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认为,6月是疫后反弹恢复的一个月,信贷结构好转、中长期贷款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好转,但不排除部分属于疫情积累的爆发式需求;同时,政府债支撑力度达到历史高峰,但7月将明显收缩。继续判断6-7月份是年内社融的可能高点,今年社融高点可能难以触及11%。
以下为正文内容:
现象1:社融高增,结构有所恢复。
6月社融一改前期“W”型走势,年内第一次连续向上,新增5.17万亿,市场一致预期4.64万亿(Wind一致预期),前值2.79万亿。
6月是本轮上海疫情集中爆发后宏观环境显著改善的一个月,同时,6月按照财政部的相关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速发行并接近发行完毕。经济内生改善、前期积累的爆发需求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撑共同促进本次社融增速回升。但需要警惕后续7月疫情再次多点散发、地产未见明显大幅改善、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发行速度明显减弱,在没有特别国债和新增限额的情况下,社融增速存在回落的风险。
6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06万亿元,同比多增7409亿元,贷款大幅走强。新增人民币贷款逆转前期的下滑趋势,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走强。如我们前期观察,由于疫情恢复积累的需求爆发,且政策力推银行释放中长期贷款,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增1.45万亿,多增6130亿元,票据和短贷增1.20万亿,多增2645亿元。
政府债券继续发力,强度达到高峰,后续快速回落。政府债券增加16184亿元,同比多增8676亿元。今年6月底要求完成专项债发行任务,既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也或为后续专项债提前批发行留下空档。3月29日国常会要求下达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并在9月底前发完。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后,要求提前至6月底完成发行任务。据统计,截止二季度末,已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基本发完。前两个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约34000亿元,占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6500亿元的93%,占已下达新增专项债限额34500亿元的99%。新增一般债发行约6150亿元,占全年新增一般债务限额7200亿元的85%。后续的政府债券发行节奏主要观察后续提前批额度,但总体上料对社融支撑下降。
表外融资对社融起到支撑作用,外币贷款由于汇率贬值继续减少。三项表外融资合计新增-144亿元,同比多增1597亿元。信托(-828亿元,少减218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1065亿元,少减1286亿元)和委托贷款(-381亿元,少减93亿元)总体回暖。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以及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放松,预计表外融资压降的幅度继续下降,对社融形成支撑。
现象2: 关注长贷支撑的可持续性,注意政府债支撑幅度将大幅下降。
6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8100亿元,同比多增6900亿。需要注意的是,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5140亿元,其中融资主体上居民弱而企业强,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98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6130亿元。究其原因,一是疫情冲击之下经济预期没有快速好转,失业率和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出现受损,居民的谨慎情绪属情理之中;二是在房地产下行压力下,房地产销售和预期没有明显好转,高频数据显示6月份30城销售同比虽有恢复,但仍然同比大幅下滑,居民贷款特别是中长期房贷可能略有下滑;三是企业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明显上行,背后有一定的疫情恢复前期需求快速释放的因素,也值得重视;四是制造业贷款受到政策支持而基建房地产相关贷款亦有所放松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
总之,中长期贷款随着疫后经济恢复、房地产相关政策放开等利好因素,确实对社融实现支撑,拖累社融结构的现象明显缓解。但是,关键问题是这一现象的持续性。我们认为,6月高频数据显示房地产特别是一线房地产集中供地、施工、销售等方面略有恢复,若疫情没有明显反复,预计后续可能延续好转,但幅度不会过大。
现象3:M1大幅上行、M2小幅上行,经济预期好转
M2增速11.4%(前值11.1%),小幅回升。M1存款增速上升至5.8%(前值4.6%),M2-M1剪刀差收窄。
疫情在六月确定性好转,房地产全行业收缩环比有所减弱,居民和企业存款增加。居民同比多增2411亿元,企业同比多增4588亿元,而财政存款同比多减36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多减2617亿元。在疫情出现确定性恢复的背景下,实体企业交易需求有所上升。此外,由于银行加快信贷投放,加上财政投放加快,存款从企业部门转移至居民部门后,居民部门存款大幅增加,带动广义货币增速回升。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