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锂王李良彬可能需要一剂“后悔药”。
李良彬是江西上市公司赣锋锂业董事长。7月1日,因涉嫌江特电机内幕交易,赣锋锂业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据李良彬描述,2020年6月,谈并购时,赣锋锂业买入少量江特电机股票。
如果李良彬当初选择收购整个江特电机公司,只需要等待半年,他就能获得4倍回报,到现在,他就能取得接近17倍的回报。
可惜,没有“如果”,李良彬不仅错失一家市值480亿子公司,还卷入内幕交易风波。
交易告吹
江特电机总部在江西省宜春市,距离锂矿巨头赣锋锂业只有1个半小时车程。
2020年6月,收到李良彬“收购”橄榄枝时,江特电机还戴着“ST”帽子。彼时,江特电机财务报表非常难看,2019年净亏损20.24亿元,2018年净亏损16.6亿元。
更为棘手的是,如果2020年年底之前,江特电机不能扭亏为盈,就有退市风险。
“那时,是我们求着它(赣锋锂业)。”一位江特电机内部人士丁宁告诉《21CBR》记者。
据丁宁透露,两家公司于2020年6月开始洽谈合作事宜。
江特电机有两大业务:电机业务和锂矿业务。刚开始,赣锋锂业想收购整个江特电机。
“后来,赣锋锂业认为,自己不懂电机,想要剥离电机业务,单独收购江特子公司银锂新能源,因价格没谈拢,交易搁置。2020年8月,我们达成一致协议,改成租30个月,租金1.92亿元。”
李良彬指出,双方接触后,2020年6月23日,赣锋锂业购买了江特电机股票,当日收盘价为1.62元。
李良彬表示,赣锋锂业持有江特电机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个多月,具体购买了多少股数,不清楚。
当年8月,赣锋锂业发表公告,表示将租用江特电机碳酸锂生产线30个月。
两个月后,交易生变,2020年10月28日,赣锋锂业称,因双方未能就锂盐生产线技术改造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合作终止。
丁宁告诉《21CBR》记者,赣锋锂业所说的“生产线技术改造”,是指要把碳酸锂生产线由烧天然气改为烧煤。
江特电机总部所在的宜春,是一个旅游城市,碳酸锂生产线用的是“天然气”。“赣锋锂业所在的新余,是工业城市,(生产碳酸锂)允许烧煤,成本稍低。”丁宁说道。
赣锋锂业终止合作更深层的原因是,其看不上江特电机的“云母提锂”产线。
根据公告,江特电机现有两条锂云母制备碳酸锂产线,年产能1.5万吨。该该公司还拥有一条利用锂辉石制备碳酸锂的产线,年产能1.5万吨。
在一次投资者交流会上,赣锋锂业表示,之所以终止与江特的合作,是因为宜春冶炼线生产成本过高——烧天然气。
赣锋锂业还表示,云母提锂效率差,需要20多吨才能制备1吨碳酸锂,能源成本高。
两方谈不拢,交易告吹。
乘锂直上
交易失败后一个多月,江特电机迎来转机。
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碳酸锂价格一飞冲天。从2020年底到现在,碳酸锂价格由每吨4万元涨至46万元。
碳酸锂价格涨了10多倍,李良彬在意的“天然气”成本不足为道。从2020年6月23日至今,江特电机股价涨了1689%,从1.57元涨到28.1元。
丁宁算了一笔账,赣锋锂业即便只是租用碳酸锂生产线,收益也不错。“按照现在的价格,赣锋锂业的1.9个亿租金,两个月就能收回了。”
李良彬没有预测到锂价飞涨,赣锋锂业失去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的机会,“抱大腿”失败的江特电机,因祸得福,绝地反弹。
丁宁觉得,并购失败,是江特电机的幸运。2021年,江特电机扭亏为盈,净利润3.86亿元,公司于同年4月摘帽;今年一季度,其净利润增长至6.66亿元。
在投资者眼中,“江特电机”俨然已是“江特锂业”。江特电机年报显示,包括碳酸锂的采选化工业务(锂矿业务),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
财报显示,2021年,江特电机的营业收入里,电机占比48.84%,采选化工占比47.61%,其他制造业占比3.36%,汽车生产制造占比0.19%。
到了今年一季度,锂矿业务的营收占比达飙升至80%,利润占比达97%。
碳酸锂价格上涨,大幅提振公司业绩。
江特电机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报告中称,2021年四季度,公司净利润快速攀升,主要因为碳酸锂市场均价,由2020年第四季度的4万元/吨持续上涨,至2021 年第四季度的20万元/吨,致使公司采选化工业务量价齐升。
江特电机的一大优势是,矿多,在保障原材料供应时,也能较好地控制成本。
公告显示,江特电机在宜春地区拥有锂瓷石矿2处采矿权和5处探矿权,从已探明矿区储量统计,公司持有或控制的锂矿资源量1亿吨以上,资源储量较大。
江特电机仍在扩大产能,对两条锂辉石生产线兼容改造,将在今年二季度正式完成并投产。它还在推动宜丰新建年处理原矿300万吨采选项目。
截至目前,碳酸锂价格在二季度短暂回落后,仍保持上涨态势。丁宁预测,今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仍会继续上涨,预计到54万/吨或是个瓶颈。
隆众资讯新能源行业分析师曲音飞持同样观点,新建产能增量有限,需求还在扩大,预计下半年锂盐价格走势偏强。
对于赣锋锂业,丁宁告诉记者,双方已是竞争关系,不太可能有合作的机会。
李良彬本可以多一个百亿“子公司”,现在在江西家门口,反倒多了一个对手。
(文中丁宁为化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