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盘失守3000点后,近两日上证指数虽翻红反弹,但上证指数依然在3000点以下小幅震荡。对此多家机构发表观点称,当前已是A股底部区域。
如何理解当前的宏观环境?如何评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企业基本面表现到底如何?中央财经委会议为何专门研究基建问题?股票市场信心如何恢复?
4月28日上午,第一财经针对上述问题对话了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他看来,一季度密集出台的宏观政策,将在下半年逐步看到效果。
第一财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5%左右。目前伴随疫情多地散发,市场对经济增长情况有所担忧。你对此怎么看?
李迅雷:去年以来,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是那么友好。包括俄乌冲突、原油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居高不下、疫情反复等等,所以5.5%的经济增长目标总体合理。
我们对经济回落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所以,也及时采取了一些应对举措,多管齐下稳定经济。
特别是财政政策上表现显著,按照全国两会财政预算报告来看,财政支出增速要达到10%左右。货币政策方面,也采取了诸多举措,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放、支持房地产的合理融资需求等等。
除了财政、货币政策,其他宏观政策也是配套调整的。今年提出不再出台收缩性政策,比如房地产税政策就推后了。
第一财经:你对二季度和下半年经济预期如何?
李迅雷:从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以及上市公司一季报来看,基本面还是比较不错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还是比较支持资本市场稳定的。二季度恐怕面临一定压力。
但是,我们不能把当前形势看得过于严峻,认为今年就这样了,还是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我对下半年还是比较乐观的。
首先,我们要看到整个疫情的发展态势是在减弱的。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恢复正常,疫情发展整体进入后期,多个中央部委加大对物流通畅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支持,我预计后期防控政策也会不断优化,未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会降低。
目前也可以看到疫苗研发取得的明显进展。4月26日,国内自主研发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临床批件。预计5月下旬,整体的疫情应该就会过去。
其次,政策出台集中在一季度,那么下半年政策效应才会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基建政策,投资下去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拉动作用会非常明显,关联行业会受益,对就业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今年整个经济肯定是“前低后高”。
第一财经:去年以来已经召开多场有关“稳增长”的高级别会议,同时宏观政策也密集出台,但是对市场而言,更期待看到的是政策的落地。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你看来,这对基建投资政策的具体落地,有何指导意义?
李迅雷:基建投资的拉动,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去年底我们就提出加大基建投资,并且要“适度超前”,而且今年财政预算也早就定下来了。
但是,中央财经委会议专题来讨论基建问题,还是比较罕见的。通过这次会议,让大家可以清晰看到,基建将在哪些方面发力,对地方政府落实执行,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从会议要求来看,传统基建要拉动,新基建也要拉动。这就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提供了后劲。基础设施完善,各大产业发展也会更加顺畅。
传统基建方面,像城市管道更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铁路公路等,都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新基建方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5G、高压电网、轨道交通等,也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这也有助于中国经济动能的转换,对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财经:中央财经委会议在部署基建投资安排的同时,还提出“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这是否是针对资本市场的表态?
李迅雷:肯定是包括资本市场,但不完全是资本市场。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经济面临三大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预期转弱,对股市而言,风险偏好会下降,估值会下移;对实体经济来讲,投资意愿会下降,投资信心不足;对老百姓来讲,收入预期下行,消费意愿下降,防风险意识会增强,扩大消费、消费升级方面都会下降。
对当下经济来讲,我认为这三重压力,最需要改变的就是预期。对资本市场同样如此。
今年3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4月22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敏感问题,研究应对措施和政策储备,对近期国务院金融委有关安排进行再落实、再推动。
对资本市场而言,最关注的就是相关政策的落实。伴随政策逐步落地,预期也会改变,信心逐步恢复,估值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