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有“光伏茅”之称的阳光电源(300274.SZ)非但未能给投资者带来惊喜,反而制造了意外惊吓。
4月19日晚,阳光电源披露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37亿元,同比增长25.15%;实现归母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下降19.01%。
这一数据不仅是低于市场预期的,也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毕竟该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就已经达到了15.08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第四季度的盈利能力环比大幅减少。
当晚8点,阳光电源与机构投资者召开了业绩交流会,董事长曹仁贤携董秘陆阳、财务总监李国军一起出席。
“我们经历了五波这样的竞争,也会扛过接下来的竞争。”曹仁贤在业绩交流会上如是说。
然而投资者还是火速“翻脸”。
受此影响,4月20日,阳光电源跳空低开,略有反弹之后,最终以下跌20%报收72.08元,公司市值一天之内蒸发了约268亿;与高点相比,其市值缩水超过50%。
按最新股东户数14万估算,户均亏损超19万元。
同时,财报一发布,中金和花旗也迅速下调盈利预期。
阳光电源是许多机构的重仓股,截至2021年末,共计有136家机构持有,包括119家公募基金。此番业绩下行,或打击机构的持有信心。
董事长透露
业绩下滑的三个原因
在4月19日晚的业绩交流会上,曹仁贤向机构投资者谈到了业绩下滑的原因有三点:
一个是疫情导致越南项目在10月没有并网,执行了新电价导致计提,
二是缅甸项目因为政变而取消,产生了一些费用,
第三是海外储能业务因为疫情受到影响,接受了罚款,导致增收不增利。整体加起来减掉了大概10个亿业绩。
总结下来说,曹仁贤认为,2021年步子迈的有点大,对芯片和疫情的估计也有不足,内部管理也不够精细,“有个把亿的汇兑损失,人员、研发增长导致费用水平也有提升。”
四季度“滑铁卢”早有苗头
2021年,阳光电源业绩所表现出的成长压力有迹可循。
早在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就出现放缓的苗头。但真正带来巨大冲击的,还是第四季度。
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阳光电源当季度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实现营业收入87.63亿元,环比增长22.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8亿元,环比大降89.57%。
事实上,对于整个光伏产业链而言,第四季度通常是需求旺季。以2021年为例,前三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仅25.56GW,但随着第四季度近30GW的新增装机量的出现,全年预期装机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然而,阳光电源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却形成鲜明反差,原因为何?
公开资料显示,阳光电源主营业务包括光伏逆变器、电站投资开发、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器等。这其中,光伏逆变器和电站投资开发业务2021年分别实现收入90.51亿元、96.79亿元,占主营收入比重分别为37.50%、40.10%。值得一提的是,储能系统业务在去年的营收实现翻倍式增长,由此其收入占比提升至13.00%。
不过,此消彼长之下,光伏逆变器和电站投资开发业务收入占比下降的背后,阳光电源这两项“拳头”业务的发展分别遇到了不同的考验。
在光伏逆变器方面,该公司2021年的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7GW,同比增长34.29%。按照阳光电源公布的口径,其逆变器市占率去年超过30%。
结合该项业务收入,2021年,阳光电源逆变器单GW出货均价为1.93亿元,而2020年则是2.15亿元/GW.这意味着,其逆变器整体平均售价在下滑。
毛利率的变化也反映了阳关电源逆变器盈利能力略有下降——2021年,该业务毛利率为33.80%,较2020年减少了1.23个百分点。
而导致阳光电源第四季度业绩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则是电站投资业务。
“2021年业绩低于预期,核心原因是电站业务出现问题。”曹仁贤在业绩交流会上称。
据悉,阳光电源去年第四季度部分海外电站项目延迟并网或取消,造成了计提。根据业绩会上的相关信息,疫情导致阳光电源在越南的电站项目于2021年10月没有并网,执行了新电价导致计提;缅甸项目由于特殊原因取消,产生了部分费用。叠加海外储能业务的罚款因素,导致阳光电源的业绩损失约10亿元。
各项因素交织导致阳光电源电站投资业务受到冲击,但曹仁贤表示,“EPC(电站投资)业务不会成为公司的绊脚石。”
市值蒸发逾二百亿
暴跌推手是谁?
在披露年报的同时,阳光电源还披露了2022年一季报,其归母净利润为4.11亿元,同比增长6.26%。在投资者看来,这也是低于预期的一个数字。
“现在对疫情、供应链涨价、IGBT短缺等问题做了部署,22Q1整体情况已有较好的恢复,电站业务已经扭亏。储能业务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去年因为人去不了美国,有些项目不能做现场调试导致交付出问题,预计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可以做现场调试验收,所以目标还是比较高的。”曹仁贤在4月19日晚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公司逆变器受到器件短缺的影响,渠道铺设有所放缓,“今年预计大量采用国产器件,Q1有进口器件跳票,预计Q2开始有缓解,我们对逆变器业务还是充满信心的。”
曹仁贤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发现经营情况不太理想,也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是国产器件的替代,第二是渠道和户用方面在做改善(Q1户用出货量超1万套,逆变器收入+46%,储能收入+160%)。22Q1没做到位的还是因为缺货导致的订单延迟,美国光伏和欧洲储能都有些延迟,这些订单都还在,3月没确认的预计在4-5月完成。今年预期能持续Q1好的形势,全年的目标不变,有信心打一个翻身仗。”
不过,二级市场似乎并没有“信心”,4月20日跳空跌停。
深交所盘后的交易数据显示,当日卖出最大的是深股通专用席位,金额达到约9.06元。另外四家卖出席位是三家机构专用和华泰证券合肥创新大道营业部。
在买入席位中,金额最大的也是深股通专用席位,金额约为4.47亿元,另外四家卖出席位是三家机构专用和南京证券银川民族北街营业部。
由此可见,主导了阳光电源跌停的背后主要资金就是深股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公布后,两家机构下调了对阳光电源的目标价——
中金公司认为,阳光电源2021年和今年一季度业绩均低于预期,考虑到供应链成本上涨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下调公司盈利预测,并调降目标价45%至105元;
花旗指出,阳光电源2021年的盈利不及预期,主要因更高的组件成本等,下调该公司目标价23%至123元。
营收曾10年间增长31倍
起家于冷门零部件,阳光电源在光伏逆变器扎根20多年,才成为千亿市值的“光伏茅”。
2010年时,公司营收仅为6亿元,次年上市后,顺风顺水,营收和利润基本稳定增长,至2020年,营收达192.86亿元,10年间增长31倍。
2020年9月,中国官方正式明确“双碳目标”,光伏行业经历一波大涨行情,阳光电源也如同坐上火箭,股价从20块出头,一路飙涨,在去年7月最高达180.16元,市值超过2600亿元,变身超级大牛股。
然而,高光过后,成本博弈日益加剧。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营业成本187.7亿,同比增长26.5%,高于收入25.2%的增速。
“红利并不会退潮,竞争会加剧”。行业研究人士向《21CBR》记者预测,未来逆变器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价格、品牌和渠道之上。
当前,阳光电源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华为。
调研显示,2020年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华为、阳光电源两家市占率超过60%。2021年的出货量,则几乎不相上下。
千亿龙头股价“不香”了吗?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阳关电源逆变器和电站投资业务在去年遭遇不同程度的压力,但其储能业务则表现出了一定的成长动力。
2021年,该公司储能系统实现营业收入31.38亿元,同比增长168.51%。
实际上,储能业务的放量恰是支撑阳光电源估值的一项重要因素。近两年来,全球光伏行业进入较高的景气度,带动该公司光伏业务的收入持续增长。而储能业务的高增长,有望对其整体业绩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风光储氢”的全面布局下,这家光伏逆变器龙头企业已经打开了多元化的成长空间,这正是资本市场前期给予阳光电源高估值的原因。
2021年10月份,阳光电源的市值达到巅峰,突破2500亿元。
然而,高估值更需要强劲的业绩作为根基。于是,当业绩不及市场预期时,阳光电源的股价必将遭受考验。
在部分机构看来,此次业绩利空落地后,阳光电源或许还能等来拐点。而该公司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也展望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景气度比去年同期要好很多。
事实上,当前阳光电源的股价如此受挫,是不少投资机构不愿看到的。
4月22日,阳光电源于去年10月份发行的定增股份将解禁流通。彼时,阳光电源的定增发行股价为128元/股,发行股份数量为2841.86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6.38亿元。其发行对象包括多家大型私募基金和投行机构,例如,景林资产旗下的两只基金产品、JP摩根、云南能投、UBS等。
参照最新的收盘价,上述定增股价浮亏达43.69%。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