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猪”收入缩水近八成 正邦科技何时能翻身?

财经
2022
08/10
00:31
亚设网
分享


“卖猪”收入缩水近八成 正邦科技何时能翻身?

在新一轮猪周期曙光渐现之际,“养猪大户”正邦科技何时能够翻身,成为萦绕在投资者们心头的疑问。


8月8日晚间,正邦科技披露了2022年7月生猪销售情况。公告显示,该公司7月销售生猪数量与销售收入均同比大幅下降,其中销售生猪88.25万头,同比下降49.60%;销售收入7.42亿元,同比下降77.51%。

值得一提的是,7月中旬,正邦科技曾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8亿元至46亿元,同比下降165.72%-221.66%。

在此之前,正邦科技已出现巨亏,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27.62%至-188.19亿元,在头部上市猪企中亏损额居于首位,蚕食了其自2007年上市以来的盈利总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两个月前,一纸超5亿元商票逾期未兑付的公告,将正邦科技正身陷资金链危机暴露在公众的视野。而自此之后,正邦科技动作频频,试图通过控股股东减持、出售闲置资产及跨界新能源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不过,此番自救效果究竟如何,或还需时间来验证。

8月9日,正邦科技报收5.66元/股,跌1.57%。

曾陷“断料”风波

截至8月9日,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多家上市猪企披露7月份生猪销售简报。

受商品猪价格整体回暖影响,7月,牧原股份销售收入104.91亿元,较去年同期52.07亿元增长101.48%;唐人神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亦实现翻倍,生猪销售收入合计3.41亿元,较去年同期1.65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上升106.75%;温氏股份生猪销售收入亦同比增长50.97%。

相比之下,相同报告期内,正邦科技的生猪销售却稍显落寞。2022年7月,正邦科技销售生猪88.25万头,环比增长17.54%,同比下降49.60%;销售收入7.42亿元,环比增长12.18%,同比下降77.51%。此外,公告还显示,2022年1-7月,该公司累计销售生猪572.76万头,同比下降34.52%;累计销售收入56.54亿元,同比下降73.13%。

根据正邦科技在公告中解释,报告期内,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及销售收入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国内生猪价格下降及公司调减产能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7月份,因被爆出对代养户进行断料,导致生猪出现饿死,甚至出现猪吃猪的现象,正邦科技深陷风波之中。7月下旬,财联社曾报道称,根据多地调查发现,最近一个月,广西南宁、江西赣州、四川江油、湖南湘潭等地的正邦科技代养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料问题,并且还面临结款难、退押金难等多重问题。

随着“断料”风波的持续发酵,7月25日,正邦科技公告解释称,截至7月初,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少部分区域出现了偶发性断料现象,目前已通过资源协调解决。该公司同时表示,本次断料主要受6月份猪价低迷及疫情因素影响,公司资金相对紧张。

实际上,早在6月上旬,正邦科技资金吃紧的困境就已暴露于众。6月8日晚间,正邦科技发布关于部分商业承兑汇票逾期未兑付的公告称,受猪周期影响,公司及子公司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等近期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截至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亿元,其中逾期金额最多的为5.17亿元,正是正邦科技本身,而逾期金额最少则为54.37万元。

这并非是今年正邦科技首次逾期。根据公开信息,今年4月,正邦科技首次出现在商票持续逾期名单之上逾期金额为1.02亿元。5月末正邦科技商票逾期金额进一步扩大至4.79亿元。

作为国内养殖龙头,正邦科技的资金压力在此前就已出现端倪。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正邦科技非流动负债合计120.06亿元,流动负债高达286.81亿元,其中应付票据及应付款为42.24亿元,占比14.7%。

大幅扩张后半场

成立于1996年,由创始人林印孙以饲料生意起家的正邦科技,主营业务为饲料、生猪、兽药的生产与销售。

2007年,正邦科技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江西第一家农业上市公司,如今已是国内养猪行业的龙头之一。

2021年,正邦科技1492万头的生猪出栏量,在全国排位第二,仅次于“猪中茅台”牧原股份,主营业务销售收入475.68亿元,其中养殖收入占比超六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7月15日,正邦科技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8亿元-4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4.3亿元,同比亏损增长。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正邦科技方面表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平均价格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共计484.52万头,同比下降30.75%,商品猪销售均价12.74元/公斤,同比下降37.49%,且叠加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公司上半年依然承受了一定的业绩压力。此外,公司因缩产导致现有产能与出栏规模的阶段性不匹配导致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致使折旧摊销费用提高。

记者梳理正邦科技自上市之后的历年年报发现,2007年至2020年,其营收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盈利能力却紧随周期大幅波动。例如2016年正值行业周期波峰,正邦科技归属净利润由2007年的不足1亿元攀升至超10亿元,销售净利率亦从2.55%大幅增长至5.49%;而在周期低点的2018年,正邦科技的营收虽已达到221.13亿元,但销售净利率下降至0.87%,归属净利润暴跌至1.93亿元。2019年是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的起始之年,在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正邦科技营收同比增长10.88%至245.18亿元,净利润增长751.53%至16.47亿元。

春风得意“猪”蹄急。自2019年起斥巨资进行产能扩张,几乎成了各大生猪养殖企业的“基本操作”,正邦科技也不例外。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生猪出栏量最大的依次是温氏股份(1851.66万头)、牧原股份(1025.33万头)、正邦科技(508.4万头)、新希望(354.99万头)。而至2021年,这一排名已发生改变:牧原股份以4026.3万头的出栏量拔得头筹,正邦科技以1492.67万头的出栏量跃居行业第二,温氏股份温氏股份与新希望分别排名第三、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项目建设的推进,正邦科技负债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正邦科技的流动负债从91.77亿元飙升至315.73亿元,非流动负债从不足50亿元上涨至115.49亿元,截至2021年底,该公司负债合计高达431.21亿元。

猪价高位时的激进扩张却遭遇了“最惨猪周期”。在经历两年的大涨之后,2021年,养猪行业进入寒冬,正邦科技的生猪出栏价格从2021年初最高32.62元/公斤跌至最低10.66元/公斤。受此影响,这一年,正邦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476.70亿元,同比下降3.04%;净利润亏损188.19亿元,同比下降427.62%。今年第一季度亏损态势仍未得到扭转,净利润亏损达24.33亿元。

如今,随着新一轮猪周期的开启,正邦科技能否如愿化解当下的危机?答案或许只有时间知道。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