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卡“摘星” 旅游业黎明将至? 业内:“生态性修复”可期 大量人才流失待填补

财经
2022
06/30
08:35
亚设网
分享

暑期将至,旅游业接二连三传出利好消息。6月29日,工信部宣布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蓄势已久的旅游市场快速反应,消息发布半小时后,某OTA平台机票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180%,酒店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220%。

利好出台后,行业确实出现转机迹象。但另一方面,“摘星”的具体引流作用仍待观望。近两三年,旅游业遭受“冰冻打击”,人员流失严重,不少企业倒在了“黎明”到来之前,难以快速恢复至疫情前已是共识。行程卡“摘星”后,旅游业复苏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6月29日下午,厦门建发国旅集团副总陈连保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以植被修复作比,旅游业还处于生态性修复阶段。“一点点的植被破坏还可以采取快速移植的形式,但如果土地已经破坏到地下,就不仅是补贴或刺激可以解决问题。”

机酒搜索量翻倍增长,但出行仍要看各地具体要求

“喜大普奔!”6月29日下午,工信部宣布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后,花样庆祝的文案在旅游从业者的朋友圈刷屏了。云南山海行科普旅行总经理汤雨华就发布了一条“希望在前方”的朋友圈。他通过微信告诉记者,对备受打击的旅游业来说,短期内的“希望”有了。

除了旅游从业者,长期“宅家”的消费者乍闻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的消息,其欣喜程度亦可想而知。

同程旅行6月29日提供的数据显示,上述消息发布半小时内该平台机票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180%,酒店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220%。

去哪儿平台同日数据也显示,截至6月29日17:00时,全国机票预订量比昨日同时段增长近三成。15:00~17:00两个小时,北京出发的机票预订量同比昨日同时段增长135%;上海出发机票预订量上涨了100%。比昨日同时段机票预订量增幅较高的热门航线top10为:上海—哈尔滨、武汉—海口、南宁—杭州、济南—昆明、海口—长沙、南宁—成都、广州—成都、广州—乌鲁木齐、青岛—哈尔滨、三亚—长沙。

这份欣喜来得有据可依。

6月29日,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通过微信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极大依赖于便捷的空间流动,只要各地对于流入流出人群管控政策也随之调整,一定会对促进旅游流动、活跃旅游消费、修复旅游产业生态带来积极影响。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更直言,“摘星”能有效规避基于行程卡星号标记的“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现象,增加游客出游便利度。

然而,也有满怀希望的游客在此轮出行热潮中“败兴而归”。以一位来自北京的网友为例,根据他6月29日下午的表述,尽管已经“摘星”,但他电话问询后了解到,一些目的地酒店照旧不接待来自北京的游客。

6月29日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多地酒店,询问从北京前往住店的具体要求。其中,哈尔滨西站附近某酒店表示,根据当地要求,北京来的旅客一律不接待。而杭州浣纱路上的某酒店则表示,北京没有相关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消费者,均可正常入住。

对于这一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在6月29日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出行,尤其是跨省游,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各地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疫情防控政策和限制性措施。

尽管“摘星”本身带来的实际转换率仍未可知,但多数从业者都表示“信心也一样重要”。此外,将“摘星”与近期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调至“7+3”等利好消息连在一起品味,敏锐的旅游从业者还嗅出了更多信息。

6月29日下午,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些利好也是一种政策导向,有了这个信号,一些加码的防疫措施有望缓解;再叠加上暑期效应,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整个旅游业将有一个消费冲高。

复苏拐点将“缓慢”到来,行业处“生态性修复”阶段

疫情以来,旅游市场持续受到重挫,如今真的等来了复苏拐点吗?在程超功看来,在近期多重利好政策及需求恢复的双重支撑下,旅游市场正在走上复苏轨道。若北京、上海等城市能在7月中旬前后实现清零,预计旅游业将在暑期后半段迎来强劲复苏。

就在上述采访结束后不久,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官微就发布消息称,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开放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及室内外所有A级旅游景区;7月8日起,逐步开放电影院和演出场所。

被接二连三的好消息击中的旅游人,迎来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对此,周鸣岐表示:“复苏拐点”前还应加上“缓慢”二字。“首先要弄清楚这个复苏的程度,要一朝回到疫情前肯定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有这个共识,旅游(业)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回到2019年(的状态)了。目前这波短期反弹,也只说是缓慢复苏的拐点。”他进一步表示,在复苏过程中,团客、旅行社等传统形式还会相对较慢,但随着旅游半径的扩大,度假消费或将迎来发展契机。

正如业内所说,即便是缓慢复苏,旅游细分领域的节奏和难点也有所不同。

住宿方面,据某接近君澜酒店的从业者介绍,“摘星”肯定会刺激到度假市场,但大家也很怕。“从近一个月的数据来看,商务市场处于高速恢复状态,不少商务系列酒店几乎回到2019年的90%。可一旦全部放开,仍有疫情反复带来的风险。”

至于景区及旅行社,6月29日下午建发国旅集团副总陈连保在电话采访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植被修复作比,旅游业其实还处于生态性修复的阶段。“一点点的植破坏还可以采取快速移植的形式,但如果土地已经破坏到地下,就不仅是补贴或刺激可以解决问题。”

陈连保表示,抛开学校疫情防控要求、消费者经济能力等老生常谈的外在影响因素,单从旅游行业自身看,疫情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这些从业者在旅游市场起到组织作用,他们不生产产品,而是堆砌做组合。现在没有这样一群人,市场消费很难一下提振。”

无独有偶,汤雨华也表示,疫情以来旅游业受到极大打击,虽然现在(复苏的)希望有了,但旅游业人才已经流失得差不多,要(完全)恢复还没那么简单。

此外,陈连保等从业者还提出,对旅游从业者来说,疫情反复始终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剑”。只要“剑”还在,无论是文旅景区还是旅游供应商都不敢扩大规模生产,担心随时被喊停。

“喊停和重启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尽管现在的防疫政策有了很大利好,但政策从执行到收回也需要一个惯性和磨合时间,尤其旅游还不是重点保供的行业,仍有地区存在‘层层加码’的现象。”陈连保称。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