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江西:新征程中勇争先 中部崛起展新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江西考察,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擘画蓝图。江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江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北临长江,这片红土地铸就了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2016年春节前夕,他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看望慰问老区群众,总书记深情地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9年5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江西,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他亲切会见了当地的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来这里就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的这些父老乡亲们。”
从巍巍井冈山到滔滔于都河,老区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累计为革命老区安排各类资金9000多亿元,驻村帮扶、产业扶贫、易地搬迁,一批批政策举措精准发力,江西减贫成效前所未有。2017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2020年,江西25个贫困县、281万贫困人口全部告别贫困。昔日星火燎原地,现在旧貌换新颜。
如今,赣鄱大地广袤的田野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热土。到“十四五”末,江西力争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307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万元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2016年,他来到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情况。今年,由这个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硅衬底黄光LED芯片获得重大技术突破,芯片电光转换效率达到27.8%,远超国外水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攻坚克难、不断创新。
从“国际并跑”到“国际领跑”,以LED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为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LED芯片产能跃居全球前三,手机照明和移动照明出货量全球第一,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等产业加速崛起,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8000亿元。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的明确要求。截至目前,江西已建立南昌航空港、九江水运港、赣州铁路港等4个开放口岸和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内外客货运线路达到180多条。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江西正以更加积极奋进的姿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走进县城看发展】福建晋江:爱拼才会赢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新闻联播从今天(6月8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走进县城看发展》,和您一起走进不同类型、风格的县城,探寻它们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取得的成就,展现富有底蕴的人文风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我们首先走进福建晋江。
晋江靠鞋服、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家,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凭着拼搏进取的精神,晋江一批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初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格局。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总结提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为加快发展指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江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创新为引领,加快智能化、现代化改造升级,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晋江90%以上的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超过1100家企业使用网络云平台,超过60%的规上工业企业应用“数控一代”智能装备技术。
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助推发展。晋江不拘一格招贤纳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企业认定的人才,政府还每月给予补贴。现在,在晋江,已有100多万外来人口留在这儿,他们和本地人一样,在子女就学、参加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目前,晋江已逐步形成了鞋服、纺织、食品、建材等产业集群,工业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1159家,上市公司50家,2021年晋江GDP达2900多亿元。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情况汇报,要求打通堵点、完善配套,充分发挥政策效应;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会议指出,近期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12个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开展专项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多数地方出台配套举措,助推经济运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场信心增强;但有的地方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一刀切”、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会议强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一是,国办要反馈督查发现的问题,对典型的予以通报。各方面要举一反三梳理存在的问题,尽快整改到位。国办要核查整改情况,并运用“互联网+督查”持续跟踪政策落实、推动解决新问题。对未纳入此次督查的省份,结合国务院年度大督查进行督查。二是,地方要聚焦保市场主体、稳岗保就业强化政策支持;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保障煤炭电力稳定供应,支撑物价稳定;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解决好复工不达产、不协同问题。三是,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地方、部门尚未出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要尽快推出。对这次督查中反映的意见建议,部门要认真研究、完善政策。
会议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加大支持。一是充分发挥各级稳外贸稳外资等机制作用,协调解决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项目建设等困难。二是对出口退税信用好的企业阶段性实行3个工作日内退税到位,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加快提升港口装卸转运和通关效率,保持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研究阶段性减免港口有关收费。三是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扩大中西部外商投资制造业鼓励类目录。
会议研究了其他事项。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我国夏粮主产区小麦收获近六成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夏粮主产区小麦收获近六成,跨区机收总体通畅有序。今年,由于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各地麦收提质增效。
目前,全国已收获小麦1.8亿亩,日机收面积连续9天超过1000万亩。在安徽首个无人农场亳州谯城示范基地,按照规划的作业路线,无人收割机行进、收割、转弯,每个动作都非常流畅。由于搭载了损失传感器,机收减损率比普通机型提高10%—15%。
在位于河南洛阳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今年“三夏”,这里开通了农机云平台。目前,正在实时监测的是全国正在作业的十几万台智能农机状态。通过数据分析,云平台可以有效调配、调度分布在各地的智能农机,提高跨区机收效率。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比去年增加了11%,进一步加大对智能高效农机、粮食烘干及成套设施设备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国带有北斗定位导航的联合收割机已超过13万台,粮食主产区产地烘干能力也持续提高。
在山东德州平原县,89万亩小麦今天(6月8日)开镰收获。与往年不同,由于当地新建了13台大型烘干塔,小麦收割之后,不用再到处找地方晾晒,而是直接进塔烘干,有效减少了产后损失。
农业农村部今天的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全国小麦收获进度比去年同期快5.1个百分点,预计6月20日左右大规模跨区机收基本结束。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我国珊瑚礁、红树林等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高。
在广西涠洲岛,海面之下,一场特殊的“造林”行动正在进行。与陆地造林不同,这里种植的是一种海洋生物——珊瑚。科研人员下潜到海底,将拆分好的珊瑚断枝捆绑在礁石上,等待它们的生长。从2013年至今,科研人员在涠洲岛已经建设珊瑚苗床200个,培育珊瑚20万株,修复了涠洲岛8公顷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实施了58个“蓝色海湾”整治项目、24个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61个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初步遏制了局部海域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如今,我国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万公里的海岛海岸线上,每年繁育、迁徙和越冬的水鸟已经达到240多种,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经过我国境内。
如今,我国成为全球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记录海洋生物达到2.8万多种,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增加到50个以上,建立起以自然保护区和海洋公园为主的海洋生物保护体系。
助企纾困 北京加快复工复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北京市近日出台多项举措助企纾困,加快推进复工复产。
位于北京房山区的这个小微企业科创园刚给园区内的80家企业免除了疫情期间的房屋租金。针对企业实际困难, 北京市打出降成本、扩融资、优服务、拓市场等“组合拳”,包括国有房租减免“即申即享”、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缓尽缓”、留抵退税“直达快享”等等。在西城,税务部门对符合留抵退税条件的企业“一对一”辅导,开发智能小工具,提高退税审核效率。
北京还将健全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的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等,及时解决已复工企业物流运输等实际困难。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为企业留抵退税超过500亿元,受益的小微企业占94.7%,国有单位为近4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约58.6亿元。
国内联播快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2022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4万名高校毕业生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通知,2022年将招募3.4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三支一扶”指支农、支教、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今年的招募人员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和特大型集中安置区所在县倾斜,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计划单列。
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设立
日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以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将热带、亚热带植物知识和岭南园林文化融合展示。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进入实施阶段
7日,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获悉,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申请已获得批复,进入实施阶段。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流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我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
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发布
由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制的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近日完成,这也是迄今分辨率最高的全月地质图。该图以中国嫦娥工程数据为基础,利用国际上其他资料,提出新的月球地质年表,可为月球科学研究、探测规划、着陆点选址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亚投行发行15亿元可持续发展熊猫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今天(6月8日)发布消息,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15亿元可持续发展熊猫债,期限3年,票面利率2.4%,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本期债券是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首单可持续发展债券。
昌景黄高铁安徽段今起铺轨施工
昌景黄高铁安徽段从今天(6月8日)开始铺轨施工。昌景黄高铁西起江西南昌,东到安徽黄山,线路全长约289.8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既有皖赣铁路运输能力,促进沿线优势旅游资源开发。
广州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成立
广州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今天(6月8日)成立。该中心面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人工智能算力、企业孵化、产业园建设、联合技术攻关等服务,未来将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不负韶华国聘行动”湖北高质量发展专场启动
今天(6月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共同发起的“不负韶华国聘行动”启动湖北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吸引了2万家企业参与,预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超过10万个岗位。
(文章来源:央视网)
文章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