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官微消息,8月16日,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就近期媒体关注问题,答复如下:
1、请问2022年中期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
2022年上半年,在引战增资的基础上,中国华融深化改革重组,公司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能力逐步提升,风险管理体系更趋完善。围绕“主业转型、风险攻坚”总目标,扎实推进风险化解,全力风险攻坚,资产基础进一步夯实;聚焦主责主业,有序推进牌照类子公司转让,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全力压降负债规模,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公司治理,全面梳理制度流程,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但受制于新冠疫情反弹、宏观经济承压等诸多因素叠加造成的资本市场波动、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影响,2022年公司中期业绩未及预期,主要原因如下:
(一)受上半年资本市场持续波动的影响,公司持有的部分权益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录得较大浮亏。
(二)受宏观经济承压及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影响,相关客户履约能力下降,资产质量下迁,出于审慎考虑,公司本期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明显增加。信用风险增加叠加资产规模压降的影响,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同比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当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夯实了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的财务基础。
2、加入中信集团后公司各项工作成效如何?有何亮点?
2022年是中国华融完成引战增资、加入中信集团的第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指导帮助下,在中信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公司上半年实现改革重组后的平稳过渡,各项工作均稳步推进,整体呈现新气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全力抓好中央巡视整改,集中整改期任务全部完成;扎实推进风险化解,牢牢守住风险底线;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部署,切实发挥救助性金融作用;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目前,公司党的建设、公司治理、战略规划、办公运转、业务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等已全面对接中信集团。公司正式加入中信集团协同委员会,借助中信集团产融并举优势和专业优势,主动对接中信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区域链,建立月度定期业务协同机制、重大项目对接机制,深入推动业务协同。
同时,经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实现控资产、降负债,合理压缩资产负债规模;完成促清收、保偿付,加大资产盘活和现金回收力度,母公司主业实现年度净回收目标;确保稳融资、降支出,母公司新增融资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明显,为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融资加权平均期限较年初进一步增加。风险攻坚全面展开,主业转型更加聚焦,瘦身健体持续深化,基础管理不断夯实。
3、上半年公司主业转型的情况如何?
上半年,中国华融不良资产主业稳中有进、提质增效。主业进一步聚焦。处置类业务收购和市场成交规模继续保持领先,主动采取定向组包、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手段提升处置效益。重组类业务稳健投放,落地项目均符合主业拓展方向。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围绕国家战略迈出新步伐,助力中海油成功回归A股。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运用重组盘活手段,加大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投放,问题企业重组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新增投放占比63%,余额占比26%。紧跟国家战略,重点区域新增投放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转型进一步加快。围绕破产重整、国企改革、上市公司纾困、“大不良”特殊机遇权益类投资等业务新蓝海积极探索,挖掘市场机会,加大项目储备。同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等轻资本业务,发挥专业优势,在金融机构风险资产受托管理、国企“两非两资两金”资产受托处置、围绕“大不良”的顾问咨询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拓客户、闯市场。渠道进一步拓展。强化“总对总”营销,延展地方政府、行业头部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社会投资者等上下游客户群。上半年有针对性地与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山东省潍坊市政府、中国旅游集团酒店控股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培育长期稳定的“大不良”生态圈。
4、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部署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今年以来,中国华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积极主动担当起国家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使命和职责,贯彻银保监会政策要求,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逆周期和救助性金融服务的独特功能优势,以及不良资产行业“国家队”“主力军”重要作用,出台“稳经济、活存量、化风险”15项举措,深耕主责主业,助企纾困惠民,防范化解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资产价值挖掘和运营提升,全力推动国企改革。针对国企资产剥离、产业整合等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方案,加大产业运作力度。如河南分公司积极助力某能源行业国企纾困,针对企业受疫情、国际油价波动等影响导致的化工板块亏损,通过整体债务重组12.9亿元,推动企业经营效益破局,新增融资破冰,企业2022年一季度实现盈利15亿元,为近10年来单季最好水平。二是积极发挥“金融+产业”优势,支持保交楼、稳民生。充分运用特色金融工具箱,积极参与房地产行业风险处置,化解风险、盘活资产。如福建分公司与“政府、法院、重组方”三方联动,引入产业投资人重组盘活重点民生工程,目前项目开发建设全面重启,已实现400余户新房交付,后续还将有千余户入住;湖南分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管理重构”多元手段,为已停工的长沙市某大型“商业+住宅”综合体引入重组方,推动项目全面复工,目前已实现交房500多户,有力维护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三是全力化解交通物流等行业风险,筑牢民生保障“防护网”。通过盘活重点行业低效资产,维护供应链稳定通畅。如陕西分公司针对陕西省重要民生工程--某高速公路进行重整盘活,收购其在建工程30.72亿元不良资产包,引入新投资人破解建设瓶颈,支持该公路主线路基全部贯通;山东分公司在当地政府、法院支持下,成功取得某破产物流企业法拍资产,对其位于国家级高新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核心资产整体运营升级,有力支持了地方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围绕“大不良”领域,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主业转型,通过城市更新、S基金、医疗领域投资等渠道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护航高质量发展。如北京分公司投入19.8亿元,通过债务重组、产权重组及管理重组支持盘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科研楼,推动经开区进一步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园区;公司积极探索S基金收购业务,目前已对接上海大型国有企业非主业资产剥离的业务需求,今后将优选以新能源、新基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投向的收购标的,发挥好逆周期资产收纳和盘活功能。五是践行央企责任担当,支持抗疫保供和粮食安全。发挥专业优势,保障金融服务畅通,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如四川分公司加大抗疫金融服务力度,支持某全国重点防疫物资保障企业,高效收购4亿元债务并重组盘活;华融融达期货开展73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玉米、生猪、鸡蛋、白糖等品种,为21万吨农产品提供保障,保障金额13亿元,有效助力农产品稳产稳价。
5、请介绍中国华融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未来几年是中国华融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公司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监管要求,坚持战略引领,按照“一三五”发展目标,力争一年走上正轨、三年质效显著提升、五年成为行业标杆,把握好“夯实基础、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公司业绩稳步向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打造我国一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奠定重要基础。
6、中国华融金融牌照类子公司股权转让工作有何进展?
根据监管要求,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严格遵守国资管理部门关于国有金融股权转让相关制度规定,有序推进金融牌照类子公司股权转让工作。截至目前,华融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已完成股权转让,华融信托股权转让已完成摘牌并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上述5家子公司股权交易对价合计约304.8亿元。
公司金融牌照类子公司股权转让将有效释放资本,有助于将更多资源和精力集中于不良资产主业发展,有利于公司做强做精主业,对公司未来发展及股东长远利益更有益处。后续,相关工作如有进一步进展,公司将及时公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7、中国华融在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方面有何好的做法?
中国华融始终坚持救助性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切实落实中央有关政策,积极化解房企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中国华融运用“债权+股权”“金融+产业”等特色工具箱,积极开展“保交楼”、烂尾楼盘活、问题资产并购重组等项目。公司已与阳光集团、新华联集团签订重组框架服务协议,全面参与推动重组纾困。各经营单位立足属地,服务区域涉房风险化解。通过“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运行、重组盘活”等模式,助力受困房企盘活存量、重组资产、优化布局。
在实际化险工作中,公司通过综合运用财产权信托隔离、重整投资、债务清理、共益债投资、代工代建、托管服务等多种手段,在盘活地方重点民生工程、国企房地产辅业剥离、高新区低效用地升级等方面已积极推进一批项目。同时,与地方政府签署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头部建筑施工企业合作,支持其纾困需求,降低房地产市场风险对上下游行业的冲击,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为支持“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中国华融相关区域的经营单位已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等形式积极参与市场化“保交楼”工作,切实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安全网”和“稳定器”的功能作用。
8、中国华融在支持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方面有何具体动作?
中国华融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和监管规定,在压实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主体责任、股东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合规参与改革化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用好增量支持政策,积极对接商业银行业务需求,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提高处置效率。2022上半年,公司收购中小银行不良资产规模逾130亿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