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河南铁建投集团与建业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河南铁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悦国勇,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及双方相关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正式签约
尘埃落定
当日,建业地产(HK.00832)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恩辉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辉投资)已与河南同晟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晟置业)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按0.7325港元每股的价格,向后者出售885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9.01%。控股股东恩辉投资表示,股份出售所得款项将以股东贷款形式提供给建业地产。
据了解,同晟置业是河南铁建投集团100%持股的以地产投资为主的市场化运营平台,公司依托河南铁路建设和投资,整合铁路投资、沿线土地等资源,实行全市场化运作。
河南铁建投集团系省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金600亿元,正在打造以铁路投资建设运营为核心,土地综合开发、产业金融、物流贸易、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一核四驱”产业发展格局。
国资入股
市场化化解地产风险的积极探索
今年以来,中央提出要把发展作为支撑,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稳字当头,主动识变应变,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河南省上半年经济运行调度暨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提出,要在助企纾困政策上进一步发力,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上发力,因地制宜推动房地产政策落地见效。
面对疫情反复、行业形势的多重影响,部分房企压力重重,为维护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国家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化解房地产风险,并号召国有资产平台、优质民营企业通过市场手段积极参与房地产行业风险处置。
此次合作是积极响应中央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号召,通过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入股地方龙头房企的积极举措,对地方龙头房企支持、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稳定地方经济大盘起到了重要作用,更为全国房地产企业市场化风险处置提供了有益探索。
优势互补
混改激发新动能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自2020年展开以来,各中央企业和各地国有企业加快出台了一系列触及混改、构造调整、稳增长的变革举措,打出国企改革“组合拳”。
河南铁建投集团于2021年10月23日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由“河南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更名组建,开启发展新征程。河南省要求,河南铁建投集团要做强做优做大,打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旗舰劲旅。同时要持续优化国资布局,深化战略重组,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按照省政府对河南铁建投集团的职责定位和集团发展战略,土地综合开发是该集团的主要产业板块之一。2021年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铁路项目+土地开发”综合回报模式,由铁路建设投资主体与沿线市、县级政府签订协议,实施铁路项目沿线土地综合开发。2022年1月,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建厅联合出台《关于推进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土地规划、储备等事项,要求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做好铁路土地综合开发。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入股建业地产的同晟置业是河南铁建投集团土地综合开发板块的骨干企业之一,拥有十多年地产开发经验,通过市场化运作,先后在郑州、驻马店等地开发多个高品质地产项目。此次入股完成后,同晟置业的土地开发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作为同晟置业母公司的河南铁建投集团,此次与建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是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积极推进国企混改的重大举措。此次合作,在支持建业地产发展的同时,河南铁建投集团也将进一步壮大自身土地综合开发板块,更好实现“以地补路、以商补公”,对河南铁路建设形成更强劲支撑。
稳中向好
建业迎来发展新机
建业创办于1992年5月,30年来扎根河南。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进入河南省的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104个县级城市,实现了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的双千亿。
建业深耕河南30年,与河南城镇化发展进程同频共振。在汛情肆虐、疫情反复及行业低迷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建业也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刻。但建业始终坚守责任、不躺平,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自救,实施了组织架构调整、不动产盘活、引入股权投资、促销售、保交楼等一系列措施,企业稳中向好的态势明显。
2022年上半年,在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建业地产实现合同销售额140.4亿元,销售面积191.49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与省内房企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建业集团上半年共计交付56批次、20132套房,交付面积达313.3万平方米,用如期交付兑现承诺。
国资入股后,建业将迎来发展新契机。通过国资增信,建业将向销售端和融资端传递企业稳中向好发展的信号,进一步夯实市场信心。未来双方将通过整合品牌、产业、资源优势,实现在房地产综合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房地产项目代建、装配式建筑、物业管理等领域的协同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