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等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驳斥了西方国家关于俄罗斯加剧全球粮食危机的指责。他强调俄没有干扰乌克兰出口谷物,是西方国家试图推卸责任。欧盟委员会公布了第六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其中包括部分石油禁运,制裁俄罗斯油轮、银行和媒体等。
普京:粮食危机加剧根源在西方
俄未阻乌克兰出口谷物
普京3日驳斥西方国家关于俄罗斯加剧全球粮食危机的指责。他强调俄没有干扰乌克兰出口谷物,是西方国家试图推卸责任。
普京指出,粮食危机加剧,根源在于美国疫情期间的财政政策以及欧洲国家过度依赖可再生能源、签订短期天然气供应合同。他解释说,对传统能源投入不足导致天然气价格飞涨,高气价导致许多化肥生产商因无法盈利而停产,进而影响化肥供应,从而推高食品价格。
普京表示,俄军即将清理完黑海控制区的未炸水雷,以确保物资船只安全通过亚速海和黑海。“在港口埋设水雷的人不是我们,而是乌克兰人。我多次让他们清除水雷,让运送谷物的船只通行。我们确保船只通行没有任何问题。”
欧盟公布第六轮对俄制裁措施
欧盟委员会3日公布第六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其中包括部分石油禁运,制裁俄罗斯油轮、银行和媒体等。
欧盟委员会当天发布公报说,制裁措施将立即生效,并将逐步削减俄罗斯石油进口。欧盟将在6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罗斯海运原油,这占欧盟进口俄原油的三分之二,并在8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石油产品。到2022年底,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将减少90%。
欧盟当天还把包括俄最大银行俄罗斯储蓄银行在内的三家银行以及一家白俄罗斯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系统之外。欧盟会计、游说、公关和咨询公司被禁止向俄罗斯实体提供服务。此外,欧盟还暂停了三个俄罗斯国家媒体的广播许可,也不允许欧盟企业在这些媒体上发布广告。
俄国家杜马主席:美国一切制裁手段
都是为了弱化欧洲国家经济
当地时间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通过社交媒体表示,目前美国通过制裁手段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弱化欧洲国家的经济,加大其对美国的依赖性。
他还表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手段已使用殆尽。俄罗斯因制裁每年遭受的损失可能达到220亿美元,但欧洲将遭受可能超过2500亿欧元的损失,而且这其中并不包括欧洲国家寻求新的能源供应商需付出的费用。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立即停止暴力
当地时间6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发生100天发表声明。他表示,这场冲突已经夺走了数千人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并正在引发一场粮食、能源和金融三重全球危机,正打击最脆弱的人民、国家和经济。
古特雷斯再次呼吁立即停止暴力,向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不受限制的人道主义援助,安全疏散被困在战斗地区的平民,并根据国际规范紧急保护平民和尊重平民权利。
美国政府内部对俄制裁态度存分歧
当地时间2日,美国白宫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由于此前对俄制裁未达到预期效果,美国政府内部在对俄罗斯制裁的态度上正在显现明显分歧。
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担心进一步对俄罗斯制裁可能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并破坏西方世界的所谓“团结”。报道还指出,如果美国执意继续对俄施加更多制裁,还可能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之间制造更多隔阂,甚至让美国面临陷入孤立的境地。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
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或持续至明年
当地时间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5月食品价格指数显示,虽然5月食品价格指数下降,但小麦和禽肉价格指数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很可能在连续三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托雷罗称,如果接下来俄乌两国的肥料及粮食无法出口,可能会对2023年的全球农业继续产生冲击。
美股三大股指回落
美联储缩表对国内影响可控
继前一周强势反弹后,本周美股三大股指再度震荡回落,道指、纳指、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0.94%、0.98%、1.20%。欧股方面,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本周亦集体收跌。
在西南证券看来,当前海外的症结在于通胀。在通胀压力持续攀升背景下,预计欧元区7月和9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落地的概率较高,不排除加息幅度增大的可能性;就美国而言,从6月2日发布的美联储褐皮书看,面临通胀高企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美联储在实现经济软着陆的道路上依然迷雾重重。
自6月起,美联储在加息同时将正式开始缩表。对此,华安证券认为,缩表对美股直接影响较小,但后续美股基本面或将承压。短期来看,美元将会保持强势,中长期则取决于美国经济基本面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我国而言,美联储缩表虽然会对人民币汇率、债市、股市有一定扰动,但是总体影响可控,主要还是取决于我国经济基本面情况。
对于美股二季度基本面表现,兴业证券认为,国内及海外需求下行叠加供给冲击,美股整体收入同比增速将继续从高位回落,大宗商品涨价、供应链和运输环节问题以及人工成本是企业盈利的主要拖累因素;从行业表现看,预计一季度引领收入增长的科技、消费增速放缓,能源、医药增速将维持高位但难以进一步上行,垫底的金融有望回暖。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