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巨头暴跌后 董事失联!身份不简单

财经
2022
04/24
12:34
亚设网
分享

千亿巨头暴跌后 董事失联!身份不简单

刚刚因业绩不达预期而引发二级市场剧烈波动,阳光电源(300274)又陷入董事失联漩涡。

4月22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外部董事刘振因个人原因,目前处于失联状态。阳光电源表示,因刘振不参与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不担任除董事以外的任何职务,其失联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千亿巨头暴跌后 董事失联!身份不简单

证券时报记者关注到,在阳光电源4月19日召开的年报董事会上,刘振并未出席,亦未委托代表投票。“我们也是刚刚发现他失联的,在最近一次召开审议年度报告的董事会前后,电话一直联系不上他,后来经与家属确认,才发现他失联了,目前对他失联的原因并不掌握。”阳光电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刘振作为外部董事不参与经营,本次失联不会影响日常生产经营及董事会正常工作开展。

如果他一直处于失联状态,连续两次不亲自出席也不委派代表出席董事会,公司可以依法进行董事更换。

失联董事是何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刘振担任安徽安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元投资”)董事长,总经理,后者隶属于国元金控集团,实控人为安徽省国资委。

据证券时报报道,作为省属投资平台,安元投资频繁参与区域内已上市或拟上市公司股权项目,除在阳光电源有过持股经历外,据最新数据其仍持有皖新传媒、交建股份、万朗磁塑及拟上市公司井松智能股份。

刘振本人也在IPO前入股了万朗磁塑、井松智能,目前持股比例分别为0.0841%、0.32%,其中万朗磁塑折合市值约200万元,尚未上市流通。

刘振与阳光电源结缘于2016年。当年7月,安元投资以5.5亿元认购阳光电源2510.87万股非公开发行股份,成为后者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21%;12月,时任安元投资董事长的刘振成功当选为上市公司董事。虽然后续安元投资陆续减持,并于2020年二季度退出阳光电源前十大股东,但刘振仍继续在公司任职,目前履职年限已超5年。

事实上,刘振的失联或可在阳光电源的董事会决议公告中找到端倪。今年4月19日,公司召开年报董事会,刘振并未出席,也没有委托代表投票,显示的理由为“个人原因”,而公司发出董事会通知的时间是2022年4月9日。

“打了很多次电话,一直联系不上,经与家属确认后才得知他失联的消息。”阳光电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对他失联的原因并不掌握,刘振为外部董事,平时也不参与公司经营,这件事对生产经营和董事会工作开展不会产生影响;如果他一直处于失联状态,连续两次不亲自出席也不委派代表出席董事会,公司可以依法进行董事更换。

从个人简历来看,1976年生的刘振从业经历颇为丰富,早年曾在合肥市国资委旗下国风集团、国通管业(现名“国机通用”)分别任总经办主任、董秘等职务,后又辗转于安徽大型民营企业新华集团,而后落脚安徽省国资委下属投资平台安元投资,目前任董事长,总经理。

在安徽省投资界,安元投资可谓大名鼎鼎,曾频繁参与区域内已上市或拟上市公司股权项目。除阳光电源外,据最新定期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安元投资持有皖新传媒0.94%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截至2021年末持有交建股份2.08股份、万朗磁塑4.82%股份及拟上市公司井松智能16.14%;同时位列宝明科技第七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09%。

除此之外,企查查数据显示,安元投资旗下安徽安元星亿达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参与了国产DRAM厂商长鑫存储母公司睿力集成的C+轮融资。

需要关注的是,在参与安元投资管理期间,刘振本人曾有多次跟投行为。其中,2015年随安元投资跟投万朗磁塑,原始出资成本为52.4万元,目前持股比例为0.0841%,市值约200万元,尚处于限售状态;2017年,又跟投了井松智能,原始股权受让成本为80万元,目前持股比例为0.32%。

据招股说明书,井松智能科创板IPO拟募资3.38亿元,发行不超过1485.71万股,占发行后总股份的25.00%,据此测算,刘振所持股份估值已超300万元。

近六个月跌60%

业绩下滑的三个原因

4月20日、21日,阳光电源在暴跌20%后,再跌超10%。22日,市场情绪稍稳,尾盘由绿盘拉升以涨1.04%收盘。近六个月跌幅已达60%,最新市值已跌破千亿。

千亿巨头暴跌后 董事失联!身份不简单

4月19日晚,阳光电源披露2021年年报,非但未能给投资者带来惊喜,反而制造了意外惊吓。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37亿元,同比增长25.15%;实现归母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下降19.01%,这一数据不仅是低于市场预期的,也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毕竟该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就已经达到了15.08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第四季度的盈利能力环比大幅减少。

光大证券最新研报将阳光电源2022年业绩下调至28.74亿元,下调幅度达到27%。

当晚8点,阳光电源与机构投资者召开了业绩交流会,董事长曹仁贤携董秘陆阳、财务总监李国军一起出席。

“我们经历了五波这样的竞争,也会扛过接下来的竞争。”曹仁贤在业绩交流会上如是说。

阳光电源2021年单季度业绩变动情况显示,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48亿同比下降了0.19%,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仅为0.78亿元,同比下降89.72%,环比下降89.57%。

在4月19日晚的业绩交流会上,曹仁贤向机构投资者谈到了业绩下滑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疫情导致越南项目在10月没有并网,执行了新电价导致计提;

二是缅甸项目因为政变而取消,产生了一些费用;

三是海外储能业务因为疫情受到影响,接受了罚款,导致增收不增利。

整体加起来减掉了大概10个亿业绩。

总结下来说,曹仁贤认为,2021年步子迈的有点大,对芯片和疫情的估计也有不足,内部管理也不够精细,“有个把亿的汇兑损失,人员、研发增长导致费用水平也有提升。”

在业绩交流会上,阳光电源对于储能毛利率下降的解释是“毛利率去年面临一些挑战,今年肯定是能盈利的。今年我们加大了家庭光储的开发经营力度,主要是欧洲、澳大利亚,按10万套去算,每套3.5万的价格,就有30多个亿的收入,这部分盈利是比较稳定的,毛利率也是比较不错的,这部分是可以拿来打底的。大电站这边的业务,我们是按照计算公式来报价的,超过了某个值就要涨价,另外我们要杜绝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设备调试、延期并网等等,这个要靠内部加强管理来做到。毛利率的具体数字不好给,去年没有出现不盈利的情况,亏损是少数情况。储能Q1毛利率回到20%左右的水平,正常情况应该有这个水平,今年可能有点压力,因为电芯价格上涨过快,我们希望尽量能传导。”

对于海外市场毛利率的下降,阳光电源的解释是“原材料价格提升,而产品价格没有完全线性去算导致的,今年IGBT还在涨价,所以公司也在积极推动自身产品调价。由于元器件的短缺,现在友商之间的竞争还是比较克制的。缺货的持续性,我们判断可能到今年下半年会缓解,明年会彻底不短缺。欧洲市场的需求上来的很快,明年市场可能会翻两倍以上增长,所以产品价格下降的概率不会太大,整体毛利率是可控的。”

“今年预期能持续改善,全年目标不变,公司有信心打一个翻身仗。”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

股价跌停

深股通为背后推手

对于曹仁贤的业绩解读,市场二级市场似乎并没有“信心”。

4月20日,阳光电源跳空低开,略有反弹之后,最终上午还是跌停,最终以下跌20%报收72.08元,公司市值一天之内蒸发了约268亿。

深交所盘后的交易数据显示,当日卖出最大的是深股通专用席位,金额达到约9.06元。另外四家卖出席位是三家机构专用和华泰证券合肥创新大道营业部。

买入席位中,金额最大的也是深股通专用席位,金额约为4.47亿元,另外四家卖出席位是三家机构专用和南京证券银川民族北街营业部。

千亿巨头暴跌后 董事失联!身份不简单

由此可见,主导了阳光电源跌停的背后主要资金就是深股通。

(文章来源:21财经)

文章来源:21财经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