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沃伦·巴菲特一生的搭档,出生于1924年的查理·芒格的另一个身份,是每日期刊公司(Daily Journal)董事长。从1977年53岁上任,到2022年98岁辞职,芒格在这个职位上忙碌了45年。
作为巴菲特的搭档,芒格的投资方法虽然也是正宗的价值投资,但是在细节上和巴菲特不尽相同。简单来说,芒格的投资风格就是持股更加集中,对估值不是很看重,但对企业长期前景比较关心。这种投资方法,导致投资组合的短期波动更大,同时长期收益率可能也更高。
由于巴菲特并没有参与每日期刊公司的投资,因此从每日期刊公司的投资头寸上,人们往往能对芒格的股票投资一探究竟。
不过,花有重开日,人物再少年。再好的投资职业生涯,也终究有结束的一天。2022年3月28日,98岁高龄的芒格辞去了每日期刊公司董事长职务。
然而,就在两周以后的4月11日,市场上爆出了一个大新闻:每日期刊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卖出了50%的阿里巴巴ADR(美国存托凭证)持股,出现大幅亏损。
于是,芒格大幅卖出亏损股、98岁芒格兵败阿里、芒格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此这般的标题,立即充斥了资本市场。
但是,芒格真的卖了阿里吗?
发生了什么?
2021年一季度,芒格主导下的每日期刊公司,首次买入阿里巴巴ADR.随后,阿里巴巴股价一路下跌,从2021年一季度的250美元附近,一直跌到了2022年一季度的100美元附近。
在几乎直线的下跌中,每日期刊公司在2021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加仓了阿里巴巴。随后,在2022年2月的每日期刊公司年会上,芒格夸赞了阿里巴巴公司,说它是合适的投资标的,投资这个公司让他感到舒适。
但是,到了2022年3月28日,由于某种未公告的原因,芒格辞去了每日期刊公司董事长职务,仅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到了4月11日,每日期刊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所持有的阿里巴巴ADR,仅有之前持仓的一半。
两种可能
那么,芒格真的卖了阿里巴巴吗?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件事其实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芒格确实老糊涂了,在股票大幅亏损后就减仓了。我们不能否定这种可能,毕竟智慧的芒格自己就曾经说过,“不要迷信那些优秀的人,再优秀的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要知道,即使是拿破仑也曾打过败仗。这第一种可能,我们将它称为“芒格犯傻了”。
但是,在第一种可能之外,还有一种可能,会让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芒格犯傻了”,完全不是事情的真相。
细心的读者一定已经发现,从以上描述的时间线里,芒格辞职的时间是3月28日,而4月11日每日期刊公司提交的公告,显示的是3月31日的持仓数据。
在3天的时间里,对于阿里巴巴这样一只交易非常活跃的ADR来说,芒格的继任者有足够的时间,把仓位砍掉一半。这第二种可能性,我们将它称为“每日期刊公司变了”。
那么,美国市场的流动性,支持这种“3天砍仓一半”的交易吗?根据每日期刊公司披露的数据,其持有的阿里巴巴ADR,在减仓之前最高达到60万份,在2022年一季度末则为30万份,减持了30万份。
对于3天30万份的减持量,阿里巴巴的ADR交易量能够容纳吗?在2022年一季度,阿里巴巴ADR的日均成交量,是3212万份。而在芒格卸任以后的3个交易日(3月29日到31日),总成交量是8768万份。做过交易的人都知道,对于如此巨大的交易量,想要在3天里减持30万份,易如反掌。所以,“每日期刊公司变了”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芒格犯傻了?
每日期刊公司为什么减仓阿里巴巴,背后的原因到底是“芒格犯傻了”还是“每日期刊公司变了”,除非有每日期刊公司或者芒格自己的声明,否则这件事也许会永远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从主观上,我个人更偏向“每日期刊公司变了”这种可能,因为“芒格犯傻了”不符合常理。我很难相信一位一辈子聪明、目光长远的投资者,居然在如此行事近百年以后,会突然变成一个“2月份还说看好公司、3月份就卖出股票”的人。但是,根据现有的公告,我也没有证据完全否定“芒格犯傻了”的可能性。
但是,为什么在新闻发生以后,许多人会立即相信“芒格犯傻了”?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人们不细致,没有发现芒格辞职日期和公告日期之差(尽管只有3天)。第二个原因,则更加深刻。
对于许多人来说,价值投资所倡导的“目光放长远、不要看短期”的理念,是和他们喜欢投机的爱好相违背的。但是糟糕的是,巴菲特、芒格这些价值投资者不停的赚钱,同时投机又很难带来长期收益。
这时候,聪明的人会放下自己的投机,跟随价值投资的脚步。但是对于那些放纵自己感受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投机是对的、价值投资的理念才是错的。在这时候,“芒格犯傻了”的新闻,恰好迎合了这些人的心理:价值投资的理念不对,我应该继续投机才是正道。可以说,这是一场恰到好处的心理按摩。
看见的就是真的?
每日期刊公司减持阿里巴巴ADR,当这件事被粗心的人们第一眼看到时,他们立即相信自己的判断“芒格犯傻了”,而没有仔细思考另一种可能“每日期刊公司变了”。在这里,人们错误地认为,“我看到的就是真的”。
但是,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的。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我曾经亲身经历过另一次所见并非真相。那次经历,真相比芒格卖阿里更加隐晦:从公开的信息,我们甚至看不到真相存在的可能。
在2007年大牛市到2008年大熊市的转换中,我认识的一位价值投资者,居然没有在2007年市场极其昂贵的时候,做出太多的减仓操作,以至于在2008年损失惨重。根据公告,他一直是基金的基金经理。那么,2007年牛市的顶点那么贵,上百倍PE的股票比比皆是,作为重视估值的价值投资者,他怎么会不卖呢?
实际上的情况,比公告显示出来的更加复杂。这位投资者虽然是投资经理,但是他的领导——也就是公司的投资总监和总经理,却喜欢越级指挥他的投资决策。结果,2007年到2008年的交易,其实大多根本不是出自他的本意。
所以说,在资本市场上,当我们以为自己看清楚了一个事件、一张财务报表、一个公告的时候,一定要长个心眼,问问自己这件事合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即使我们自己看到了某件事,也不一定代表我们就看清了事情的真相。
不过,人毕竟是依靠感官体验世界的,“眼见为实”的思想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里。连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孔子,都曾经感叹“看到的事情居然不是真的”。这里,就让我们来看一个《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在列国之间穿行时,倒霉找不到粮食吃,上顿接不上下顿,七天都没有饭吃。正在这时,孔子弟子中品德第一的颜回,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点米。大家很开心,颜回就拿着米去做饭。
结果,颜回一个人忙做饭,饭快熟的时候孔子正好路过,看到颜回从锅里自己捞饭吃。在儒家的礼仪中,这样“自己先吃不管大家”的行为,是非常不道德的。
按理说,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以品德著称的颜回身上啊?但是,这又是孔子亲眼所见,怎能不真呢?不过,大家毕竟都饿了好多天,也许颜回也守不住自己的道德准绳,先吃为快了?
等到吃完饭,孔子委婉地问颜回是怎么回事,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来,颜回煮饭的时候,发现一块煤灰飞到了饭里。把这块沾了灰的饭扔了吧,实在可惜,可是端出来给大家吃吧,又会让人糟心。于是,颜回干脆自己把脏的那块饭拿出来吃掉。没曾想,正好给路过的孔子看见。
得知事情原由后,孔子大为感叹:“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我们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心里想明白的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牢记,把真相搞明白实在是太难了啊!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为一代价值投资大师,芒格给人们留下过许许多多睿智的思想。对于这些思想,他经常喜欢说一句总结性的话:“我的剑只留给能挥舞它的人。”
现在,当面对“芒格犯傻了”和“每日期刊公司变了”两个可能的真相时,我亲爱的读者,你是怎样想的呢?究竟哪一种想法,才能让我们挥舞起芒格的剑呢?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