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根据证监会官网公告,因信披存在“双重标准”,即在港交所和内地公告不同时披露等问题,联想控股(03396.HK)被北京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
午间,联想控股公告回复称:“公司高度重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中指出的问题,已对下一步整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将按要求尽快完成整改并向北京证监局报送整改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控股在公告中主动提到,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稳定,各项债券均按期足额付息兑付。
在这背后,《华夏时报》记者发现,联想控股资产负债表存在恶化迹象。显著标志即是受限存款大幅增长164%。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道:“存款受限一般是存款作为质押物进行了融资,受限存款规模增长说明债务水平提高,流动性偏紧,可能会出现现金流紧张甚至断裂。”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拨打联想控股招股书上披露的信披电话,发现是空号,随后多次拨打公司前台电话,转接之后,并未接通。
信披“双标”吃罚单
2021年9月8日至9月18日,北京证监局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2021年公司债券发行人现场检查工作的通知》(债券部函〔2021〕269号)及监管工作安排,对联想控股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存在4项问题。
4项问题分别是:定期报告披露不及时,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在香港联交所披露时间早于境内交易所公司债券年度报告发布时间;临时报告披露不及时,公司拟收购卢森堡国际银行股权事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时间晚于香港联交所披露时间;个别子公司股权质押未在相关募集说明书及定期报告中披露;公司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往来界定不够清晰,非经营性往来占款或资金拆借披露不准确。
同时,北京证监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2022年3月31日,联想控股在香港联交所发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公布》公告,但是该信息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同步披露。
北京证监局在公告中表示,上述行为违反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2021年)第四条、《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2015年)第四条、《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8号—公司债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第八条的规定。“现决定对你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北京证监局要求联想控股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立即开展全面整改,严格落实《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公平地履行披露义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证信息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于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负债5878亿
2021年9月30日,联想集团(00992.HK)申请科创板上市。10月8日,联想集团撤回了IPO申请,刨去国庆假期,联想集团出现了惊人的“IPO一日游”。
对于撤回原因,联想集团在随后的公告中表示:“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度,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过期失效。”
事实上,监管层对联想集团IPO的保荐人中金公司的处罚,或许道出了IPO 折戟的原因。
2021年12月29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经查,证监会发现中金公司及王晟、孙雷、赵沛霖、幸科、谢晶欣在保荐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科创属性认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序,主要依赖发行人提供的说明性文件得出结论性意见,相关程序及获取证据不足以支持披露内容,未能完整、准确评价发行人科创属性。
事实上,2019财年、2020财年及2021财年(该财年指前一年4月1至当年3月底的12个月),联想集团研发投入分别为102.03亿元、115.17亿元、120.38亿元,研发投入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仅为2.98%、3.27%和2.92%,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收入的比例为3.05%。此前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与营收之比中位数为9%。
联想集团被质疑上市“圈钱”未遂之后,联想控股的财务状况,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2年3月31日,联想控股发布2021年财报。年报显示,联想控股实现收入4898.7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57.55亿元,同比增长49%。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联想控股靓丽的业绩是存在“水分”的。公司2021年财报显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897亿元,较2020年的717.5亿元,增长25%。同时2021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562亿元,较2020年的399.8亿元,大幅增长40%。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为276.27亿元,较2020年471.24亿元,几乎腰斩。
与此同时,公司2021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99亿,较2020年底的697.2亿元,大幅减少近百亿元。
而2021年末,公司借款高达952.43亿元。应付金融机构款项161.65亿元,其他非流动负债100.48亿元。流动负债合计4259.32亿元。其中,吸收存款1466.72亿元,其他应付款项及预提费用1125.41亿元,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900.80亿元,应付金融机构款项134.64亿元,借款376.25亿元。
2021年银行贷款及授信利息21.32亿元,债券利息20.91亿元,财务净成本48.65亿元,占到了当年利润的85%。
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6806.86亿元,总负债5878.7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6.36%。《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在公司资产中,2021年公司受限存款账面价值260亿元,较2020年98.39亿元,大幅增长164%。
关于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杨元庆此前表示:联想集团的负债绝大部分不是“负银行的债”,“负债”中大约有70%是供应商的应付款,是不需要(支付)利息的,只需交付商品,通常意义上的债务是指银行方面的有息债务。
联想控股CFO黄伟明则认为:“联想集团当前的财务状况很健康,原因包括:短期内无债务压力且尚有银行的贷款额度未使用。”
被质疑“国有资产流失”
早前,司马南公开质疑联想控股2009年在29%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嫌国有资产流失”,质疑一出,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2021年12月10日上午,联想控股在内网发布声明表示,本次股权转让,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历次中央巡视和国家审计署审计均未对此提出过任何异议。
联想控股在声明中强调,2009年,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相关规定,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转让了联想控股29%股权。本次转让,严格按照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相关要求进行了审计、资产评估和备案。
“经专业机构认定,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值为77.2亿元,评估值为92.6亿元。本次交易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溢价至95亿元,对应的29%股权交易价格为27.55亿元。”声明称。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