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力争到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产值2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年产值平均增幅均超一倍。
云南省发展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优势在于锂矿、磷矿等资源储备丰富,水电类绿色能源充足。
正因为如此,该规划提出,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为重点,到2024年,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产业规模明显壮大,磷铁系、高镍系、锰系正极材料、湿法隔膜材料等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形成100万吨正极材料、50万吨负极材料、15亿平方米电池隔膜、20万吨电解液、9万吨铜箔的产能规模。
正极材料是云南省未来的重点产品。规划称,发挥省内磷、锰化工优势,将发展磷系、锰系正极材料作为推动精细化工产业链的重要举措,重点发展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锰铁锂、三元(镍钴锰)等正极材料。
▍顺应锂电创新趋势锰基正极展现吸引力
2022年原材料价格高企,锂电成本压力大,材料变革是推动电池降本的重要路径,而正极材料是主要的创新方向,超高镍化与锰铁锂化为趋势。
云南省的发展规划正顺应了锂电创新趋势,重点提到了磷酸锰锂、磷酸锰铁锂这类锰系正极材料。作为新一代锂电正极材料,锰基正极材料在具备铁锂低成本优势的同时,兼有高能量密度和稳定性的优势,有望成为传统铁锂和中端三元的主要升级方向,此前马斯克也展现了对锰基正极电池的兴趣。
动力电池技术革命有望带来更多锰需求。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三元电池的高纯硫酸锰需求量约2.2万吨;锰酸锂材料的电解二氧化锰需求量约9.5万吨。预计到2025年,三元电池的高纯硫酸锰需求量将超过15万吨;锰酸锂材料的电解二氧化锰需求量将超过20万吨。
与此同时,国内锰资源供应端的增速却难以追上下游脚步。虽然我国锰矿资源总量较高,但品位偏低,开采难度大,因此锰矿对外依存度较高。中信证券报告指出,随着新型锰基正极材料渗透率提升,2021-2035年间锂电池用锰量将增超10倍,电池用锰原料易出现结构性短缺,2022年以来电池级硫酸锰盈利显著拉阔。
基于此,该机构建议投资围绕两条主线:率先发力新型锰基正极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业务向下游电池材料延伸的锰产品制造商。前者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天能股份等电池厂,及鹏欣资源、德方纳米、当升科技、百川股份、中贝新材料、天津斯特兰等正极公司。后者包括南方锰业、红星发展、湘潭电化、三峡水利等上游企业。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