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钾国际:达产后代建179矿 既是抢时间 也是抢矿

财经
2022
04/06
16:30
亚设网
分享


亚钾国际:达产后代建179矿 既是抢时间 也是抢矿

2022年4月1日,“亚洲第一钾肥”的亚钾国际(000893.SZ)披露年报,2021年营业收入8.33亿元,同比上升129%,扣非归母净利2.89亿元,同比上升6232%,经营业绩全面上涨。公司老挝100万吨/年钾肥改扩建项目也已达产,单日产量连续超3000吨,成为了我国在境外首个达成百万吨级的钾肥项目。在此基础上,公司为实现连续快速扩产,拟先通过签署《委托代建协议》启动对老挝179矿区200万吨/年钾肥项目的主斜井、副斜坡道等设施的建设,亚钾国际预期可在2年内快速实现300万吨年产能的战略规划。


我国钾盐资源稀缺,仅占全球的6%,且经济可采储量不断降低。我们每年需要从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全球寡头供应商处进口50%以上才能解决国内巨大的钾肥需求。寡头供应商在国际钾肥贸易定价中掌握主动权,且近年来寡头的控制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初至今,地缘政治冲突事件频出,全球钾肥供给不足情况加剧,同时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强,钾肥价格大幅攀升。国内钾肥价格从2000元/吨上升至5400元/吨,上涨170%,东南亚地区钾肥到岸价从230美元/吨上升至900美元/吨,上涨290%,巴西地区钾肥价格更是在近期突破2008年以来的历史高位上涨至1200美元/吨。为了应对国内钾肥严重短缺而威胁到粮食安全的问题,我国早在“十五”期间就制定了钾肥供应“三分之一国产、三分之一进口、三分之一境外生产基地”的发展战略。我国在境外“寻钾”项目共有34个,分布12个国家,但因技术、资金、所在国政策等因素制约,只有两个项目取得了规模化生产。因此,今年两会政协常委葛红林也建言应大力扶持我国在境外的钾盐基地,以解决我国钾资源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保障粮食安全。目前,海外这两个取得量产的项目都位于老挝,一个是东方铁塔旗下的开元矿,一个是亚钾国际旗下的中农钾肥东泰矿,亚钾国际是第一个实现境外百万吨级产能的钾肥项目的企业。

达产喜报显露端倪,自有团队成为达产关键

3月29日,中农国际网站登出高产、达产喜报:“3月27日,中农国际老挝百万吨钾肥改扩建项目单日钾肥产量达到3261吨,创历史新高!去年11月,公司老挝100万吨/年钾肥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以后,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公司团队果断地、大幅度优化调整了破碎单元、分解结晶单元和浮选单元的工艺,并引进了高效的掘采装备,全力推进项目达产达标。自3月23日起,已连续六日单日钾肥产量超过3000吨,按照全年生产时间335天测算(扣除一个月检修期),100万吨项目单日钾肥产量应达到2985吨。”

众所周知,亚钾国际第一个百万吨改扩建项目是在原有25万吨/年项目基础上扩建75万吨/年而成,75万吨/年扩建项目的井上破碎、分解结晶、浮选、干燥、包装单元是由前盐湖集团总经理李晓松领衔的PLT设计和技术服务的。但是,在喜报中却透露出,针对投产后项目存在的问题,是公司团队果断地、大幅度优化调整了几个主要单元的工艺,才使项目达产,其中并没有提到技术服务方PLT.据传,第二个百万吨钾肥项目已启动,亚钾国际并没有与PLT继续签约。

一位中农国际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道出原委:在老挝,拿到钾矿采矿证的中资企业有十几家,为什么只有两家企业达到规模化生产(10万吨/年以上),主要制约是技术,老挝呵叻盆地(包括万象盆地)钾矿是光卤石矿,不是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那样的钾石盐矿,井上工艺有很大不同。即使与盐湖的光卤石相比,差别也很大。盐湖的光卤石是采卤船抽出的卤水经一年晒制而成,易破碎、易溶解,而老挝钾矿中光卤石在地下已6800万年以上,破碎、溶解难度是湖钾光卤石的10倍左右。而且,老挝钾矿的光卤石与石盐(氯化钠)伴生,原矿中氯化钠含量高达44%,远高于盐湖中光卤石原矿中氯化钠含量,只能采取正浮选冷结晶工艺,青海盐湖地区大多数厂子都采用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其正浮选冷结晶工艺也不是很成功。因为正浮选冷结晶工艺要求在结晶器这一个装置中既要使光卤石在未饱和溶液中分解(溶解),又要使溶液中氯化钾在过饱和状态下结晶析出并长大,这涉及流体计算和溶解结晶等方面知识,难度很大。所以,国内钾肥企业正浮选冷结晶工艺一直存在结晶效果不好的难题,老挝有的钾肥企业直接放弃了结晶这一环节,采用了正浮选冷分解工艺,牺牲了一部分收率。去年11月投产以后,针对上量后结晶器导流筒积盐、底流堵管、尾盐尾液丢钾严重等问题,我们领导又变回了理工男,拜访了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和设备厂家的一些学者专家,果断地调整了破碎出料粒径标准,优化了结晶、浮选工艺,才有现在的达产、超产。

可以说,亚钾国际百万吨钾肥扩产项目的成功,不仅是境外第一个百万吨钾肥基地建成,也是以固体钾盐矿光卤石为原料采用正浮选冷结晶工艺生产钾肥技术的成功。技术成功的意义大于百万吨项目成功意义,也为第二个、第三个百万吨钾肥项目夯实了基础。正如我们领导总结那样,经过第一个百万吨钾肥项目扩建的锤炼,我们团队的技术攻关能力、项目建设经验和经营管理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代建179矿,既是扩建抢时间,又是防“抢”设计

为响应国家号召,亚钾国际于2020年就制定了3-5年内至少形成年产300万吨钾肥的战略目标。为此,公司除了快速启动建设第一个老挝100万吨/年钾肥项目以外,在2020年底,也同步启动了对北京农钾资源有限公司56%股权的重组收购,农钾资源拥有位于老挝甘蒙省彭下-农波矿区179.8平方公里钾盐矿的采矿权(折纯氯化钾6.77亿吨),179矿与上市公司持有的老挝东泰35矿相连,且已经取得彭下-农波矿区200万吨/年钾肥项目的相关批复。本次收购完成,上市公司将成为亚洲地区拥有钾盐资源储量最大的企业,合计拥有折纯氯化钾资源8.29亿吨。同时,利用179矿已获批的200万吨/年产能,迅速扩建成300万吨/年钾肥生产规模。

2022年1月,该项目一次重组报会因资产未来按期达产、运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由未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后,公司于次日立即召开董事会决定在老挝100万吨改扩建项目达产后,继续推进本次交易。

4月1日,公司公告披露第一个老挝100万吨/年钾肥项目已达产并处于稳定运行中,估计重组项目二次报会指日可待。但面临国内反哺保供问题,亚钾国际也需要尽快启动后续200万吨的扩建项目。公司相关行政人员也提到,近期已有商务部、发改委等多部委与公司联系,希望亚钾国际的钾肥产品尽可能多的回国以缓解国内钾肥供应短缺。2021年亚钾国际返销国内近8万吨钾肥,截止到今年1季度,也已回国近10万吨钾肥产品。亚钾国际也曾表示,根据国内市场需要,今年也可反哺国内销售50万吨,待明后年300万吨/年境外生产基地建成后,2/3产量可根据国内需要反哺国内,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考虑到从重新申报本次重组交易到获批将有一段审核时间,公司为了避免错过今年老挝旱季最佳施工期(老挝雨季为每年5月底至10月)前完成斜坡道、斜井工程的防雨基础工作以及相关的征地和三通一平,进而导致扩建工程建设延后,公司决定通过代建方式来保证快速连续扩建以实现公司短期内300万吨以上的战略目标。重组收购完成后,农钾资源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代建资产转为上市公司资产,代建资金可通过债转股、现金结算等方式回收。若本次重组交易仍不能获得审核通过,公司也制定了现金收购预案。从亚钾国际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来看,虽第一次重组报会失败,但以变通方式解决第二、三个百万吨快速扩建的目的,也显示了公司对收购179矿资产势在必得,有决心,也有执行方案。

据了解本次收购项目的人透露,代建179矿,既有抢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旱季施工量,以便在雨季时可以继续施工,完成一年一百万吨钾肥项目建设计划,还有防“抢”考虑。由于近期钾肥高景气周期引起价格高涨态势,也引起一些炒家觊觎179矿。在披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受挫后,炒家甚至推出直接出资42亿元现金购买方案,这比亚钾国际打折31.5亿元收购方案有很大的诱惑力,个别股东也出现了动摇。针对来势汹汹的炒家,亚钾国际也客观理性地说服北京农钾的各位股东,指出179矿建成的难度和炒家方案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开发经验的企业建设179矿对相连的上市公司东泰矿的潜在危害。179矿为绿地项目,若单独进行建设开采,不仅投资额将近80亿元且建设周期长达5年,而亚钾国际可充分利用矿脉相连的特点,以成熟的建设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对其进行协同开发,可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至40亿,且建设周期缩短至1.5-2年。可见,如果179矿买家不是亚钾国际,建设179矿不仅需要钾盐矿光卤石制取钾肥的技术、巨额资金,还需忍受5年的建设期,这些可能都不是炒家愿意承担的。从2009年中农集团获得老挝东泰矿(35矿)采矿权到2020年亚钾国际现有管理团队入驻,历经十一年,也经历了钾肥价格上行期,钾肥产量最多也只达到23万吨/年。前六年,由中农集团管理,根红苗正;后五年,由东凌实业管控,广东民企,机制灵活,但最后也没有改变捧着金碗要饭吃的局面,甚至濒临退市。而亚钾国际现有管理团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百万吨钾肥项目,与前十余年形成了鲜明对比,管理团队的能力是其中差别的关键。

目前,国内钾肥价格供需缺口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对老挝钾肥基地建设的关注,除了希望近期回国销售保春耕外,也希望加大钾肥生产规模。亚钾国际在第一个百万吨达产后,持续扩建正当其时。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