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晚间,阿里巴巴(09988.HK、NYSE:BABA)发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阿里巴巴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结束。)
财报显示,公司2022财年第四季度营收2040.5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1873.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62.41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人民币197.99 亿元,同比下降24%。
另据财报显示,2022财年,阿里巴巴总营收为人民币8530.62亿元,同比增长1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19.59亿元,同比下降59%。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人民币1363.88亿元,同比下降21%。
对于营业收入增长而利润下滑的原因,阿里巴巴方面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增加了对淘菜菜、淘宝的投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高鑫零售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如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形下,持续抵御疫情带来的影响,应对消费意愿疲软的现实,成为阿里新财年中最大挑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寻求“高质量发展”成为阿里财报发布当晚的重要主题,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强调了三个重要路径:服务好高质量的消费者群体,持续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通过高质量科技创新开发云计算的广阔潜力。
“净利下降”寻求新增长
职业投资人程宇认为,净利润下滑是此份财报中最值得注意的地方,经营利润、投资收益的下降导致了利润下滑。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Q4收入为1403.30亿元,同比增长8%;海外商业板块收入为143.35亿元,同比增长7%;本地生活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9%至104.45亿元,云业务同比增长12%至189.71亿元。
“不过阿里的经营利润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海外商业等板块处于亏损。”程宇认为,“高鑫零售、饿了么、本地生活带来的拖累,导致2022财年的经营利润比2021年明显下降。”
在财报电话会上,张勇特别指出,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饿了么外卖业务受到影响,但非餐饮品类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100%,本季度饿了么接近盈亏平衡。
与此同时,阿里在下沉市场的渗透持续获得进展。在中国数字商业板块,2022财年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新增年度活跃消费者比例持续超过70%。截至3月31日止的12个月,淘菜菜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9000万人,其中超过50%是平台上的首次消费者;淘特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3亿人,季度净增长超过2000万人。
如何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发展,服务好高质量的消费者群体将是阿里的重要路径之一。
财报显示,阿里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约13.1亿人,年度净增1.77亿人,其中中国市场消费者同比净增1.13亿人,海外消费者同比净增6400万人。超过1.24亿名年度活跃消费者在淘宝天猫消费超过人民币1万元,跨年活跃率超过98%。
庞大的用户数与消费活跃用户将撑起阿里的基本盘。张勇在财报会上指出,阿里还将得益于持续建设的高质量基础商业设施,在远中近场的布局让盒马、大润发、淘鲜达、天猫超市、饿了么、菜鸟等多个阿里旗下业务,能将数字商业与技术相结合,参与到涉及疫情城市的民生保供中。
阿里云首次年度盈利
作为高质量增长的另一条路,阿里云13年来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财报显示,阿里云全年总收入在抵消跨分部交易前和抵消后分别为1001.8亿元和745.68亿元,并实现了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阿里云EBITA利润从去年的亏损22.51亿元大幅改善为今年的盈利11.46亿元,是中国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
数据显示,以抵消跨分部交易后口径计算(扣除来自为其他阿里巴巴业务提供服务的收入),阿里云营收规模从2015财年的12.71亿元,增长到2022财年(2021年4月到2022年3月底)的745.68亿元,8年增长57倍。在用户规模上,阿里云付费客户数量超过400万人,其中包括62%的A股上市公司。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盈利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这是对阿里云长期坚持技术投资的回报。我们将继续投入,寻求新的技术突破。经过10多年的高速增长,阿里云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阿里云将聚焦底层技术和核心产品竞争力的打造,发展可持续的合作伙伴体系,深入推进云钉一体和国际化策略。我们相信,坚持长期主义,投资未来,将为阿里云带来更长远的市场竞争力。”
2021年9月,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盘古”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10月,阿里巴巴发布了第一颗CPU芯片倚天710,磐久、神龙4.0、龙蜥、灵杰等多款底层自研技术产品面世。2022年2月,阿里云支持北京冬奥会实现全面上云。
谈到云业务的前景及近期调整,张勇在分析师会议上回应称:“近期的挑战包括本季度收入增长放缓,但云计算有非常广泛的行业应用前景。2025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有3倍增速的可能性,将是巨大的产业机会。”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