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盲盒第一股”之称的潮玩品牌泡泡玛特近日公布了2021年全年财报。该财报显示,2021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78.67%;调整后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69.6%。
泡泡玛特营收增速明显放缓,毛利率、净利率均有所下滑。业绩发布后,当日下午开盘港股泡泡玛特迅速下跌,最大跌幅已超8%。
成本不断攀升的泡泡玛特,还能讲好IP故事吗?
各项成本持续增加
很明显,泡泡玛特赚钱速度变慢了。
2018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曾以225.49%、227.19%的营收增速笑傲资本市场。但2020年,泡泡玛特的营收增速降到了49.31%。而在最新的财报中,2021年泡泡玛特营收增速有所回升,达到78.67%,但仍难重现过去的辉煌。
而从利润来看,2018年至2020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分别为57.92%、64.77%和63.42%。而2021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降至61.43%。财报认为,泡泡玛特在2021年提高了品牌产品的工艺质量,产品工艺愈加复杂,叠加2021年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了毛利率的下降。
泡泡玛特管理层曾在公司电话会上表示,在原材料上涨15%、工厂人工成本上涨10%的背景下,泡泡玛特在供应链花了很多精力,与工厂也进行了沟通,今年的目标是把毛利率控制在61%—63%。
而这一点也反馈到了泡泡玛特的产品销售上。2021年4月以后,泡泡玛特对推出的多款盲盒产品单价均进行了调整,定价为从59—99元/盒不等,而此前的盲盒产品销售单价基本上都是59元。
需要注意的是,泡泡玛特的销售成本也在不断上涨。财报显示,2021年泡泡玛特的销售成本为17.32亿元,和2020年的9.19亿元相比增长了88.4%。其中,商品成本由2020年的7.4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4.45亿元,主要原因为销售增加以及商品成本单价增加。同时,由于在线渠道宣传推广和活动策划费用增加,销售开支中的广告及市场费用也从2020年的9220万元增至2021年的1.58亿元,增幅达到70.9%。
自主IP青黄不接
自主IP可以说是泡泡玛特的立身之本。上市之初,一年能卖4.56亿元的IP“MOLLY”成为泡泡玛特的IP神话。但与此同时,“一家独大”的销售情况也被市场视为泡泡玛特未来发展的隐患。近年来,泡泡玛特一直在努力避免对“MOLLY”的过度依赖,扶持其他自主IP.如今,泡泡玛特做到了吗?
从2021年的财报来看,泡泡玛特尽力做到了均衡发展,从原本的“MOLLY”一家独大,到如今“MOLLY”“DIMOO”和“SKULLPANDA”三大IP“三足鼎立”。财报显示,2021年,泡泡玛特自有IP收入进一步增长,成为公司最核心的收入来源。从2020年的9.8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25.87亿元,同比增长164.0%。其自有IP的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39.0%增加到2021年的57.6%,主要是由于“SKULLPANDA”的收入贡献。如今,“SKULLPANDA”已经成为了泡泡玛特的第二大IP。
根据财报显示的IP销售数据,已经15岁“高龄”的“MOLLY”收入为7.05亿元,增长97.6%;“SKULLPANDA”收入为5.95亿元,增长1423.8%;“DIMOO”收入5.67亿元,增长79.8%。
财报中还提到,如今泡泡玛特基于“MOLLY”这款IP,从2021年6月起发售了9款MEGA系列产品,共实现收入1.78亿元。而根据泡泡玛特的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MOLLY”的收入只有2.03亿元,收入占比为11.5%,甚至比“DIMOO”的2.04亿元还要低。
然而,“MOLLY”的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7.1%降至2020年14.2%,又在2021年升至15.7%;“DIMOO”的收入占比则从2020年的12.5%涨至2021年的12.6%,增长仅有0.1%。
“SKULLPANDA”作为新IP,涨势迅猛,被视为最有可能成为泡泡玛特新的IP支柱,但能否重现“MOLLY”的辉煌仍是个未知数。
可见,如今的泡泡玛特,新IP尚未成长起来,而老IP已经有了下滑的迹象,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
质量售后争议不断
在泡泡玛特的成长过程中,争议一直存在。除了对盲盒这一商品销售形式本身的争议,涨价、质量、售后等问题也频频出现。
“价格越来越贵,质量却不见有什么提升,我们简直就是被割的‘韭菜’!”潮玩玩家小云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当她看到泡泡玛特盲盒的单价从59元一路涨至最高99元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是“退坑”的时候了。“这么贵还总搞饥饿营销,动不动就缺货,感觉没什么意思了。”
据悉,去年4月,泡泡玛特新品“SKULLPANDA”熊喵热潮系列发售,盲盒价格从59元/盒涨至69元/盒,同年5月,“MOLLY”娃娃装侵蚀系列单盒涨价到79元,10月,“MOLLY”魔力卡卡系列涨到89元/盒,而到今年1月,“MOLLY”蒸汽朋克动物机车系列直接涨至99元/盒。
对于涨价,消费者已难以接受,但更无法接受的是商品质量的下降。“最基本的喷涂经常有瑕疵,比如出现黑点或者喷漆不均匀的情况,这在泡泡玛特刚起步的时候是很少的。”“涨价可以说是成本上升,但都涨价了商品还能做成这样,感觉泡泡玛特‘没有心’。”“有时甚至能看到同款盲盒颜色涂装有差别,为了买个盲盒还要去研究商品批次,真的离谱。”多名盲盒玩家告诉记者,泡泡玛特的商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多,感觉“越来越不值”。
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寻求售后服务不可避免,但泡泡玛特的售后也存不少争议。“客服态度挺好,但就不解决问题。”“明明同一系列还在销售,想要换货却说没备品。”“寄回去换货等了几个月了,现在都还没换回来。”诸如此类的消费者反馈,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
随着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张,做着兴趣生意的泡泡玛特还能讲好新的IP故事吗?
链接
盲盒市场仍需加强监管
今年年初,泡泡玛特与肯德基联名推出99元的“DIMOO”盲盒套餐,因为隐藏款概率仅为1/72,被中消协批评“饥饿营销”。
面对盲盒市场乱象,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等也对盲盒市场提出各种建议。中消协就针对盲盒市场建议:一是加强立法规制,划定盲盒经营红线,对于低龄儿童、特殊商品、特殊领域禁止盲盒营销;二是经营者要依法合规经营,切实承担经营者责任;三是消费者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泡泡玛特被中消协点名后,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规定“单个盲盒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经营范围一般在生活消费、文艺娱乐等领域内”等。这些规定为盲盒市场划定了基本操作底线,从源头上堵住了诸多乱象。
专家表示,盲盒的市场规则确实应该进一步细化,既便于监督,也为盲盒厂家划出清晰的发展空间。监管层面划清边界,事实上也便于盲盒厂家进行生产经营方向的调整,把行业拉回正确的轨道。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