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论市:A股市场反转确立 珍惜布局机会

财经
2022
06/19
20:32
亚设网
分享


十大机构论市:A股市场反转确立 珍惜布局机会

本周沪指上涨0.97%,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海通策略:4月低点是3-4年大底 市场反转确立!消费的性价比正在上升

今年在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下,开年以来A股经历了四个月的持续下跌,上证综指从年初的3652点持续下滑至今年4月27日最低的2863点,最大跌幅22%,随后开始修复上涨。目前投资者对于四月底以来的上涨能持续多久、未来会否再次新低仍心存疑虑。尽管短期来看市场涨跌的预判很难,但大周期的位置分析相对容易,这就好比,预判某天的天气很难,而对季节的定位分析相对容易。如果以一轮经济周期和牛熊周期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A股在经历了本次下跌后,3-4年大周期的底部已经出现,即熊市寒冬已过。

兴证策略:珍惜布局机会 继续看好新半军

修复至今,近期市场对“新半军”的分歧再度加剧:一方面是对美联储加速收紧、海外市场动荡之下,中美市场、尤其是受风险偏好影响较大的科技成长方向,走势是否能够持续脱钩的质疑。另一方面,则是在经历5月以来的大幅上涨、短期相对收益凸显后, 对于“新半军”拥挤度显著回升的担忧。而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主线将进一步聚焦以“新半军”为代表的科技科创。因此若“新半军”进入震荡,则又将是一个布局窗口。结构上,短期聚焦困境反转的大消费(酒类、免税、航空、景区及酒店)+“新半军”中景气持续的方向(光伏组件/硅料硅片、汽车、军工新材料/结构件、风电整机/上游材料、半导体材料/设备、5G光纤光缆)。下半年,市场风格有望逐渐回归科技成长。建议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六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交装备等),4)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5)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6)粮食安全(种业、生物科技、化肥等)。

中金策略:海外波动下A股韧性凸显

整体上看,我们认为年初至4月底中国市场调整幅度已经较大、估值处于相对低位,近期国内疫情明显好转,复工复产深化,市场情绪逐步改善,而目前中外政策周期“内松外紧”,国内“稳增长”持续加码并见效而海外增长忧虑加大,可能都会使得中国市场比海外市场有相对韧性,相对海外更加稳健。考虑到流动性放松仍可能加码、整体市场修复空间尚不算显著、市场情绪转好可能有一定惯性,短线A股市场或仍有望在波动中继续修复。但要注意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中国下半年市场可能并非单边行情,潜在的挑战包括国内经济修复的节奏慢于预期,以及海外若通胀粘性持续较强可能会转而对中国外需以及资产估值带来压制,等等。近期关注商品市场在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背景下,波动已经在加大,要关注主要商品到目前为止的强势是否会受到持续货币紧缩对需求侧的影响。

国君策略:成长领旗 消费助攻

预期上修开空间,对后市保持乐观。6月13日我们发布了中期策略观点,提出经济预期好转,系统性风险下降,风险偏好从底部回升,不宜再用熊市思维看股票。本轮调整的经济底部与市场估值底部都已经明确,对可预期的风险已经充分的表达在1-4月的市场剧烈调整过程当中。随着国内经济政策和疫情防控政策向积极的方向推进,股票资产的风险补偿进入下降通道。5月信用、生产、出口等多项数据均超预期,地产与消费同比降幅出现了收窄,投资者对经济企稳复苏的信心增强。而另一方面,宏观流动性的极度宽松叠加金融资产荒,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下降,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从一季末的1.97%快速下降至1.67%,同期银行理财年化预期收益从3.59%快速下降至2.70%,增量资金入市以及股票买盘极强。后市判断战略乐观,战术上尽管会有阶段性的调整和盘整,我们认为经济预期上修,无风险利率下降,风险偏好底部回升的过程还未结束,积极布局股票资产。

国海策略:为何近期的A股能走出独立行情 当前与2011年美股的对比

后续市场有可能演绎美股在2011-2012年表现,即欧债危机冲出了“黄金坑”,之后上演填坑行情并创出新高。在相似的基本面环境下,5月以来A股已演绎出独立行情,我们对A股后续走势的判断偏向乐观,爬坑行情的斜率与高度取决于后续政策效应显现的速度以及内需复苏的程度。行业配置上,重点关注政策加力受益的To G板块,如军工、计算机、电力设备、半导体等行业,以及顺应地产后周期、且政策重点扶持与刺激的可选消费板块家电、汽车、平台经济等领域。从美股表现来看,2011年Q3欧债危机全面爆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PMI持续下行,股市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撤,调整幅度为22.7%。而在欧债危机冲击缓和后,美国经济底确认,股市开启新一波上行且突破了前期高点。从A股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A股先抑后扬,估值调整的核心因素在于美联储超预期紧缩、俄乌冲突以及国内疫情的冲击,随后在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积极以及国内疫情好转的背景下,风险偏好持续回升。年初估值的调整已经较为充分,后续经济企稳、国内流动性宽裕叠加政策积极,估值有望持续修复,市场将迎来不错的投资机会。

广发策略:“此消彼长”独立行情的三条主线

“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是A股独立行情的基础。(1)此消:“逆全球化”供给收缩/20年疫情以来货币和财政政策过度刺激/“工资-通胀”螺旋,美国“滞胀”重现。俄乌冲突加速“逆全球化”,加剧美国“滞胀”压力。滞胀+紧缩导致美国经济衰退担忧。(2)彼长:中国积极拥抱全球化,稳健的货币和信用政策以及22年A股结构性“供给过剩”缓和通胀压力。宽信用“再加杠杆”/恢复经济活力政策,改善经济修复预期。中期来看,中国低碳新能源+5G场景革命抢占“工业4.0”时代先机。A股“此消彼长”独立行情关注“复苏交易”中国资产的3条主线:(1)疫后修复:物流/制造/贸易/消费等领域的景气预期将结构性改善(汽车(含新能车)/半导体设备/光伏组件)。(2)再加杠杆:“稳增长”政策暖风频吹,重点关注行业压制性政策逐步转向宽松(互联网传媒/创新药/地产),以及民企信用环境改善、景气预期高位回升的新兴产业产能扩张(锂/电池化学品)。(3)通胀受益:新能源链的投资/生产/使用将会强化上游资源/材料行业“供需稳态”(煤炭/钾肥/养殖业)。

国盛策略:关于A股独立行情的思考

归根结底,一阶拐点后,趋势性拐点能否确立,决定了中国能否独立复苏,也决定了A股能否延续独立行情,三季度是重要验证期。对于国内而言,5-6月总量上的经济与信用边际修复已经是肉眼可见,但一阶导的好转之后,趋势性拐点(内生性信用扩张)能否在接下来得以确认,是决定下一阶段市场走向的核心所在。对于海外而言,欧美“通胀见顶论”已然破产,下半年还需警惕海外衰退的不确定性,压力主要集中在货币端与出口链。在基本面趋势拐点确认前,弱现实与强预期的博弈会贯穿未来两到三个月,市场大概率呈“进二退一”式节奏。上篇报告中我们提到,股价表现与业绩高度相关,是6-7月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战术上继续以确定性为抓手:1、中报业绩的确定性(光伏设备、航天装备、上游能源);2、稳增长政策的确定性(优质银行、建筑央企、国企开发商);3、远期业绩改善的确定性(医美、免税)。而对于长线布局,必须强调A股的至暗时刻已过,且多个维度的分析均指向下半年的主线已经浮现:(一)行业轮动,谁来接力稳增长?——大消费。(二)长期配置板块性价比之王——科创50.

西部策略:消费正在成为“新共识”

降低期望收益,把握确定性稳中求胜。随着国内经济和疫情的预期差快速修复,市场的关注点将重新从短期的疫后修复,回归到下半年国内流动性预期变化和全球经济中枢下移的风险,这也意味着下半年市场仍然会有颠簸。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风格上的确定性将比追逐更高预期收益率更为重要。短期可以关注疫后修复的结构性机会。一是消费板块随着疫后进一步修复,景气度底部抬升具备确定性,优先关注增速改善显著,且618大促表现突出的小家电,露营,户外用品,美妆等;二是医药生物,关注随着疫情缓解受益于流感疫苗接种需求反弹的疫苗板块。从中期来看, 通胀依然是全年最重要的投资主线,持续关注受益于通胀上行的泛农业(种植业和种业、养殖业、化肥农药、农资冷链物流、农业机械化等),以及业绩稳健的食品饮料,家电和医药等消费行业龙头。

华西证券:外资是在进攻还是在徘徊?买了什么?

2022年6月以来,外资加速流入A股。今年3月份A股面临国内外多重扰动,陆股通资金出现大幅净流出。4月起陆股通资金转为双向波动,4月、5月净流入规模分别达63亿元、169亿元。6月份市场情绪进一步好转,外资大举进攻,陆股通当月净买入(截至6/17)金额达587亿元。中国资产仍是外资配置新兴市场的重要方向。2017-2021年,陆股通年度净买入规模在2000-4000亿元区间,而今年前5个月,陆股通资金累计净流出A股12亿元,直到6月才开始大幅增配。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下半年外资仍有望延续流入。中国资产仍是外资配置新兴市场的重要方向,与其他成熟市场相对比,A股的外资持股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A股优质资产将持续受国内外资金的增持。

民生策略:留一分清醒 不建议盲目跟趋势

从本周(06.13-06.17)的全球股市表现来看,A股实现了“独立行情”,创业板指/沪深300/上证指数分别录得3.9%/1.7%/1%涨幅,而其他全球主要指数全部录得跌幅,涨幅靠前的均为微观或中观上体现出景气改善的领域,而涨幅靠后的均为和经济总量更加相关的领域。当下全球定价型商品价格的大幅回撤反映了美联储恢复物价稳定的承诺是“无条件的”,然而中国投资者期待的独立行情并非因为对中国总量经济回升有信心,而是基于对结构性的行业景气度+大国的崛起长期叙事+衰退宽松的信心。A股市场当下的基本面、投资者愿景和趋势强度恰似4月下旬的反面,并不能轻言何时反转一定出现。不用立刻逆短期趋势交易,但是我们并不建议盲目跟随趋势,甚至为此寻求基本面逻辑的支撑。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