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午间,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腾讯控股发布了一则大股东Naspers拟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引发市场震动,其股价由早盘的上涨超4%,至收盘反跌近2%,成交额较上一周平均日成交放大约3倍。受此影响,当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等主要指数的K线上也留下了明显的上影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Naspers的减持计划里没有提及具体的减持规模,只模糊表示为“不会超过每日平均成交量的3%~5%”。倘若按今年以来117个交易日、累计成交11980亿港元计算,年内的日均成交额约为102亿港元,以5%的上限,每日的减持规模约为5亿港元。对此,市场也给出了不同的解读,乐观者认为不会对市场造成明显冲击,悲观者则解读为减持计划不设上限。不过,港股市场对类似大股东的非强制性承诺并无太强的约束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Naspers曾在2021年初第二轮减持时承诺3年内不再减持。有鉴于此,这次Naspers的减持量到底会是多少,尚需交给时间来总结。
作为投资界的“史诗级”案例,Naspers通过投资腾讯获得了数千倍的回报,自2018年首度减持以来,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但其他投资者倒也不必过于迷信Naspers的判断力,从公开的报道来看,除了腾讯外,Naspers的其他投资表现平平。复盘Naspers此前两次减持后的市场表现,也只在短期影响了股价走势。比如2018年首次减持时,腾讯在放量大跌后即企稳震荡,之后于当年11月探底,随后开启了一轮涨幅超过200%的上涨行情;2021年4月8日第二次减持消息传出,当天腾讯再度刷新成交额纪录,股价下跌1.55%。大股东减持与股价下跌之间的关系,恐怕不能简单地归为“因果”。
在任何市场,股东的交易权都应被充分尊重。据称此次Naspers减持的原因之一是其所持腾讯的市值已超过Naspers自身,减持是很正常的财务操作,也符合Naspers股东的利益。身处市场的投资者,或许对“大股东”、“实控人”减持会莫名多一分恐惧感,认为一定会强烈冲击股价。事实上,Naspers多年来的表现堪称“佛系”,基本不参与腾讯的日常经营。即便是身为腾讯“实控人”的马化腾,在上市之后也是隔三岔五就小幅减持,但倘若就此解读为不看好腾讯公司的发展,从看到第一笔减持就退避三舍,那恐怕就会错失后面的数百倍涨幅。
诚然,腾讯作为港股举足轻重的上市公司,而且还是港股通标的股,其影响范围之广不言而喻。此次Naspers语焉不详的减持公告,虽然给其股价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但是,投资者应该明白,真正决定公司股价的,最终还是公司本身的内在价值。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