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如期而至,2022年4月25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随着流动性宽松,资金成本出现下降,近期DR007加权均价创下2020年12月24日以来的最低点,报1.5401%。
资金成本持续下降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降准落地之后,金融机构应用好降准释放的低成本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尤其是要突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航空旅游、餐饮服务等行业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并降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融资成本。
“央妈”普降甘霖,资金成本跟着下降,4月22日,DR007加权均价创下2020年12月24日以来的最低点,报1.5401%。当日,质押式回购成交量逼近6万亿,连续多日维持在历史高位。4月25日,DR007出现少许反弹,不过整体仍在低位徘徊,盘中最低触及1.29%,加权平均1.6323%,显示流动性较为宽松。
其实早在4月15日央行公布降准计划之后,资金面就呈现宽松态势,DR007加权均价皆维持在1.8%之下。相较于4月15日,4月22日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下行5bp至2.41%,较1年期MLF利率低44bp,与1月下旬的低点持平。股份行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下行5bp至2.45%。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DR007是反映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DR007的下降反映银行间流动性资金面较为宽松,除此之外,降息的预期也会反映在这个指标上。而利率不断刷新低点,市场流动性和资金面因对未来政策宽松的预期而向好,短端债券会有较好的流动性,而宽信用加码的预期增加,长债受到抑制的可能性增加,加之加息预期导致一些期限的中美国债收益率倒挂,未来到期收益率上升依旧存在可能。
广发证券分析师刘郁表示, 存单利率连续四周下行。4月22日相对4月15日,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下行5bp至2.41%(之前三周分别下行8.5bp、4.5bp、1bp),较1年期MLF利率低44bp,持平1月下旬的低点。4月22日相对4月15日,股份行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下行5bp至2.45%。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上升至历史高位。4月18-22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处在5.56-6.15万亿之间,周四最高。隔夜成交量处在2.82-5.57万亿之间。
多家银行近日下调大额存单利率
随着流动性宽松,银行也下调大额存单年利率,部分三年期已经跌至3%之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股份制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为3.4%,最低的仅有2.9%,下调幅度也从5个基点到60个基点不等。
如招商银行APP显示,目前该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9%,而此前利率为3.35%,降低了45个bp。
平安银行也在本周下调了大额存单的利率,其APP显示,存期三年,起点20万的大额存单年利率为3.4%,而上周还是3.55%,不过即使下调,仍然“秒光”。此外存期一年、6个月的大额存单利率暂时没有变化,年利率仍为2.3%、2.1%。
四大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也从本周开始下调,以农行为例,三年期的年利率为3.25%,上周则是3.35%。两年期产品的年利率为2.6%,上周是2.7%,一年期年利率则是2.1%,暂时没有变化。
我国大额存单于2015年6月15日正式推出,首批发行大额存单的银行共有9家,随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到发行大额存单的队伍。
大额存单之所以会成为香饽饽,自然有其闪光点。与普通存款相比,大额存单的利率更有吸引力,此前甚至曾出现过年利率5%的大额存单,“一浮到顶”的情况并不罕见。另外可转让、可抵押等操作,也让大额存单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对于大额存单利率下调的原因,一家城商行的负责人表示,主要还是希望通过降低存款利率,从而降低贷款利率,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低成本的金融支持。此外降低大额存单的利率也是给银行“减负”,在当前利率水平较低的背景下,吸收太多的高成本资金的大额存单会降低净息差水平,也不利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利率下行是大趋势,预计未来会有更多银行跟进,降低存款利率水平。
不过对于大额存单未来的利率,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未来大额存单利率趋势主要取决于监管态度,如果有硬性要求,则大额存单利率会整体下调,如果没有硬性要求,则多数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会保持稳定。银行揽储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很多银行面临存款增速放缓的问题,去年6月存款利率定价方式改革后银行大额存单长期利率已经大幅下调,今年继续下调的概率不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