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厦钨新能(SH688778,股价146.01元,市值367亿元)发布2022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厦钨新能实现营业收入约143亿元,同比增长117.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3亿元,同比增长112.1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厦钨新能的研发费用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厦钨新能表示,其NCM三元材料方面的Ni68系产品目前已成功应用到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电动车上,并已在上半年实现大批量供货。
此外,上半年正极材料的分化较为明显,从整个正极材料行业的情况看,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出货量取得了增长,而钴酸锂和锰酸锂出货量则出现了下降。
业绩增长、研发费用翻倍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多只基金对厦钨新能进行了加仓。厦钨新能的股价从今年4月底以来也呈现出急速上涨的态势,由4月26日的最低价56.23元/股,上涨至7月21日的最高价168元/股。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增长,厦钨新能表示:“主要原因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持续增长,产销规模增加,盈利大幅提升。”
图片来源:厦钨新能2022年半年报截图
从厦钨新能利润变动上看,营业收入的增长是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厦钨新能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约77.34亿元,营业总成本同比增加约73.68亿元,其中营业成本同比增加约70.88亿元。
2022年上半年,厦钨新能累计锂离子正极材料销量为4.02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三元材料销量为2.15万吨,同比增长91%;钴酸锂销量为1.87万吨。
“钴酸锂方面,受3C消费类市场整体滞涨的影响,整体需求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厦钨新能称。
而针对NCM三元材料,厦钨新能称下游需求增长迅速。“公司最新开发的Ni68系产品在安全性与成本方面具备综合优势,且在能量密度方面与NCM811材料持平,综合表现突出。该材料目前已成功应用到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电动车上并已在报告期内实现大批量供货。”厦钨新能表示。
费用方面,今年上半年,厦钨新能销售费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财务费用有所下降;而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有所增长,相较去年同比增长约73.58%和148.89%。
针对研发进展,厦钨新能表示,三元材料方面,高电压项目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已通过多个客户端的产品测试,初期性能已基本满足客户要求;(超)高镍项目产品,通过两家核心客户的吨级认证。钴酸锂方面,4.5V高电压钴酸锂、4.53V高电压钴酸锂也取得了进展。
“公司积极推进低成本前驱体工艺、高容量前驱体技术等新型前驱体技术以及补锂技术、钠离子电池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其中钠电正极材料前驱体及材料开发已完成百公斤级的钠电材料试生产工作,同时积极布局小粒度产品开发、新转化技术开发等工作。”厦钨新能表示。
此外,今年上半年,厦钨新能的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分别约0.83亿元和0.82亿元,也对净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其中,信用减值损失为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所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为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所导致。
产能持续扩张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50%,出货量超过200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56%,三元电池占比4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从整体而言下游需求保持旺盛,但对于正极材料来讲却分化明显。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三元及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48%和136%。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称,钴酸锂正极材料由于终端产品销量的下滑,尤其是手机及平板市场销量均出现下滑,导致钴酸锂出货量同比下滑20%。锰酸锂材料由于碳酸锂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价格同比增长超70%,产品竞争力相对于其他材料性价比减弱,进而导致产品出货大幅下降。
同时,伴随着下游景气度提升,厦钨新能的产能也在不断扩张。“随着公司三元材料产品订单需求的急剧增加及未来发展前景向好,公司现有及在建三元材料产品产能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及下游客户需求。”厦钨新能称。
据厦钨新能半年报,其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的二期1万吨生产线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三期2万吨生产线预计今年8月投产;海璟基地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正在进行全过程咨询公开招标;海璟基地综合生产车间扩产项目将实现年产1.5万吨锂离子正极材料产能,已完成全过程咨询公开招标;四川雅安磷酸铁锂项目也在推进中。
在风险提示中,厦钨新能表示:“现有正极材料企业亦纷纷扩充产能,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影响正极材料的销售价格和利润空间。如果未来公司不能继续保持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响应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满足客户持续的降成本要求,公司将面临正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对公司发展和盈利方面的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