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营收708元火了 我们该怎么看?

财经
2022
05/05
14:34
亚设网
分享

一季度营收708元火了 我们该怎么看?

因为一季度营业收入只有708元,科创板“新贵”首药控股最近成了舆论的热点。特别是,仅有的这708元营收还是依靠出售报废机器所得,并非主营业务收入。对此,不少网民发帖称首药控股是典型的骗子公司,明显存在“上市骗钱”的嫌疑,“不懂这样的公司上市的意义何在”,情绪可以说是一时激愤。


不过笔者认为,这件事情市场应该多几个维度去看才更客观。作为一家3月份刚上市的公司,首药控股这份季报看上去的确有些寒碜,但这种情况在科创板医药类的上市公司中并不鲜见。有统计显示,迪哲医药-U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即为0,亚虹医药-U的2021年全年营收也才4574.88元。

生物医药产业尤其是创新药的研发长周期、高投入,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辉瑞曾公开表示,创新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将一个想法从研发层面带到临床,往往需要耗费十几年的时间以及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尽管和国外巨头相比,首药控股、迪哲医药的体量要小得多,研发的药物品种也有不同,但也无法摆脱这种行业规律。从公开资料来看,首药控股旗下有多款产品进入临床阶段,但尚未有新药量产上市,既然无药可售,因此营收惨淡甚至挂零是在情理之中的。

考虑到这种特点,科创板对于此类公司上市标准也淡化了收入和净利的要求。科创板上市第五套标准明确规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这种情况也说明,医药行业的高投入背后,对应的是一系列不确定的高风险。这一点,市场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国内的案例可以参照百济神州。其2021年年报显示,有两款自研产品贡献超30亿的营收,看上去成绩亮眼,但因为研发投入过大,当年仍亏损97.48亿元。

也就是说,即便未来首药控股能够很快有新药上市销售,但也依然有可能出现收入补不上研发漏洞的情况。另外,即便首药控股多款产品进入临床阶段,但也有最终疗效不达标最终无法上市的可能,毕竟每一款新药的研发都是一场赌博,任何一家药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有媒体统计还发现,首药控股3月23日以39.9元发行价上市之后,目前跌至20元上下,不仅B轮投资者深套其中,部分A轮投资者也比较难受。

所以,这种一般投资者看来反差极大的营收状况,恰恰是生物医药行业的特点所在。笔者的看法是,市场对此类公司单个季度的营收状况应该多角度去看待,这有可能是时点上多重因素的结果。但同时,也要正视此类企业的长期投资风险,如此才能更客观地看待公司。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