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本周五(6月24日)收盘,环保板块涨跌幅为0.52%,上证指涨跌幅为0.99%,深证成指涨跌幅为2.88%,创业板指涨跌幅为6.29%,环保板块与大盘整体走势一致,共3只个股触及涨停。
个股方面,《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相关数据梳理发现,本周环保板块内共有69只股票上涨,其中表现较好的分别是华控赛格(16.18%)、伟明环保(14.70%)和东珠生态(12.67%),共有4只个股涨幅超过10%;7只个股保持持平;下跌的股票共53只,其中钱江水利(-16.40%)、*ST博天(-9.15%)和兴源环境(-7.18%)跌幅靠前,整体跌幅较小。
本周内,龙头环保股走势不一,市值前十的环保个股中涨跌各现,其中伟明环保和*ST龙净涨幅明显,达到了14.70%和7.67%,市值前十的环保股平均涨幅达到2.18%,与上周相比由跌变涨。
政策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重点用水行业水效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吨钢取水量、造纸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0%,石化化工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5%,纺织、食品、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5%。
节水相关产业利好
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的总缺口量逐年增加,预计水资源的缺口到2035年达到3104.11亿立方米,2045年达到峰值3246.78亿立方米,之后小幅降低。而其中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用水部门之一,2021年工业用水量1049.6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7.7%。
此次,《行动计划》提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工业节水政策机制更加健全,企业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节水型生产方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工业用水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格局。
“工业领域的节约用水至关重要,相关政策也将带动节水相关产业的发展。”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工业领域领域是我国最重要的用水部门之一,也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行动计划》明确,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严控新增产能,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加快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低水耗高产出产业比重,持续优化用水产业结构。
郭海飞表示,想要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
事实上,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聚焦企业主要技术装备、关键工序工艺、能源计量管理开展能效诊断,围绕企业优化用能结构、提升用能效率、强化用能管理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推动重点用能行业和领域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中小企业改进用能行为。
龙头股走势有力
本周内,龙头股伟明环保(603568.SH)领涨环保板块,连续五天上行,并在6月24日触及涨停。截至24日收盘,伟明环保周涨幅为14.70%,收盘价为31.52元/股。相比4月26日盘中触及的年内股价低点22.00元/股,已回升43.27%。目前,总市值为410.78亿元。
本次伟明环保触及涨停是受到环保和固废处理相关利好因素带动。事实上,在近日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MEF)领导人会议召开的背景下,提升甲烷减排的速度将催生治理新需求,而业内认为,固废以及水体治理甲烷减排潜力较大。
据了解,伟明环保深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企业之一,拥有技术研究开发、设备设计制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主营业务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6月10日,伟明环保中标3.89亿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该项目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600吨/日;项目特许经营期为30年(含2年建设期和28年运营期)。
对此,伟明环保表示,本项目的中标有助于增加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规模,拓展湖北省固废处理市场。本项目中标对公司2022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及经营业绩提升。
事实上,伟明环保今年内固废项目接连中标,2022年新增产能达2200吨/日。其固废主业在高成长高盈利的发展态势下,2021年的毛利率为6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自主中标和并购助力产能高增,截至2021年底公司垃圾焚烧在手产能5.07万吨/日,其中已投运2.84万吨/日,在筹建/已建比例为79%,未来成长性有所保障。
据伟明环保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约41.85亿元,同比增加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35亿元,同比增加22.13%。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0.37亿元,同比增加37.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9亿元,同比增加25.08%。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