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闲钱理财、低风险偏好资金的主流选择,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却不断走低。截至5月25日,今年已有653只货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
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上一次跌破2%,还是两年前的2020年4月。时隔两年之后,货币基金收益为何再次跌破2%?与两年前相比,此次有哪些新的变化出现?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货基收益大幅下滑,券商分析师、基金经理的看法截然不同。
部分券商分析师认为,2013年之后,货基收益率变化,与股市基本同步,而货基收益上次跌破2%,股市正处底部,随后便开始了一轮接近两年的牛市。因此,货基收益此次跌破2%,似乎是股市即将触底反弹的信号。而基金经理则认为,货基收益此次下跌,是因为同类产品增加,导致竞争更加激烈,与股市没有关系。
券商分析师:大量资金撤离股市买货基致收益率下跌
货币基金是闲钱理财、低风险偏好资金的主流选择,但是2022年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不断走低。
通联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收盘,今年以来,已有653只货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而市场中总计933只货币基金的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1.75%,已经跌破2%关口,相比年初的2.19%下行了44个BP。
国泰君安首席市场分析师蒋亦凡认为,由于申购赎回比较方便,很多股民、基民把货币基金和活期存款划上了等号。而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与股市行情基本同步。货币基金收益下降,主要是因为存款搬家效应所致。
当股市行情上涨时,投资者赎回货币基金买入股票,买入货币基金买的资金减少,只能提高收益率吸引客户购买。反之,当股市下跌时,投资者卖出股票买入货币基金,买货基的人越来越多,收益率自然也会不断下降。蒋亦凡说,2013年是货币基金爆发之年,从那以后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和股市行情基本就是同步的。
“2015年之后,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和股市行情高度相关,虽然收益率出现趋势性下降,但波动的高低点和股市的高低点几乎完全对应,尤其是2018年以后,货币基金收益率基本在2%至3%之间波动。上一次收益率跌破2%,是在2020年疫情之后,当时股市正处于底部,如今收益率再度跌破2%,可以从侧面印证2800点就是本轮股市调整的底部区域。”蒋亦凡说。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魏桢也持同样看法。他认为,投资者买入较多,是货基收益率下跌的原因之一。
今年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维持低位,整体处于宽货币周期,市场资金充裕,投资者风险偏好比较弱,而货币基金作为避险品种受到比较大的追捧,所以导致产品收益率,以及整体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都比较低。
基金经理:同类竞争产品增多才是主因
货币基金收益率为何下跌,基金经理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鹏扬基金现金管理部副总监王莹莹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今年4月以来,货币市场资的金利率,大幅低于公开市场政策利率,导致货币基金底层的现金资产收益大幅下行,货币收益随之下降。
她认为,货基收益和股市其实并不同步。货币基金收益主要受到资金面影响,货币政策是影响资金面的最主要因素。2018年以来,伴随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几度降准降息,货币市场收益是趋势性下行的。但资金面并不是驱动股市涨跌的最主要因素,还有企业盈利等其他重要因素,共同影响股市的涨跌,所以货币基金收益率和股市涨跌并不同步。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认为,货币基金收益下滑,一方面是年初出台的《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货币基金去杠杆的方向,包括规模、现金比例、投资比例限制、杠杆率上限等,收益下降已是大趋势;另一方面,近期下跌行情导致风险偏好下降,许多资金也会选择放到货币基金,导致收益摊薄。
荣浩认为,本次货基收益破2%,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政策环境不同和市场发展阶段不同。
4月底,证监会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权益类基金发展,对于货币基金则是持续强化规模和风险管控;另外。在存贷款利率是长期下行的背景下,货币基金作为锚定于此的产品,长期来看收益率也将是降低的。
此外,同类竞争产品增多,是导致此次货币基金收益下跌的另一大原因。
荣浩说,过往风险较低的货币基金收益率还比较可观,对由于市场因素而降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很有吸引力,且同期能与货币基金竞争的产品不多。当下,与货币基金风险等级相差不大,但收益明显更高的竞品选择变多,如同业存单基金、短债基金等,也会成为避险资金的新选择,由此带来的货基与股市涨跌同步效应变弱,所以近期货基收益大幅走低,并不一定是股市见底的的重要信号,还应多方面考虑。
近期,同业存单基金、短债基金、短融ETF等多款“货基替代品”走红。
5月20日,5只同业存单基金正式获批,这已经是去年末首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获批成立以来的第四批产品。作为创新型产品,该类基金自面世就凭借着产品优势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前两批共计12只同业存单基金的最新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而近期刚刚成立的招商基金、平安基金的同业存单基金均在首募期间获得了超过100亿的认购,十分火爆。
天弘基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旗下除了一些短债基金保持净申购,也有短债增强基金如天弘同利也出现资金持续净流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