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核电获悉,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江苏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能源站27日正式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全面拉开建设帷幕。
业内表示,这是中核集团和中国核电立足“三新一高”,落实能源革命要求,继核能供暖后,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开展的又一积极探索。
从单一发电到居民供暖,再到工业供汽,核能正在综合利用领域逐步扩展丰富,从“单一型选手”向“全方位服务”升级发展,将为我国建立近零排放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核”力量。
项目预计2023年底投产供汽
核能供汽是利用核电厂热量,解决石化产业用汽需求,降低综合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一种新途径。主要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经过多级换热,最后经工业用汽管网将热量传递至用户端。
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以田湾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蒸汽作为热源,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工业生产,总投资7.3亿元,建设周期24个月,预计2023年底投产供汽,为连云港石化基地能源供给贡献绿色力量,也为全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能源示范方案。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连云港石化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可实现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同时每年为石化基地节省了70多万吨碳排放指标,提供了更多的环境空间。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采用核能供暖、核电蒸汽替代化石能源供热,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成为清洁取暖、工业用汽清洁低碳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张建红分析称,“双碳”背景下,以传统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高耗能行业亟需寻求清洁能源,而核能综合利用可以满足高耗能行业多样化的用能需求,可以为高碳排放产业提供低碳技术方案,支撑国家大型化工基地、大型工业基地建设,与国家关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部署高度契合。
核能综合利用步伐加快
核能综合利用的内涵广泛,应用场景多样,除传统的核能发电外,还可以用于区域供暖、工业供热(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氢、同位素生产等;此外,在太空航行、深海探测、海岛供能等特殊场景中,核能还具有持续性强、供能形式多样等特殊优势。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2021年版《世界核电反应堆》报告,截至2020年底,在全球32个国家总计442台在运核电机组中,有11个国家69台机组除核能发电外,还实现了包含区域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其中一项或两项的综合利用。
我国在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推动核能综合利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推动模块式小型堆、60万千瓦级商用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型示范,并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项目去年底在山东省海阳市正式投用,海阳也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紧接着,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暖项目——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阶段正式投运。一期工程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惠及近4000户居民。预计到“十四五”末项目全部建成。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全面掌握三代先进压水堆技术和四代特征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技术,具备批量化建设三代压水堆和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能力。先进快堆和熔盐堆技术取得突破,紧凑式压水堆型小堆研发取得积极进展,为核能综合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为核能综合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新场景。他也提到,推进核能综合利用,需要解决大量技术难题,同时也面临商业模式创新的挑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