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港股IPO市场不容乐观。
今年前五个月,港股IPO市场的募资额,同比减少将近9成,16只新股中有13只处于破发状态。此外,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者认购新股的热情明显降温,公开认购倍数明显下滑。
是什么导致了当前港股IPO市场的不景气?中概股回归趋势是否会对整体局面带来变化?
年内港股IPO数量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
捷利交易宝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底,除介绍上市的几家公司外(介绍上市不涉及新增募股),一共有16家公司登陆港交所,去年同期有39家公司,在数量方面下滑明显。
2021年前5个月,港股IPO募集资总额约为1700亿港元;今年前5个月,募资总额仅为168亿港元,同比下滑超9成。
在打新认购的热情上,今年和去年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图片来源:捷利交易宝
捷利交易宝数据显示,去年前5个月,公开认购倍数超过1000倍的就有5家公司,分别是诺辉健康-B、医渡科技、网上车市、快手-W和赛生药业。其中诺辉健康-B的公开认购倍数最高,达到4133.19倍,一手中签率只有2%。
来看今年以来的打新情况,公开认购倍数最高的创新奇智仅仅为13.89倍,足以反映出今年打新的热度较去年同期有了很大程度下滑。
此外,今年以来,新上市的港股出现大面积破发。数据显示,截止目前,16家公司中有13家处于破发状态,破发的股票占据绝大多数。
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指出,今年以来香港IPO市场确实比较疲弱,主要是当前环球的利率走势不断上涨,另外即是受到地缘因素的影响,包括环球通胀仍在持续。疫情也导致部分企业不会选择在这一段时间进行上市融资,同时,也会影响到金融中介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工作。
温天纳指出,股价破不破发还包含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当前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利率走势、通胀、疫情、地缘因素等等。环球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也影响到了投资者布局。另外,投资新股的有很多是内地投资者,疫情因素影响了其投资布局,如果缺乏内地投资者的参与,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告诉界面新闻,由于现在基本上95%的IPO潜在项目都来自于内地,而内地和香港两地关口关闭,拟上市项目和中介机构等无法进行沟通,与海外PE和潜在的投资者也无法沟通,这导致外商投资大减和就拟上市项目做出决定的能力大减。
黄立冲认为,受疫情影响,目前各行业的企业普遍都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能达到上市要求的企业数量减少,尤其是现金流和现金充裕情况普遍都出现恶化,达到上市规则要求的企业比以前减少了。
他还指出,由于疫情反复,存在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投入的上市费用可能要“打水漂”,而且申请期间如果业绩下滑对公司上市申请的影响也是很大。此外,当前上市规则的收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拟申请企业要判断是否启动上市,主要考虑几个问题。其一是申请风险,也就是公司能否达到上市规则的要求;其二是股票能否能卖掉,也就是股票认购和销售的风险;其三是自身的资金实力和财务情况,上市要花费一笔钱,实力不强的企业可能会扛不住。”黄立冲补充道。
多家香港券商裁员降成本
事实上,香港当前的市场情况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证券行业的生态,据多家媒体报道,香港当前中资券商乃至外资券商均存在一定的裁员现象。其中,外资投行和至少2家中资大型投行计划今年内逐步裁减投资银行(IB)、股票资本市场(ECM)等多个部门,以降低营运成本。
界面新闻在多位香港资本市场机构人士处了解到,当前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且整体的情况并不乐观。
一位香港基金人士表示:“现在项目少了,前景不明,不能开源就先节流,也有可能先裁掉一批,再请回便宜的填补。小券商在这种行情下就可能要倒下了。”
一位香港中小中资券商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现在生意不好做,主要是行情不好,一二级市场倒挂比较严重。美元债项目相比之前难度也大了很多。
一位资深香港投行人士分析指出,裁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香港股市低迷,股民入市的动力不足,市场萎缩导致机构销售和对散户的经纪部门裁员,第二个原因是由于疫情封关导致来香港IPO的家数和融资金额减少。
“IPO家数影响到的是做承揽和承做的投行部门,以及主要安排IPO销售的资本市场部,他们的人员是按照家数决定的,家数减少可能导致被裁员。”
该人士认为,这次裁撤和对形势判断是否准确有关,如果疫情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自然流失员工就无需特别裁员,但是如果去年受美元泛滥和中概股回归预期影响大幅扩张,那么今年重新评估就会发现,新的IPO数目和金额要等1-2年后才能反弹到一个像样的地步。
下半年港股IPO市场将怎么走?
下半年的港股IPO市场是否会发生变化?中概股回归趋势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黄立冲指出,今年IPO的数量和金额估计都会比去年少,下半年受疫情影响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只会有传统的季节性差异,一般下半年上市比上半年多。
华兴资本集团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告诉界面新闻,他通过相关指标筛选出了30多只符合港交所修订后各项上市新规要求、有可能寻求在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
庞溟指出,假设这30多家公司平均新发行15%股份,其合计融资额约为421亿美元,相比之下2021年港股首发融资总额约为400亿美元。“假设30多家有望赴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和15家已成功在港二次上市的公司未来有55%的交易在港股市场完成且换手率达到在美股市场交易水平,将提升港股市场日均交易额约410亿港元,约为过去三个月港股市场日均交易额的32%。”
在庞溟看来,如果中概股扎堆回归港股市场,有可能对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交投和估值水平带来一定压力。但考虑到中概股回归将是逐步推进的过程、在港二次上市公司股票有望被纳入港股通交易范围、有的中概股公司可能考虑在港上市时不新增融资、部分在美上市中概股投资者有可能转为持有或交易其在港二次上市股份等,上述压力有可能部分得以缓解。
黄立冲指出,未来香港资本市场吸引外资的能力可能会有所减弱,靠内资支撑会成为重要方向,中概股回港可能吸引部分外资来港投资,但规模不会太大,中概股一方面会给市场的中介机构带来更多商机,另外一方面也吸走部分资金,因此让其他的股票有所承压,波动加大也会导致港股的交易额加大,但是用于衡量流动性的交易流通速度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变。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