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设银行开展贯穿全年的“温暖消保”系列文化主题宣传活动,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赋能基层出发,挖掘典型案例,不断实现消保融入业务,助力业务发展,让建设银行消保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每一笔投诉处理都是保护客户的锲而不舍
清晨,小吴雷打不动的7:00准时到达办公室,打开邮箱,准备一天的工作,无意间发现映入眼帘的是一封来自深圳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的感谢信。打开电子邮件的一瞬间,他的眼泪打湿了眼眶。
这是2022年3月5日,深圳市南山区发生一起非法利用信息网络诈骗案。受害人任某闲来无事,看到网上帮人“刷单”的广告,随即便按照网站提示进行操作,任某试着刷了笔小单,两分钟不到,所谓的“提成”和本金很快就到账了。随后,任某接二连三的操作,让他以为自己成功赚到“第一桶金”。没成想,半小时过去,网站承诺的佣金不但没有返利,本金也打了水漂,此前的客服联系电话,已经无人接听,网站也处于无法正常打开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下,他选择报警。警方根据任某描述的情况,联系了相关银行,发现任某“刷单”的钱,进入了广西陈某的建行账户。恰好陈某的账户被建行广西区分行的“断卡”模型判断为嫌疑账户,冻结了!任某“刷”进去的钱也被冻结在该账户。最终,在警方、两地反诈中心及银行的共同努力下,任某追回了被骗资金,守住了“钱袋子”。
为了加强对“断卡”行动的组织领导,更好地保护人民财产安全,广西区分行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断卡”行动领导小组,多措并举开展“断卡”行动,从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账户资金安全教育,对涉案账户进行及时管控,切断违法犯罪资金链,践行大行担当。密织账户资金管控网络,加强身份信息核查,从源头预防网络诈骗犯罪。落实网点网格化管理,严把基层网点账户管控关。强化网点负责人管理,暂停涉案账户问题突出网点新开户业务,构建消保文化。建立常态化消费者教育宣传机制,加强网点“断卡”政策、金融知识、防范诈骗知识等宣传,让反赌反诈等金融消保知识“随手可及”。
自“断卡”行动开展以来,小吴已经不记得处理过多少客户投诉,面对被“断卡”客户的不理解、埋怨甚至责骂,虽然感觉有些委屈,但小吴始终坚信“断卡”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客户的财产安全,这是他们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举措。这封感谢信,就是对建设银行千千万万个“小吴”最大的褒奖。
每一次数字化宣教都在践行“消保为民”的初心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屯里没有粮”,这是四十四年前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口口相传的“凤阳花鼓”,也是当时的小岗村最真实的写照。
四十四年过去了,如今的小岗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以“裕农通”服务点推广为切入点,全力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广大乡村群众提供快捷、便捷的金融与非金融综合服务,将“多彩消保智慧课堂”下沉乡村,开在乡间地头,帮助小岗村的百姓学习金融消保知识的同时,掌握农业技能,助力他们“足不出村,走上致富路”。
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期间,安徽省分行组建“消保凤阳花鼓艺术团”,将消费者八项权益内容改编成凤阳花鼓戏,走进“改革之乡”凤阳小岗村,在大包干纪念馆前为当地村民送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消保歌舞表演,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曲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相结合,将金融知识送到乡村百姓身边。活动期间,工作人员还走进农户,与其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有奖问答,吸引了周边田间农户纷纷参与,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寓教于乐,案例化、场景化讲述金融知识,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
探索消保数字化宣教下乡村,组织村民参与消保数字化宣教专区,通过扫码观看“老年消保课堂”“消保微电影”等,引导村民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了解金融知识,让他们“一学就会一看就懂”。发动青年员工创新制作《防范电信诈骗》小视频,用生动形象的场景为村民演绎传播金融知识。通过村委群转发创意小视频,让金融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更多村民;利用村内现有的广播站资源,以广播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生动诙谐的语言,播报“消保好声音”课程,引导老年人“不乱投”、年轻人“不乱贷”,提醒农村消费者守好“钱袋子”。
如今的小岗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破题前行,已逐渐形成新的示范效应。建设银行锐意创新,积极探索消保“智慧化、泛在化、年轻化”的宣教思路,融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消保工作,展现出“建行消保有温度,暖暖的”。村民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就是对建行人最大的褒奖。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建设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秉承“国之大者”担当,以数字化金融知识教育宣传为引领,构建全流程管控机制,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各项措施,提升服务内涵,深度融入业务,赋能百姓民生。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