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母净利润3.7亿元,扭亏为盈;
收入总额930.67亿元,较上年增长23.4%;
信用减值损失比2020年减少82.9%。
在经历了年报披露延迟、股票停牌、改革重组等一系列重大考验后,中国华融终于走出千亿巨亏泥淖,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实属不易。
“寒冬过尽,三月芳菲。2021年是中国华融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也是新华融三年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考验,我们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主业成效持续显现,引战增资圆满完成,成功实现了应变局、稳大局、开新局,新华融建设不断推向深入。”中国华融董事长王占峰在年报致辞中写道。
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华融如何完成攻坚转型目标?时值不良资产处置的上行周期,中国华融如何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又能否化风险为机遇?
在中国华融今日召开的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一一回应了外界的关切。
回归主业机构瘦身有序推进
围绕控资产、降负债,中国华融瘦身“缩表”初见成效。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华融资产总额为1.57万亿元,同比减少4.4%;负债总额为1.46万亿元,同比减少7.2%。
问及金融牌照类子公司股权转让的最新进展,中国华融副总裁徐勇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2021年,公司已完成华融交易中心的股权转让,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已完成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其余包括华融湘江银行、华融租赁、华融信托等5家牌照类子公司的股权转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新老衔接的过渡期内,如何保持上述子公司的平稳运营?徐勇力说,在完成出售非主业金融牌照类子公司前,将按照监管机构有关要求,做好过渡期各项管理工作,依法合规行使股东权利以及国有出资人权利,督促金融牌照类子公司按照行业监管要求,稳定经营团队,平稳推动发展转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维持业绩稳定。
年报数据显示,华融湘江银行、华融租赁、华融信托业绩经营平稳,实为优质资产。截至2021年末,华融湘江银行资产总额4259.84亿元,增长4.9%。2021年税前利润39.26亿元,同比增加6.9%。华融信托存续信托资金余额937.68亿元。华融租赁资产总额1179.82亿元,2021年实现税前利润19.74元,经营业绩、管理水平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据了解,三年多来,中国华融风险隐患资产累计压降敞口近2500亿元。其中,实现现金清收1668亿元,现金清收率近70%,对经营利润做出正向贡献。
抓住机遇聚焦“大不良”领域
据中国华融总裁梁强介绍,在“瘦身健体”尤其是转让金融牌照类子公司之后,公司主业将更加突出,精力将更加聚焦,围绕问题资产、困境企业、危机救助、风险化解等方面,发挥自身功能优势和专业特长。
在中国华融三大业务板块当中,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贡献了主要收入。2021年,不良资产经营分部、金融服务分部及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分别实现收入总额517.47亿元、314.38亿元和143.78亿元,税前利润分别为72.06亿元、60.41亿元和52.44亿元。
具体来看,收购处置类业务加大资产包收处力度,强化处置渠道建设,稳步推进存量盘活, 2021年收购不良资产包规模779亿元,全年实现收益84亿元,增长16%。收购重组类业务优化增量布局,在问题企业重组、大型实体企业纾困、国企主辅业剥离、违约债券收购等多个创新领域实现突破。
然而,当前经济稳增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良资产收购行业还需充分发挥逆周期和金融救助功能作用,这或许能够成为中国华融新的发展契机。
在中国华融副总裁陈延庆看来,资产管理公司要把握不良资产新周期机遇,丰富处置手段,做好行业和区域布局,提升处置质效。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不良资产市场新变化,资产管理公司将坚守主业,积极发挥防范风险和化解不良的双重作用,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对于重点行业风险,也应密切监测和管控。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周期调整新阶段,中国华融主动压降涉房业务规模占比。2021年,中国华融收购重组类业务中,房地产行业的不良债权资产总额占比降至46.3%。
陈延庆表示,在当前房地产业形势下,公司存量涉房业务仍承受一定压力。公司已全面梳理涉房重点客户、重点项目,摸清资产底数。根据摸排情况,公司存量涉房项目总体抵质押率足值,覆盖率相对充足,终极风险可控。未来随着房地产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因城施策效果不断显现,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有望保持平稳运行。
在成功引进战投实现改革重组后,中信集团将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3月29日,中国华融发布的另一则公告显示,为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中国华融24.07亿股内资股向中信集团增资。此次权益变动后,中信集团将跃升为第一大股东。
问及未来将同中信集团重点开展哪些合作,梁强用“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八个字展望未来。
“未来将与中信集团各板块、各机构形成互补性和协同性,共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性、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共同完成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梁强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