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京东物流对外发布了《2021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这也是京东物流上市后首份ESG报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基本的就业、社会责任、内部合规等方面的披露外,京东物流对自身绿色供应链生态建设进行了详细公布,同时披露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
报告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在全国50多个城市投放使用的新能源车已达2万辆,预计2022年上半年将完成新能源换电车辆及氢能源车辆测试并投入使用,目标至2030年物流运输车辆实现100%新能源化;循环包装上,自2017年至2021年底,京东物流常态化投入使用循环包装箱累计超过2亿次。
记者注意到,京东物流曾于2017年发布针对绿色供应链的“青流计划”,主要在绿色包装、绿色运配、绿色仓储和绿色回收四方面进行相关尝试。
“随着‘双碳’目标的发布,我们在做绿色转型的时候有了一个量化的目标:到2030年,朝着减碳50%的目标去规划。”京东物流青流计划项目负责人段艳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国家密集发布物流相关低碳环保政策,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发展的必经之路。5月26日,菜鸟也发布了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绿色物流等相关信息。
针对快递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过度包装、塑胶制品过度使用等现象,头部企业已有多种解决方案与尝试,而针对全链路减碳、碳资产管理、成本收效计算等长期议题,物流企业ESG报告的发布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范本。
从“绿色物流”到“全链路减碳”
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绿色物流计划始于物流末端的绿色包装,如,推出可循环使用的快递箱、减少使用一次性塑胶制品、无纸化电子面单等,随着绿色物流的持续深入推进,头部企业如今已向物流全链路,甚至供应链上下游输出节能减碳思路。
2021年,京东物流西安“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已获得认证,成为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宿迁“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的碳中和工作也已启动。绿色仓储及智能物流园区的减碳尝试相较于前期的绿色包装已显得十分“硬核”。
京东物流ESG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京东物流已经完成第一批12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的光伏发电系统布局,总体装机容量达到100兆瓦以上,年发电量1.6亿度。未来3年,京东物流总体光伏发电能力将达到1000兆瓦,为85%的智能物流园区提供绿色能源。
绿色运输方面,新能源车的规模性投入使用是最直接的手段,京东物流也提出,目标至2030年物流运输车辆实现100%新能源化。
除此之外,改变传统货运方式,探索“公转铁”(将部分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也成了新一轮绿色运输尝试。数据显示,京东物流2021年公路转铁路运输货运量达5.49万吨。
记者注意到,2021年,京东物流发布“青流计划”新五年绿色低碳倡议:将投入10亿元用于加码绿色低碳的一体化供应链建设,未来五年实现自身碳效率提升35%。
针对从绿色物流到绿色供应链这样的行业转变,段艳健告诉记者,近两年,京东物流也陆续推出绿色供应链产品,将自身的绿色经验进行开放,与合作商共享减碳收益。
“到2030年减碳50%”如何规划?
针对碳排放测算,段艳健告诉记者,京东是按照范围1、2、3去做的,因为京东的业务场景比较复杂。
范围1、2、3的概念出自《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自1998年起开始逐步制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
“范围1是直接排放,涉及面较广。首先是车辆用油,目前燃油车辆还在被使用,实际耗油造成排放;第二是有一些冷库目前还没有100%使用制冷剂,制冷剂排放也是一部分。此外,我们在一些园区会有食堂,包括取暖,会用到燃气或者是煤。这三项是我们目前作为范围1的主要排放。”段艳健表示。
范围2是间接排放,以用电为主,据他介绍,包括办公大楼用电、物流园区、分拨场地、快递网点,以及给新能源车、三轮车充电等所有场景的用电都纳入到其中;
范围3则是上下游,包括包装耗材、员工差旅出行等都涉及到排放。此外还有租用车辆以及做云仓服务时的云仓用电,也就是三方物流商的排放也纳入到这其中。
随着“双碳”目标的发布,整个京东在做绿色转型的时候有了一个量化目标:到2030年,朝着减碳50%的目标去规划。针对这一减碳目标,京东物流未来如何规划?
段艳健表示,从现阶段碳排放的比例来看,电力以及燃油的碳排放已经达到了70%以上的比例,未来京东要实现这个目标,一个是减少常规的电力,第二个是减少燃油的消耗,也是能够帮助京东快速实现减碳50%目标的途径。
此外,京东物流还在搭建低碳供应链。2019年10月22日,京东物流宣布正式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成为国内第一家承诺科学碳目标的物流企业。
“我们也在倡导我们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也要像京东物流一样去履行绿色责任,所以我们要求供应商及合作商也要规划减碳目标,向京东或者是SBTi提出申请,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要有50%的供应商提出减碳承诺,目前还在推进这个工作。”段艳健补充道。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