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4月7日报道,原题:中国2.3万亿基建令美国的类似计划羞愧 在疫情防控、楼市低迷以及国际油价飙升的当下,为确保能实现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领导人求助于可靠的盟友:该国5000多万建筑工人。在中央政府要求下,地方政府拟定数以千计的“重大项目”清单。据分析,中国今年的计划投资额至少为14.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3万亿美元),比美国国会去年批准的基础设施一揽子计划的新支出高出一倍多。 美国的计划是5年总金额1.1万亿美元。许多支出针对交通、水和数字基础设施。而中国已拥有其他国家总和两倍多的高铁、世界上最长高速公路网络,所以正在改变基建刺激措施的构成——只有约30%的项目是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项目。如今超过一半的项目是为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比如工厂、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甚至是主题公园。
这种重点的改变,反映出中国政府努力确保本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即便逐渐转向更先进的领域,如电动汽车和电池、可再生能源和芯片。符合这种要求的一个项目是斥资22亿元扩建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以容纳新一代的众多科技初创企业。
在施工现场,塔吊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坑,戴着口罩和安全帽的工人正在打地基。为防控疫情,工人们生活在一个“气泡”中——穿梭于宿舍和施工现场,每周都接受核酸检测。49岁的施工队成员张宏强(音)说:“现在找工作不容易了。”他每月收入6000元,约为北京工薪族平均工资的1/3。
除了让像张这样的人就业,中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还为确保实现今年设定的增长目标。与前几轮刺激政策一样,这轮也有可能促进中国的进口,从而对全球经济起到提振作用。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工厂加大对芯片等的生产力度,从全球范围讲,实际上还可能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
此次基建推动,代表着中国经济方向的转变。过去10年,在政府要求遏制高额债务的政策指导下,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步伐逐渐放缓,去年增长率仅为0.4%。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这一趋势将得到扭转。”高盛集团预测,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将增长8%。
通过今年的大手笔,中国自信这些项目不会变成“白象”工程——给金融系统带来无法偿还的贷款负担。林说:“若利用目前机会投资基础设施来缓解瓶颈,将提高生产效率并增加政府收入。”这是一场发挥国家经济优势的征程。中国的几家国有建筑公司跻身世界最大建筑公司行列,负责从北京到布达佩斯的数千个项目。
西方经济学家一直认为,中国经济过于依赖一些大型公共工程。但疫情期间,中国港口和道路吃紧,无法跟上前所未有的出口需求,导致供应链堵塞,从而助长了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此后,(西方的)这类批评销声匿迹。
要了解基建如何发展,可以看看中国首都。北京今年要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的300个重大项目,包括熊猫繁育中心、乐高乐园主题公园和电动汽车工厂等。北京正在把新的大兴国际机场周围地区变成一个大规模的电子商务和航空研究组成的物流中心。该项目是开发首都郊区的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
对于在机场附近工作的送餐员苏力军(音)来说,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半年前,我们这里只有十几个人。现在有100多人了。如今我们每天送50到60个订单,约是半年前的两倍”。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