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构解读降准:稳定市场信心 后续不排除降息 利好银行板块

财经
2022
04/15
20:33
亚设网
分享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多家机构解读央行降准,认为降准符合先前市场预期,将增强市场信心,扩大社会总需求。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央行表示,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降准正式落地,多家机构火线解读央行降准动作,认为降准符合先前市场预期,将增强市场信心,扩大社会总需求。

先前在4月13日,国常会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这被市场认为是央行即将降准的“预告”。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在降准确定之后,二季度仍存降息的可能,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排序是降准、存款利率改革和调整、降息。

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降准和降息并不重叠,降息概率仍在。但降息操作可能需要等待更强的催化因素和更适宜的窗口——疫情初步控制后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同时,美联储加息周期前期保持谨慎应对,国内降息的适宜窗口期可等待美联储快速加息之后。”

安信证券同样认为,在降准落地之后,不排除二季度仍有降息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稳增长压力较大,政策还需继续配合发挥“几家抬”的作用,预计宽信用、宽财政、房地产放松仍会继续推进,但房地产销售可能恢复偏慢,宽信用难以一蹴而就,宽财政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

光大证券认为,降准可以直接缓解流动性的约束并间接影响利率的约束。

光大证券固收研究指出,降准是缓解流动性约束的工具之一,在降准落地之后,未来LPR利率是较有可能降低的。LPR由MLF利率和加点幅度两部分组成,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报价行自身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不难看出,其中一些因素正在逐渐出现变化,有利于LPR的下行。比如说,今年以来银行主动负债工具的利率已经低于去年了,且未来被动负债工具的利率也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变化。

国海证券指出,本次国常会决定降准的主要考量因素是“就业”。疫情爆发前的2月份,受地产周期下行、出口转弱、春节等因素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上行至政府工作目标的上限(5.5%)。乐观估计5月中旬上海等中心疫区才能实现动态清零。在此期间,严格的防控措施将持续对经济造成冲击,并推动5月底前失业率持续上行。在此情况下,通过降准托底经济正当其时。

国海证券预计,大型银行在降准以及下调拨备后,有可能通过“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方式压缩LPR加点,以实现本月LPR的结构性降息。

国海证券认为,中期来看,在于、三季度消费、基建受疫情制约,地产投资又难以快速复苏的背景下,政府稳增长缺少明显“抓手”。而一旦年内政府达成5.5%的就业目标存在困难,通过MLF降息托底经济、促进就业,暂时搁置中美利差倒挂带来的汇率及资本外流风险,可能就是央行更为必要的选择。

华泰证券认为,目前经济面临地产去杠杆、及疫情升级为主的多重压力,增长和企业盈利预期一再下调,核心通胀低迷——货币宽松力度亟需加大。降准对稳预期有帮助,但仍需其他直接纾困和逆周期政策加持、包括降息。分析各项制约的结论是,货币宽松可能是“阻力最小”的政策放松路径,降准传递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预期,但真正稳预期需要其他直接纾困政策尽快加持。

太平洋证券认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好于预期,但贷款结构仍待改善,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偏弱。当前国内疫情反复以及房地产业下行,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增强市场信心,扩大总需求是当务之急。当前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国常会释放出宏观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的明确信号。

中泰证券认为,降准直接利好银行业利润。根据中泰证券测算,降准将提升银行业利润0.38-0.75个百分点。该机构指出,银行释放的低成本资金将投向债券投资、同业资产等。在稳增长的背景下,银行释放出的长期流动性,预计投向资产端的债券类等资产以实现充分运用杠杆、规模稳步扩张,驱动经济稳增长。细分来看,对资产端收益率高的城农商行的利润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因此,中泰证券看好银行板块,建议选择高成长确定强的标的。稳增长预期会继续推动银行板块上行。板块内部分化加大,要选择基本面扎实、行业和区域布局较好的银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