把风险在全球进行分散。中再集团发行的巨灾债券,将国内巨灾的风险合理分散到全球的保险和资本市场,对完善我国灾害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在业绩会上回应了俄乌战争和东航空难对再保险业务的影响。
他表示,中再集团中主营境外产险再保险的侨社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已经做了风险排查,并且提足了责任准备金,在整个风险分散机制上做得比较充分。东航空难事件中,中再集团主要承保航空险、责任险和意外险,尽管承担了一定的再保障,但是所承担的份额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两个事件对中再全年的经营成果不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整体的风险应该仍然是在可控的范围内。
重大疾病险需求会慢慢下降
2021年,中再集团人身再保险分部分保费收入693.74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27.10亿元,同比增长 3.7%。其中境内人身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人民币553.38亿元,同比增长0.7%。保障型再保险业务方面,2021年分保费收入人民币260.42亿元,同比增长25.9%。短期保障型业务承保利润人民币4.15亿元。
中再集团在财报中指出,伴随传统代理人渠道业务模式受阻和产品转型发展,2021年境内寿险行业新单保费普遍出现深度负增长,健康险保费增速放缓。
中再集团总精算师田美攀在业绩会上表示,重大疾病险在2018年到了顶峰,之后逐年下降,2021年堪称“雪崩”。
他认为,目前重疾险可以被很多产品所取代,比如百万医疗和惠民保这样保费便宜,保额很高,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所以从未来的发展的角度来说,重大疾病险需求会慢慢下降,医疗险会越来发展越快。
医疗险的迅速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鼓励以及目前的老龄化趋势。我国目前医疗自费比例不低,大概在25%-30%左右。从未来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仍旧是一个以医保为主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商业保险是体系里面的一个部分,因此未来医疗险需求潜力大但是发展难度也不小。
同时,田美攀指出,当前的商业保险公司有很多好主意和好产品,但是没有好的运营,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际非常重要。在人身险方面,下一步中再集团希望把行业的基础设施建好,比如数据建设以及商保和医保融合,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贡献。
财险向非车险业务转型加速
在财险业务上,中再集团主要通过中国大地保险、桥社经营境内外财产险直保业务。财产险直保分部总保费收入由2020年的481.67亿元下降9.7%至2021年的434.96亿元,主要原因是机动车辆险、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保费下降。
综合成本率106.64%,同比上升2.20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车险综合改革深化,集团持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和费用成本调控,当前费用率的下降幅度仍低于赔付率的上升幅度。
分业务看,2021年,机动车辆险原保费收入人民币224.32亿元,同比下降16.8%。中再集团在财报中指出,公司积极推动“大非车”战略,调整业务布局,非车险保费占比上升4.5%。
中再集团预计,财险市场增长引擎和重心继续加速向非车险切换,非车险业务进一步发展仍将受益于政策支持、财政补贴、消费升级等核心驱动因素,健康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险种将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