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增1189+25141 封控区1.1万个、1501万人!无症状可居家吗?

财经
2022
04/13
10:37
亚设网
分享

上证导读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2022年4月12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8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5141例。

自4月11日起,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截至4月12日上午,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涉及人口数1501万人。后续各区还将陆续公布下一批“三区”划分具体名单。

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如何,如何防止他们给家庭和社区带来进一步的防控危险?昨天下午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吴尊友表示,“某个时点我们发现的感染者其中有一部分不是我们讲的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是确诊病例的潜伏期,也就是说,这是带引号的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若居家隔离还是会有风险的。”

坚持“动态清零”,打赢抗疫硬仗!

近日,新华社发表述评指出:坚持防疫、保供并重,解决好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正是“动态清零”的题中应有之义。解决好民生小事,事关“动态清零”大局。处理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关系,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必答题。

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4月10日,网上传播“原浦东新区北蔡镇领导倒卖保供物资”等不实信息。经警方调查,系柳某某(男,51岁)在看到有关“浦东北蔡党委领导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免职”的新闻报道后,虚构了“原北蔡镇党委领导倒卖新区提供的四批保供物资,并从中获利上百万元”等不实信息进行传播。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柳某某依法立案侦查,相关工作还在进一步开展中。

周围有“阳”楼,病毒会随风飘进我家吗?

有网上传言称:新冠病毒顺风向传播,致“阳性楼串”。不少网友开始担心:开窗都有风险了?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谈气溶胶传播也需要考虑浓度问题。”“保持开窗和空气流动可最大限度降低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上海疾控也提醒市民,居家隔离时最好始终保持家中开窗通风,若无法做到,至少要保持每天开窗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此外,防范气溶胶传播,还应检查家中卫生间的地漏、下水道。

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印发第五版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方案要求,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检测抽检。如所在县(市、区、旗)发生疫情,要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提高核酸检测抽检比例,鼓励增加抗原检测,加强学校疫情早发现力度。

阳性感染者回升!

上海今天新增1189+25141!

2022年4月12日0—24时,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8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5141例,其中2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867例确诊病例和24500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

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自4月11日起,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截至4月12日上午,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涉及人口数1501万人;管控区2682个,涉及人口178万人;防范区10323个,涉及人口480万人。后续各区还将陆续公布下一批“三区”划分具体名单。

防范区虽然所涉小区数量多,但人口相对较少。90%的小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仅占10%左右;所涉及的480万人中,430万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共50万人。

上海市对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要求防范区内人员减少流动、非必要不外出,活动范围以所在小区为主;确需外出的,原则上在防范区所属街镇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对防范区内人员,一周需开展2次抗原检测;对在岗执勤的警察、快递员、城市服务保障人员等人员,进行抗原加核酸检测。

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聚集性风险的防范区,各区可根据情况,强化措施提级管理。

坚持“动态清零” 打赢抗疫硬仗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32万例,波及30个省份……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尊重科学、体现规律,完全必要,而且效益明显,是宝贵的经验。我们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动态清零”尊重科学,体现规律,完全必要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动态清零”,这是判断中国抗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被击穿危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更何况,新冠病毒未来如何变异,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最糟糕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毒性更强的变异株。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部分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疫情策略,干脆“躺平”,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旦发病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这些国家又会收紧防控策略。

经历过武汉战“疫”的“洗礼”、德尔塔疫情的考验,中国实现了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动态清零”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我国两年多的防控实践证明,“动态清零”符合我国实际,而且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控制新冠疫情的最佳选择。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人命关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在“义”与“利”之间,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始终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完全有效

12日下午,吉林市第五方舱医院实现清舱。这座当地最大方舱医院,最高峰时容纳5000多名患者,在运转的30天里为社会面清零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做出关闭离汉通道这一史无前例的防控之举,到多地采取从严从紧、管控封控的防疫举措,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中国用有效实践一次又一次击退疫魔,不断赢得战“疫”主动权。

一直以来,中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0年,在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时,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这进一步证明,坚持“动态清零”,真正防得住,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冲击,才能尽最大可能实现更好发展。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实现“动态清零”难度进一步升级。

快速反应、有效落实,可以实现“以快制快”——

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原则”,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

天津,从1月8日疫情突袭,到1月21日宣布社会面清零,国内首次大规模迎战奥密克戎取得阶段性战果。深圳,从按下“慢行键”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开始有序恢复,用时不到10天。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吉林、上海等地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已从全国16个省份调派医务人员4万余名支援上海;11省份联保联供向上海供应蔬菜1.8万吨;党员率先参与到小区封控物资保障工作……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14亿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动态清零”的群众基础——

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33亿。

“动态清零”总方针必须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局部地区被管控,一时不方便,是为了大家好。一地坚守住,是为了更多地方的平安。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中国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坚持防疫、保供并重,解决好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正是“动态清零”的题中应有之义。解决好民生小事,事关“动态清零”大局。处理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关系,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必答题。

抗击疫情需要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上海警方:一男子造谣“原浦东新区北蔡镇领导倒卖保供物资”被立案侦查

4月10日,网上传播“原浦东新区北蔡镇领导倒卖保供物资”等不实信息。经警方调查,系柳某某(男,51岁)在看到有关“浦东北蔡党委领导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免职”的新闻报道后,虚构了“原北蔡镇党委领导倒卖新区提供的四批保供物资,并从中获利上百万元”等不实信息进行传播,使广大群众信以为真。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柳某某依法立案侦查,相关工作还在进一步开展中。

警方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造谣行为都将受到严肃查处。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请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上海:新增1189+25141 封控区1.1万个、1501万人!无症状可居家吗?

无症状感染者可以居家隔离吗?

集中隔离会交叉感染吗?专家解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4月1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

就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介绍有关情况

上海:新增1189+25141 封控区1.1万个、1501万人!无症状可居家吗?

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有风险

或致疫情继续传播扩散

有记者提问,近期有言论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大,集中隔离有造成医疗挤兑的风险,建议居家隔离,但也有人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会存在很大的社会面病毒传播的隐患。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如何,如何防止他们给家庭和社区带来进一步的防控危险?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首先,我们要对“无症状感染者”有一个科学、准确的概念的理解,当我们诊断一个人为无症状感染的时候,其中有一部分人很可能是确诊病例的一个潜伏期,再观察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症状,甚至会发展成重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接受治疗,还是会出现风险的。所以,某个时点我们发现的感染者其中有一部分不是我们讲的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是确诊病例的潜伏期,也就是说,这是带引号的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若居家隔离还是会有风险的。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可能继续把疫情传播扩散,二是对他本人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他的病情进展,有可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可能发展成重症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

应该说,集中的隔离有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所有集中隔离观察的无症状和轻症的病例,他们都是感染者,不会出现交叉传播造成扩散的问题。二是对于无症状和轻症的感染者集中隔离期间,他可以接受中医药的治疗,一方面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防止这些无症状轻症演变成重症或者危重症。三是由于在集中隔离观察,如果病人出现了向重症发展的时候,及时能够发现,及时能够转诊,所以如果出现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我们要尽可能的把这些人集中到定点的隔离点去隔离观察。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未接种疫苗

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危害大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接种疫苗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带来的危害非常大,如果没有接种疫苗,老年人和包括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重症和死亡比例比较高。

根据研究和监测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其实会导致重症、导致死由于各个国家监测的标准和方法不一样,疫苗的接种率不一样,感染的背景不一样,也包括感染的人群不一样。一些数据显示,各个国家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的比例也不一样。世界卫生组织每天都会发布各个国家和一些相关地区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不但看到了发病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其次病死人数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像美国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连续5周报告的新冠病死数超过了1.5万例。

另外,根据香港卫生署提供的信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时,未接种疫苗的全人群病死率达到2.87%,没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的老人病死率高达15.68%。另外,根据香港最新一项研究,在本次香港奥密克戎疫情当中,60岁以上人群死亡风险是30岁以下人群死亡风险的252倍。

周围有“阳”楼,病毒会随风飘进我家吗?

专家回应→

近日,有网上传言称:

新冠病毒顺风向传播,致“阳性楼串”

不少网友开始担心:

开窗都有风险了?!

上海:新增1189+25141 封控区1.1万个、1501万人!无症状可居家吗?

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周围有“阳”楼

病毒会不会通过窗户随风飘进我家?

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

保持开窗和空气流动

可最大限度降低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表示:首先,要明确我们为什么始终在“三件套”和“五还要”中提倡“窗户还要尽量开”。“因为新冠肺炎除了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两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而空气传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高浓度病毒颗粒的气溶胶。”王新宇介绍,这些病毒颗粒由感染者在感染排毒期从呼吸道排到环境中,如果周围的易感人群吸入了这种高浓度的气溶胶,便可能被感染。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很多市民都知道,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是,正如“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谈气溶胶传播也需要考虑浓度问题。

如果在室外,由于空气气流的作用,感染者排出的高浓度气溶胶可以很快被新鲜空气稀释,达不到感染人体的浓度,也就造不成这种威胁。而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环境,高浓度的气溶胶可能会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即使感染者已经离开了这个空间,后续进入的人仍有可能被感染。

正因如此,保持开窗和空气流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反过来看,如果室内的含有高浓度病毒颗粒的气溶胶经过开窗被吹到了户外后,很快被稀释,也不太可能造成“跨楼”传播的现象。

不过,专家也提醒:

这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王新宇也提醒,有的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有些小区楼间距太近,近到一个人可以从一栋楼的窗户爬到对面另一栋楼的窗户。这种情况下,如果两边同时开窗,理论上存在气溶胶没有被户外空气充分稀释,从而‘跨楼’进入另一栋楼宇的可能性。但是,只要空气继续保持流通,气溶胶还是会迅速被稀释到没有感染能力的。”

另外,有些住宅的窗户面向室内走廊打开,也可能存在同楼内病毒传播隐患。

目前医学界尚没有明确新冠病毒能够跨楼宇传播的研究结论,仅存在理论上微小的可能性。“这种微小的可能性不应被夸大,造成恐慌。”王新宇表示,开窗通风始终是切断空气传播这条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我国的防疫政策,都一直建议大家多开窗、多通风。

专家建议:阳性感染者应及时转运

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杀

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奥密克戎的气溶胶的传播主要还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当中才会出现。

不过,现在不可避免在一些小区里,未来还有潜在的阳性感染者,即便是阳性感染者转走了之后,部分地区也未必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在楼道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系统消杀,确实可能会造成居住区域一定程度的感染。

因此,虽然这种说法不够严谨,不够科学,但也确实提醒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做好阳性感染者及时转运,密接者及时的隔离和相关场所消杀,另外一方面公众在做好常规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也没有必要过度的恐慌。

防范气溶胶传播

还应检查家中卫生间的地漏、下水道

上海疾控也提醒市民,居家隔离时最好始终保持家中开窗通风,若无法做到,至少要保持每天开窗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为防范气溶胶传播,建议检查家中卫生间的地漏,给马桶附近(非淋浴房)的地漏定时加水。以及检查家中所有下水管道,例如厨房洗碗槽、卫生间台盆、洗衣机排水管、阳台台盆等,如果排水管道,尤其是软管和地漏之间密封不严,可使用硅胶等材料将其密封,如无硅胶也可用胶带。

上海:新增1189+25141 封控区1.1万个、1501万人!无症状可居家吗?

上海:新增1189+25141 封控区1.1万个、1501万人!无症状可居家吗?

上海:新增1189+25141 封控区1.1万个、1501万人!无症状可居家吗?

新版学校疫情防控方案明确:

师生员工定期核酸抽检

记者12日从教育部获悉,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印发第五版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新版技术方案在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基础上,增加校园常态化监测预警,细化完善了出现疫情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卫生保障要求。方案要求,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检测抽检。如所在县(市、区、旗)发生疫情,要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提高核酸检测抽检比例,鼓励增加抗原检测,加强学校疫情早发现力度。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