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贴着深圳房产开发商半岛置业标志的《关于全员待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件在网上流传。文件内容主要为:目前公司已深陷危机、没有持续经营能力,深圳半岛城邦房地产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深圳半岛置业有限公司,自2022年6月1日起全员待岗,待岗期限为6个月。
6月1日上午,《华夏时报》记者多次拨打半岛置业的官方电话,均没有拨通。
为此,《华夏时报》记者在6月1日下午去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半岛城邦项目物业管理办公室和半岛置业办公楼求证,半岛置业的一位内部工作人员当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网上流传的文件属实,没有外界说的那么惨,我们就是给员工一个交待,很意想不到外界为什么这么沸腾。
这位工作人员还说道,“我们公司目前还在正常运营的状态,工作人员今天都基本正常到岗。而半岛城邦五期的进展如公告所说的那样,目前没什么实质进展。”
预计本周内完成人员调整
根据半岛置业《通知》中的内容,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并决定自2022年6月1日起全员待岗,待岗期限为6个月,如6个月后公司仍无法正常经营运转,将做适当延长。
针对此消息,半岛置业内部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我们就是一个正常公告,因为现在大环境都在裁员、欠薪、降薪,我们只是一个新的变迁。”
半岛置业内部工作人员还说道,“我们现在和2020年疫情时候一样,那时候也有待岗过两个月。而且我们会发一定的工资,不是无薪待岗。去年我们有过一波裁员,所以目前离职的人数还好。”
据了解,半岛置业本次待岗人员共涉及100多人。而目前半岛置业正在进行待岗的内部人员意愿征集,有待岗、返岗或离职三种选择,预计这周内会完成人员调整。
深陷财务危机是使得半岛置业全员待岗的主要原因。根据《通知》,目前半岛置业已深陷危机、没有持续经营能力。
但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半岛城邦项目给半岛置业带来了巨大的销售额,其前四期的销售总金额超过300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半岛置业主要经营深圳南山蛇口片区的豪宅项目半岛城邦,其于1996年拿地。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逾100万平方米,共分五期进行开发,一二三四期均已在2006年、2009年、2016年以及2019年分别入市。第五期尚未完工。
由于拿地时间和项目入市时间纵跨深圳房地产的黄金发展时间,所以不少业内人士称其几乎成为了“最赚钱的顶级豪宅”。
其中,三期更是取得2016年全国“10万+楼宇”单盘销售金额冠军,为此半岛置业的母公司南海控股在其官网上这样描述到“奠定了项目作为深圳地产高端领域的龙头地位”。
而《华夏时报》记者6月1日在深圳某资深房产中介处了解到,目前半岛城邦三期的二手房源价格较一、二期贵一些,单价要25万元以上。而二期一套120平的房子实际挂牌价为1700万元,价格在14万元/平。一期的价格则在11-14万元/平不等。四期目前还不能出售。
此外,南海控股还在其官网这样写道:“半岛城邦四期于2019年4月23日入市,开盘当天刷新深圳市场单盘销售金额、成交率新记录,并以61.8亿元的销售业绩问鼎深圳顶豪。”
销售成绩如此之好,却落得陷入财务危机的局面?这或与其集团旗下的影院业务亏损有关。
对此,半岛置业内部工作人员称,“集团业态比较多,有些业态运转不起来还是靠其他业态去支撑,像影院亏损比较厉害也是会影响半岛置业的资金流动。”
值得一提的是,半岛置业的母公司南海控股在3月份的时候发布盈利警告的公告。其公告称,与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亏损约25.3亿港元比较,集团预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将可能录得亏损约30亿港元至34亿港元。
而南海控股董事会认为上述亏损主要是由于:1.房地产开发分部受房地产开发周期性影响,收益同比降低;2.年内,集团对文化与传播服务及创意商业分部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商誉减值拨备合计约11亿港元至13亿港元。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中国部分地区持续反覆,影院行业受其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与传播服务分部的收益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南海控股于2022年4月1日起停牌,现暂未恢复买卖。而截至发稿,南海控股仍未披露2021年的年度业绩。
半岛五期暂停营业
半岛置业发布的《通知》有特别提到,由于半岛五期地块至今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导致公司经营无法继续。
据了解,半岛五期地块是整个半岛城邦项目最后一块尚未入市的地块,也是半岛置业的“压箱宝”。
据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由于半岛城邦一到四期的成功销售,且五期地块比二、三、四期更加临海,使得不少人都在等五期地块的入市。
而半岛置业内部工作人员称,“目前五期如公告所说的一样,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我们会努力。现在公司还有这么一块地,对此我们也保留一些特定的岗位。”
此外,深圳某房产中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半岛五期能否入市不太好说,疫情这几年几个开发商都因为资金停止了项目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五期的项目停滞获得广大关注之外,半岛城邦之前的项目也因曾因住宅车位与商业学校办公混用、延期交房、违规设立医院等问题被业主频繁维权,也获得过一大波流量。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