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乔鲁予被查三个月后,国内烟标龙头企业劲嘉股份(002191.SZ)终于迎来一个好消息。
7月15日,劲嘉股份公告称,下属公司云南云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烁科技”)近日收到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雾化物生产企业),对公司推进新型烟草(电子烟)产业的发展及未来生产经营有着积极的影响。
2022年4月,身家85亿的乔鲁予被江西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并留置,但至今未见下文。受董事长被查等因素影响,劲嘉股份过去半年累计跌幅达49%,接近“腰斩”,数万股东损失惨重。
7月15日下午,劲嘉股份证券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关于乔鲁予被调查情况,公司没有收到除之前公告外的其他消息,一切以最新的公告为准。
劲嘉股份拿下电子烟牌照
近年来,国内外电子烟行业快速发展,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21年电子烟国内市场规模(零售)为197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的14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国外市场零售规模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5%。
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电子烟产业链呈现出一些野蛮生长的迹象。为加强监管,2021年11月10日,国务院对《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作出修改,增加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这意味着电子烟的监管与普通香烟“一视同仁”。
2022年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及公告了《电子烟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按《办法》规定,设立电子烟生产企业需经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办法》还提出“电子烟产品应当符合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因此,制定《电子烟》强制性标准是落实上述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电子烟监管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2022年4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了GB 41700-2022《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明确了电子烟定义、对电子烟设计和原材料的选用提出原则要求等。考虑到国家标准发布后,企业需要根据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合规性调整,并向有关部门申请产品检测和技术审评等工作,因此该标准定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设定了5个月的实施过渡期。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相关政策将在10月份之后实施,近期相关的电子烟企业,在密集进行许可证的申报工作,这张许可证将对公司业务起到一个“加持”的作用。据财通证券研报,截至2022年7月7日,已有64家电子烟经营主体获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其中多家为上市公司旗下全资公司或者参股公司。
如今,劲嘉股份成为最新一批拿证企业。7月15日,该公司公告称,旗下公司云烁科技近日收到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雾化物生产企业),许可证有限期限自2022年7月11日至2023年7月31日。
公司表示,云烁科技作为云南省首批获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雾化物生产企业)的企业,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该许可证的许可范围内,拓展电子烟烟油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对公司推进新型烟草产业的发展及未来生产经营有着积极的影响。
董事长被查三月仍无下文
公开资料显示,劲嘉股份全称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0月,2007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产品是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烟标(俗称“烟盒”)、新型烟草制品、中高端知名消费品牌的彩盒包装及镭射纸/膜、烟膜等包装新材料。
目前,烟标业务仍是劲嘉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到公司营收比例接近一半,新型烟草业务占比虽小,但增长迅速。
财报显示,2021年劲嘉股份营收达50.6亿元,同比增长近21%;净利润约10.6亿元,同比增长逾22%。其中,新型烟草业务实现营收约1.7亿元,同比增长381%,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3.34%。
今年上半年,劲嘉股份曾因董事长被查一度成为市场焦点。此前4月15日,劲嘉股份公告透露,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乔鲁予被江西上犹县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然而,三个月过去,此事仍未见下文。
7月15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劲嘉股份证券部,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称,关于董事长乔鲁予被调查情况,公司没有收到除之前公告外的其他消息,一切以最新的公告为准。她同时表示,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一切正常。
受累于董事长被查事件,劲嘉股份此前一度连续三日跌停。截至7月15日收盘,劲嘉股份报9.39元每股,市值约138亿元。自1月中旬以来的半年时间,劲嘉股份累计跌幅达49%,接近“腰斩”。
值得注意的是,股价暴跌之下,已经有不少投资者进行了抄底。通联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劲嘉最新股东户数约7.26万户,相较4月8日的数据增长了大约3.3万户。
据公开报道,乔鲁予出生于1956年,高中学历,早年曾是山东菏泽卷烟厂的一名普通车间工人。他于上世纪90年代赴深圳发展,随后创办了劲嘉股份,并一步步做大做强。2022年3月发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乔鲁予坐拥财富85亿元人民币,位列该榜单第2677名。
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连大有律师此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依据《监察法》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监察机关对民营企业董事长立案调查,通常是因其与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存在牵连关系。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