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赛诺菲看上中国肿瘤药 6亿欧元抄底信达生物 首席商务官同日辞职

财经
2022
08/08
20:31
亚设网
分享


外资巨头赛诺菲看上中国肿瘤药 6亿欧元抄底信达生物 首席商务官同日辞职

近日,一则收购消息引发业内普遍关注,跨国药企赛诺菲斥资51亿元与信达生物达成多项目战略合作,尤其是开展两款高潜力抗肿瘤药物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此消息公布后,信达生物首席商务官(CCO)刘敏因个人原因辞职。


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单纯合作开发产品模式不同,此次交易还涉及股权合作。据公告披露,赛诺菲拟通过两次认购,以6亿欧元入股信达生物。8月3日,赛诺菲以溢价20%,每股42.42港元以新股认购方式购入价值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0.7亿元)的信达生物普通股份。此后还可能购入价值3亿欧元的信达普通股,同样是溢价20%。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进行赛诺菲两款临床阶段的核心潜在同类首创FIC(First-in-Class)肿瘤管线的开发和商业化。一个是ADC药物tusamitamab,由信达负责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和独家商业化,赛诺菲有权获得最高达8000万欧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该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另一个产品为SAR444245(IL-2),目前正在全球开展II期临床。接下来该产品多个癌种的中国临床开发将由信达主导,赛诺菲将继续作为以上两款肿瘤产品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并负责SAR444245的商业化。信达生物将有权获得累计最高达6000万欧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该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赛诺菲为何要介入我国创新药肿瘤领域?

业内普遍认为,赛诺菲与信达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加速两款核心肿瘤候选药物的产品开发、市场准入和商业化,透露着赛诺菲在中国市场扩展肿瘤业务的“野心”。

对于跨国药企赛诺菲而言,通过借助中国创新药企的催化作用,加速新药在中国的注册上市和商业化。特别是中国开展药品集采以来,以往跨国药企销售专利过期原研药的模式行不通了,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包括赛诺菲在内的不少跨国药企纷纷向中国市场引入创新药。

实际上,赛诺菲看重的不仅是信达的研发能力,更是对其商业化能力的肯定。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信达生物共7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产品总收入过10亿元。2021年年报披露,为建立销售渠道并开拓潜在市场,去年信达的销售费用达到27.28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03%,销售费用占总收入的64%。2021年,较强的商业化团队也为信达带来40亿元的营收,较2020年同比增长69%,其中PD-1达伯舒营收接近30亿元,其他产品近10亿元,另有授权费收入2.69亿元。可见信达的商业化团队市场表现之强。

赛诺菲的发家史可以追溯到188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在这一年研制出狂犬疫苗,并成功接种在患者身上。因为狂犬病的死亡率接近100%,而当时法国狂犬病流行,巴斯德有机会直接在患者身上试验其研发的狂犬疫苗。所以这原本是一家靠疫苗发家的巨头。后来,三款重磅药物:1997年获批的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和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以及2000年获批的长效胰岛素“来得时”为其迎来了高光时刻。

到了2015年,赛诺菲将业务调整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疫苗、特药、普药和新兴市场五大板块。可是,这些板块业务因为美国和中国医疗政策的变化,后续陆续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上任后推行了卫生体系改革,赛诺菲的非专利药业务受到严重影响。而中国2019年展开的药品集采,对这家巨头的影响也不小,2019年12月10日,赛诺菲正式宣布退出糖尿病和心血管两个领域的研发,因为集采会直接影响药品销售量。

赛诺菲扎根中国40年,根据2022年一季报显示,今年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占到赛诺菲整体业绩的9%,业务增长达到了13.4%。除了慢性病管理外,中国生物医药当前最火的莫过于肿瘤药赛道,所以选择信达应该是其新战略布局的开始。

信达为什么要“外援”?

对于信达生物而言,与赛诺菲的这次股权合作,最直接的是有望给公司注入充沛的资金。信达生物方面认为,与赛诺菲达成多项目战略合作及许可协议,将为信达生物带来长期利益和较高的研发资本效益。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达生物除了有7款产品已获批在中国上市外,还有3款处于上市审评,4款处于临床三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20款候选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在研产品需要资金持续不断的投入,信达生物对此表示,赛诺菲对信达生物的股权投资,首次交割后获得的所得款项将为公司提供额外的资本支持,并将用于公司的整体业务营运。

另一方面,也展示出了信达成为国际型Bigpharma的决心,而与跨国药企合作则是其成为国际型Biopharma的路径之一。如今,信达从中国优秀的Biotech之一走到中国头部Biopharma的路,已经走了十年。然而,近年来信达生物国际化道路并不顺利。如果有了赛诺菲等国际药企的协助,可能会起到破局作用。

当前破局的关键是拥有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信达生物总裁刘勇军曾坦言,“全球化的本质是以产品带动公司全球化。一个公司没有全球创新的产品,就无法实现全球化。”

信达生物首席商务官辞职

信达生物和赛诺菲宣布战略合作协议后,值得注意的是信达生物宣布的一项高层人事变动。信达生物首席商务官(CCO)刘敏因个人原因辞职。

作为信达商业化团队的元老,刘敏此前负责公司业务运营,包括市场销售、市场准入等,曾推动信迪利单抗(达伯舒)顺利成为首个医保报销的PD-1.刘敏曾参与搭建与完善了信达商业化团队,目前这支3000人规模的商业化团队,处于国内创新药企头部梯队。依靠强大的执行推动力,带动信迪利单抗上市三年累计收入64亿元,成功完成商业化杠杆的使命。信达生物商业化团队元老刘敏辞职,意味着信达的商业化策略未来可能发生变动。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