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角膜塑形镜(OK镜)概念上下游普涨:
上游器械中,OK镜产品供应商欧普康视(300595.SZ)、昊海生科(688366.SH)、爱博医疗(688050.SH)分别高涨14%、7%、8%;分属下游眼科医疗的爱尔眼科(300015.SZ)、何氏眼科(301103.SZ)也分别涨超5%、7%。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这或与一份在业内流传的内部文件相关。这份文件名为《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征求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意见的函》(下称:《内部文件》),发文单位为国家卫健委,并特别标注了“内部”二字。
在这份文件中,对OK镜的验配机构要求,取消了“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这一条款。业内认为,这将为OK镜的下游销售终端“松绑”,行业整体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记者分别从一家OK镜器械商、一家眼科医疗机构获悉,二者都有“看到”这份文件;另外,记者以咨询为由,向该文件中联系人致电,求证得知了这份文件系真实存在。对方还向记者强调称,这是征求意见稿,不是正式通知。
OK镜下游终端得以“松绑”
《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文件回应了业内呼吁已久的诉求。
“本来,如果患者有验配OK镜的需求,必须要前往二级或以上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验配;但根据《内部文件》,日后,在OK镜的验配上,监管层可能会取消对医疗机构的级别限制。”一位眼科机构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是业内期待已久并“早就在呼吁”了的。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对OK的验配要求,执行的是于2001年发布的《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这在业内被称为是“第258号文”。当时,OK镜作为新产品,少数企业和医院为了推销OK镜,存在擅自夸大矫正范围等现象,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第258号文强调了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
记者拿到的《内部文件》则取消了这一限制。
事实上,《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到,甚至在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还曾发文提醒消费者称:角膜塑形镜应合理使用。
不过,下游来自消费者的验配需求已越来越旺盛。
另一位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称,其实,很多非二级或以上级别的医疗机构已经在“偷偷”验配,“有文件支持的话,会更安定一点”。
“你想,现在距离‘第258号文’已经过去20多年了,其实整个医疗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政策调整了。”前述眼科机构从业者表示。
利好有综合实力的眼科医疗机构
他还提醒《科创板日报》记者称,从该《内部文件》来看,既有松绑的内容,也有加强管理的内容,后者主要体现在对于眼科医生的要求上。
对比《内部文件》与“第258号文”,前者多了一条“具有2年以上眼科临床工作经验、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而第258号文的要求为:具有中级以上眼科医师职称。可见,《内部文件》对医生的任职时间、工作经验的要求更多了。
《内部文件》对医生的任职要求提出了新规定。
“第258号文”对医生的要求则相对简单。
“新文件加强了对医生资质的管理,比较利好大型、连锁的眼科医院。”他表示。
爱尔眼科回复财联社记者称,前述《内部文件》是与时俱进,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需要。新版征求意见稿更加注重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适当放松对级别资质的限制,更加符合当前的实际需求的。
《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欧普康视投资者关系热线,后者表示,目前公司有自营视光终端300家,其中既有医疗机构,也有普通的视光中心,如果前述《内部文件》最终落地,公司未来希望建设的视光终端倾向于眼科诊所,同时原有的普通的视光中心也希望考虑升级成医疗机构。
至于这300家自营终端中,有多少属于医疗机构,以及公司现有多少眼科医生,欧普康视表示,涉及信息较为敏感,公司还不便披露。
此外,欧普康视还表示,目前公司自营终端,可同时销售自有品牌及其他品牌的OK镜。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