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亿规模的融信地产出现美元债违约。
7月11日,融信地产公告,2023年6月和2023年12月到期的两笔美元债利息未支付,合计金额约2787万美元。目前,融信中国存续美元债6笔,总金额22.4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50亿元。三个月之后融信将有一笔6.88亿美元的债券本金到期,将是更大的考验。
受消息影响,融信交易中的美元债“RONXIN 6.75 08/05/24”突然暴跌31.3%,1美元面值仅值6.5美分。融信中国股价11日也跌超10%,带崩整个内房板块。
美元债违约之前,融信中国在上周便已经出现多笔境内公司债违约,合计本金超过20亿元。同时公司存在多笔商票逾期。
七发偿债“自愿公告”后终违约
房企“自愿公告”债券还本付息进度,正常情况下可以向市场传递信心,稳住各利益相关方。但在市场信心已经比较脆弱的情况下,刻意为之很可能是告诉市场“此地无银三百两”,效果适得其反。
从去年8月开始,一直没有披露债券回购或还本付息情况“习惯”的融信中国,突然开始密集发布此类公告,到今年4月一共发出7次。
但4月份之后,投资者再未见类似“自愿公告”,反而等来了官宣违约的“内幕消息”。
据公告,公司新交所上市的2023年6月到期8.1%优先票据(ISIN:XS2090949160及通用代码:209094916)项下一笔金额为1279.8万美元的利息,已于2022年6月9日到期应付,截至公告日期,融信尚未支付有关款项。
此外,另一笔新交所上市的2023年12月到期7.35%优先票据(ISIN:XS2189303873及通用代码:218930387)项下一笔金额为1506.8万美元的利息,已于2022年6月15日到期应付,公司有30天宽限期,截至公告日期,有关款项同样未能支付。
融信中国表示,如果公司未能履行到期债务的义务,且无法及时与债权人达成解决相应债务的方案,可能导致相关债权人要求相关债务的义务加速履行或采取强制行动。融信对于无法保证如期履行债务义务表示非常遗憾,希望债权人给予一定的缓冲时间去解决目前资金问题。融信称拟将聘请外部顾问与境外债权人共同探讨各种可行方案,寻求相关债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股债双杀带崩内房股
融信中国上述公告一出,本已经是地板价的公司美元债居然还能再暴跌。由融信中国发行的RONXIN 6.75 08/05/24现价6.5,下跌-31.308%,收益率高达238.402%。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融信中国存续6笔美元债,合计金额22.45亿美元,折人民币约150亿元。今明两年是偿债高峰期,共有4笔债券本金到期。其中最近一笔将在今年10月25日到期,本金金额达到了6.88亿美元,折人民币约46亿元,兑付无疑将是更大考验。
目前,这些美元债基本都到了1美元面值十几美分,最低的只有个位数,约一年时间暴跌了80%到90%。
7月11日融信中国股价也大幅低开低走,至记者发稿跌幅10.5%,股价只剩1.42港元每股,较高点跌幅近90%,市值只剩约24亿港元。
融信股债双杀直接带崩了整个内房股,截至记者发稿时代中国、合景泰富、弘阳地产跌幅均超10%,宝龙、新城、碧桂园等跌幅也超过8%,整个板块跌幅超过3%。
多个商票违约
在美元债违约之前,融信中国境内公司债率先违约。
7月4日,“19融信01”“19融信02”双双发布公告称,本金展期相关方案获得债券持有人通过。
“19融信01”本金兑付日期为2023年7月3日,但在2022年7月3日投资者有回售权,而公司无法兑付。经债券持有人会议通过,该债券全部债券持有人的本金兑付时间调整为自2022年7月3日起的12个月内,其中2023年4月3日、2023年5月3日、2023年6月3日、2023年7月3日分别兑付5%、5%、5%、85%本金。展期期间的利率保持不变,“19融信01”债券本金10亿元。
“19融信02”本金兑付日期为2024年7月3日,但投资者同样在2022年7月3日有回售权。展期后,该债券的本金支付方案与“19融信01”保持一致,展期期间的利率亦保持不变,“19融信02”债券的本金还剩11.5亿元。
融信中国目前在境内主要发债主体是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截至2022年7月11日,含已经展期的两笔公司债,其存续境内债10笔,其中8笔公司债2笔券商资管计划,合计本金金额108亿元。与美元债一样,上述债券到期日非常密集,其中半年内到期或面临回售的有4笔,金额约55亿元,而一年内到期8笔,合计约87亿元。
公开债务除了债券外,融信中国的商票也出现逾期。
截至2022年6月30日,融信中国共有5笔商票出现在了上海票交所持续逾期名单中,金额从几十万等近千万不等。
7月6日,融信中国发布2022年6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6月单月其合约销售额约为91.02亿元,同比下降38.7%。今年前6月合约销售额则为387.37亿元,同比下降53.3%。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