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秦化”两年后,东阿阿胶交出2021年的业绩答卷。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东阿阿胶营业总收入38.49亿元,同比增长12.89%;归母净利润4.40亿元,同比暴增917.4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8亿元,同比增长249.75%。
这份答卷与2019年的巨亏相比颇给市场惊喜,但也确不能与当年的“大白马”同日而语,就归母净利润而言,相当于回到10年前,与2010年的数字相当。
一位长期关注东阿阿胶的不愿具名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摆在公司管理层面前的难题很明显,面对越来越年轻的主力消费人群,阿胶快消化的新增长逻辑能否抓住这届年轻人,重现东阿阿胶商业帝国的辉煌,还需要拭目以待。
“去秦化”阵痛
先让时间回到2020年1月,随着业绩巨亏预告一同公布的还有总裁秦玉峰彻底离开东阿阿胶的辞职公告。
秦玉峰曾经是东阿阿胶的灵魂人物,17岁进入东阿阿胶,2005年担任东阿阿胶总裁职务,可以说,是秦玉峰一手建立起东阿阿胶商业帝国。在他上任前的200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为1.09亿元,而到了2018年,东阿阿胶归母净利润达到历史高点20.85亿元。而在其“价值回归”的不断提价策略下,东阿阿胶自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中,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几乎都在20%以上。但是到了2019年,运行10年的提价策略失灵,2019年东阿阿胶业绩跌到谷底,爆冷巨亏4.55亿元。
2022年3月,华润医药官网显示,秦玉峰正接受华润医药纪委和山东省聊城市监察委员会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同时被调查的还有东阿阿胶原党委委员、高级副总裁吴怀峰。
在秦玉峰2020年离任前后,东阿阿胶便经历了人员大洗牌。2019年11月,东阿阿胶董事长王春城辞职,华润医药控股党委书记、华润医药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韩跃伟空降接任(现已离任)。同时,秦玉峰时代提拔起来的不少高管纷纷出走,据不完全统计,辞职的高管有东阿阿胶助理总裁田维、副总裁周祥山、副总裁李世忠、监事岳晓华,副总裁王中诚退休。华润系多位高管空降东阿阿胶。比如,原华润双鹤药业财务管理中心总经理邓蓉任东阿阿胶副总裁、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现任东阿阿胶董事的翁菁雯同时也为华润医药副总裁,另外还有多名现任东阿阿胶副总裁职务的高管来自华润医药、华润紫竹药业等。
在董事会和管理层相继换血之后,东阿阿胶尝试建立新的增长逻辑。
2020年的Q1预告曾披露“东阿阿胶未来围绕大健康产业,优化丰富产品体系,推出方便、即食、满足年轻人需要的阿胶产品”。阿胶快消化完全颠覆了秦玉峰时代“聚焦产品、圈层营销、高端高价”的价值回归策略。
“瘦身”回血
经过两年经营,2021年东阿阿胶披露了一份颇为亮眼的年报。年报显示,东阿阿胶2021年营业总收入38.49亿元,同比增长12.89%;归母净利润4.40亿元,同比暴增917.4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8亿元,同比增长249.75%。
2021年,“虚胖”的东阿阿胶“瘦身”初显成效。
首先是退出低价值环节和聚焦高价值环节。在东阿阿胶的业务里,毛驴养殖及贸易的毛利率仅8.23%,2021年,公司的毛驴养殖及贸易业务下降39.72%,而高毛利率的阿胶及系列产品板块上升21.7%。
东阿阿胶备受诟病的应收账款也有了大幅下降。2020年和2021年,东阿阿胶的应收账款分别同比下降8.44%、1.47%。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为3.26亿元,2019年应收账款高达12.63亿元。同时,公司也在大力清理存货,2021年东阿阿胶的存货金额为16.46亿元,同比下降8.39%。而在2017年,东阿阿胶的存货达到峰值36.07亿元。
另外,公司还在2021年新增了固定资产减值、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无形资产减值、在建工程减值、投资性房地产减值、长期待摊费用减值、使用权资产减值等项目。
而对于历史遗留的渠道库存问题,东阿阿胶管理层在去年年中曾表示,“公司在积极消化库存的同时,理性控制发货,拉动终端纯销,夯实终端基础,推进渠道良性健康循环。目前渠道库存基本恢复良性。”
东阿阿胶的主要产品为阿胶块、复方阿胶浆、阿胶粉、“桃花姬”阿胶糕、燕窝及其他产品40余种。其中,阿胶及系列产品是绝对营收主力,2021年营收为33.95亿,营收占比为88.20%;其他药品及保健品营收为2.14亿元,占比为5.56%;毛驴养殖及销售营收为1.79亿元,占比为4.64%。
给年轻人“补血”
随着80、90后成为新的消费主力,消费者养生需求和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这对以高端圈层为主导的东阿阿胶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瘦身”后的东阿阿胶开始转向年轻化、快消化。目前东阿阿胶推出了美容抗衰、调经备孕、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品与功能食品,如桃花姬阿胶糕、阿胶枣;另外还跨界进入了美妆领域,推出了“桃花润”美妆品牌,包括精华液和面膜等产品。但是新的增长逻辑还未在营收中显现出来。
就2021年业绩而言,阿胶块仍然是绝对的营收主力。而对于未来业绩增长,公司表示,随着公司业务及产品不断拓展延伸,将会分担阿胶块对业绩收入的贡献力,同时新产品的培育和成长也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
而从外部环境而言,进入阿胶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之前,东阿阿胶和福牌阿胶作为阿胶产品高端和中低端市场的代表企业,占据了大部分阿胶市场份额。近年来同仁堂、太极、佛慈等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且都在迎合年轻化的需求打造产品。未来东阿阿胶要想重现阿胶帝国的辉煌,还要看如何给这届年轻人补血。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