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机器人概念频繁炒作,工业母机也跟着沾光。截止收盘,工业母机板块上涨2.16%,宇环数控(002903.SZ)涨停,日发精机(002520.SZ)涨超8%,华辰装备(300809.SZ)、秦川机床(000837.SZ)、伊之密(300415.SZ)涨超5%。
近期火爆的机器人概念,明面上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直接刺激,本质上则是高端制造领域的赛道竞争。如果延伸到机器人概念的上游,则是更为根本的工业母机领域。
工业母机是“生产设备的设备”,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智能的生产设备和零部件,如工业机器人、发动机、汽车、工程机械、工业基础件等。其内涵已经超越传统定义的各类机床及加工中心,同时涵盖了等材制造装备(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工艺装备)、增材制造装备以及复合加工装备等。
作为工业制造产业链最核心的环节,工业母机的技术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甚至是国家之间的综合竞争力。它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处于基石的地位。
工业母机拥有如此关键的地位,自然赢得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列为大力推动发展的十项重点领域之一,提出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计划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设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在去年国资委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业母机位列关键核心技术之首,彰显了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和产业链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在十四五规划、专精特新等重磅政策提振下,核心逻辑在于,“专精特新”中的工业母机是国家“补链强链”、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领域,最受益的是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
从市场规模看,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军工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世界模具制造业有向亚洲转移的趋势,中国成为数控机床最大的潜在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预计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超过5700亿元。
不过,我国机床产业大而不强,高端亟待突破。2021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60.2万台,同比增长29.2%,金属成形机床21万台,同比增长0.5%。
对标全球发达国家,日本机床数控化率超过90%,德国机床数控化率超过75%,美国机床数控化率超过80%。相比之下,近年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从2000年的7.79%提升至2021年的41.11%,但较发达国家的高数控化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国海证券指出,我国在数控系统、高精度传感器、主轴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竞争力薄弱,我国数控机床市场呈现低端国产品牌同质化竞争,中端整机及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市场受到海外禁运和技术管制缺口较大。
2022年以来制造业企稳回升,机床产量仍维持高位。东吴证券认为,长期来看机床行业将迎来十年一度的上行景气周期。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1)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标的,推荐:绿的谐波、国茂股份、华锐精密;
2)业务布局面向高景气下游、有望平滑行业周期波动标的,推荐:埃斯顿;
3)更新周期拐点向上,规模扩张下进口替代可期,推荐机床企业:科德数控、国盛智科,建议关注:海天精工、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